有趣的水大班科学教案5篇

上传人:请**** 文档编号:503971354 上传时间:2024-05-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趣的水大班科学教案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有趣的水大班科学教案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有趣的水大班科学教案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有趣的水大班科学教案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有趣的水大班科学教案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趣的水大班科学教案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趣的水大班科学教案5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趣的水大班科学教案5篇有趣的水大班科学教案篇1 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探索自身的兴趣。 2.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 3.引导幼儿知道每个人的指纹是各不相同 活动准备: 1.红色印泥若干盒白纸,抹布若干。 2.放大镜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给幼儿讲一个关于用指纹破案的故事,引起幼儿观察指纹的兴趣。 二展? (一)印指纹 让幼儿用手指蘸印泥将指纹印在纸上,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二)观察指纹 1.引导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指纹和纸上的指纹印,说说自己的指纹是什么样的,它像什么。 2.引导幼儿互相观察指纹印,说说每个人的指纹有什么不同。 三、了解指纹的作用 1.出示老师们的两种较为典

2、型的指纹印,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差异,找一找自己指纹的特征。 告诉幼儿;每个人的指纹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指纹永远不会变,因此可以用来辨认人。 2.演示用蘸有印泥的手指一一触摸玻璃杯、笔、电话等物,请幼儿说说有什么发现。当我们的手指和物体接触时,将会留下指纹。 这一点对哪方面有帮助(警察叔叔能够利用罪犯留下的指纹作为证据抓住罪犯。) 3.还有什么用处?老师出示图片有关指纹的科技产品为幼儿讲解,开阔幼儿眼界。 4.还有什么东西像指纹一样有一些纹理? 四、进行指纹印画 引导幼儿指纹印画。 有趣的水大班科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乐于参加科学探究活动,了解光和影子的关系。 2、对身体的影子及其变化感兴趣

3、,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点: 喜欢参加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游戏快乐。 活动难点: 了解光和影子的关系。 活动准备: 投影仪、音乐雨中旋律、幼儿具备影子相关经验(事先准备好的寻找影子视频)、人站在太阳下影子图片一张、教师幼儿具备做各种手影的经验、画有每位幼儿影子造型的长轴纸卷一个、蜡笔。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音乐律动) 小朋友们,今天张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请大家认真听,比比是谁第一个猜出谜底。我的谜面是:有个好朋友,天天跟我走,有时走在前,有时走在后,我和他说话,就是不开口。(是一种现象,有阳光的时候就会出现)(影子) 基本部分:嗯,小朋友们很棒,都猜对啦!我们的影子这么的神奇,那它到底

4、是怎样产生的呢?我这有一段小朋友们寻找影子的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不好?那我们要带着几个任务去看, 第一个:你找到了那些影子?(在什么情况下找到的) 第二个:我们去了什么地方影子就突然消失了,为什么?(幼儿观看视频资料)(引导幼儿思考回答之前提出的问题) 小朋友们回答得真棒,我们表扬下自己。 接下来,我们再通过一张图片更进一步的了解光与影子的关系(出示图片) (引导幼儿懂得在有光的情况下才会有影子,当光线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光线照不到的地方就变黑了,这就是影子) (发现光和影子的关系)好,下面张老师就带着你们一起来玩影子游戏好不好? 第一个游戏:手影游戏(老师先做出几个造型示范,幼儿猜并

5、模仿,再请7-8名幼儿分别在投影仪前做不同造型的手影,边做造型边学小动物叫声,其他小朋友来猜并模仿) 第二个游戏:给影子涂色(教师将每位幼儿做的影子造型提前画在长轴纸上,请每位幼儿找到自己影子造型给影子穿上漂亮的衣服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图案) 结束部分:教师与幼儿一起分享欣赏影子作品并和自己影子拍照留念。 大班科学活动设计:有趣的影子 有趣的水大班科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2、初步了解噪音的危害,喜欢欣赏悦耳的声音,对声音感兴趣。 3、知道制造噪音是不礼貌、不文明的行为,同时也能避免听噪音。 活动准备 1、声音:切菜的声音,接水的声音等。

6、 2、准备容易发出声音的物品:铃鼓、装有黄豆的小瓶子、会发声的动 活动过程 一、倾听声音。 1.复习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在歌声中体会声音的美好与神奇。 2.教师:声音的本领可大了,不仅能告诉我们谁来了,还能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事。 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仔细地用耳朵听一听,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二、触物游戏 1.体验猜测声音的乐趣。 教师:声音真是我们的好朋友, 请你上来随便摸一样东西,并让它发出声音, 小朋友要猜猜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 2.请幼儿上前游戏,让其他幼儿一起听辨声音,并说说自己的听辨理由。 三、操作活动,继续感受不同的声音,了解物体的振动会发出声音。 1.教师:看!桌子上那么多的东西也

7、都忍不住要发出声音了, 可它一个人发不出,需要小朋友的帮助。 请你们去试试看,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办法让它发出声音的。 2.请幼儿逐个用自己桌上的东西发出声音,大家一起听辨声音, 感受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四、引导幼儿讨论:你喜欢什么声音?为什么? 1、组织幼儿倾听录音机中播放的不同声音 切菜的声音 马桶冲水的声音 可怕的声音 敲门声 打雷声 救护车声音 台风 2、说说自己喜欢听到什么声音?不喜欢听到什么声音?为什么? 3、幼儿自由交流:自己听过喜欢的和不喜欢的声音, 特别是要谈谈听到不喜欢的声音时,是什么感觉?(不舒服、心烦、害怕等等。) 五、介绍噪音的危害,教育幼儿避免听噪音。 1、

8、教师:不好听、乱糟糟的声音我们叫它噪音,噪音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多害处。 经常听噪音,耳朵会变聋,还容易得心脏病。 2、引导幼儿积极讨论。 小朋友如果到了有噪音的地方应该怎么办?(捂住耳朵,或者离开那里。) 六、教师小结并鼓励幼儿学习控制音量的礼仪。 不同的场合需要不同的声音,上课发言要声音响亮是为了让别人听清楚; 人多地方说话声音轻是为了不影响别人,不制造噪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场合来确定声音的轻或响。 有趣的水大班科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能够借助生活中的不同材料制造出声音。 2.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发展动手观察力

9、、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瓶子区材料:玻璃瓶、塑料瓶等。纸区材料:白纸、皱纹纸、餐巾纸等。杯子区材料:金属杯、塑料杯、纸杯、玻璃杯等。 2.不同种类的豆子、叉子、勺子等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发现声音的制造。 (1)教师出示一只空瓶子摇一摇,请幼儿听听有没有声音;再拿出一颗豆子放到空瓶子里摇一摇,请幼儿听听有没有声音。 (2)将豆子放进瓶子里,盖上瓶盖摇一摇,请幼儿听听发出的“沙沙沙”声音。 (3)分别请个别幼儿挑选几种不同的材料试一试、说一说制造声音的方法,如敲瓶子、搓纸等。 2.请幼儿主动探索利用不同材料制造声音,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1)教师介绍三个

10、不同区域的材料,鼓励幼儿一次去每个区域探索,尝试让这些东西发出声音。 (2)幼儿自由分组探索,教师分别进入不同区域进行指导。如:“瓶子区”重点引导幼儿发现用不同的瓶子装不同种类的豆子,听听声音有什么不同;纸区”引导幼儿挥动、揉搓、敲击不同的纸,探索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杯子区”引导幼儿敲击不同的杯子,听听声音有什么不同。 活动反思 1、材料提供方面:由于是让家长从家里带的废旧瓶子,所以瓶子大小、材质有些差异。还有的盖子盖不紧,导致活动过程中,豆子会掉出来。在第三个环节:品尝软硬糖,猜猜大小声。应该让每个小朋友去品尝软硬糖,用牙齿来咬一咬,感受一下,然后再猜测、验证。瓶子要换成大的罐子,如

11、一些收纳罐子。用两个,一个装硬糖,一个装糖,来进行对比。因为还是用装黄豆的小瓶子,又是只有一个,还要来回换,对比不明显。 2、活动组织环节:第一个环节中,小宝宝起床后要干什么呢?不用提问,分散幼儿的注意力,直接听声音,来猜测。第二环节学习大鼓小鼓声音,可以先玩游戏,再听音乐玩。如老师说大鼓,幼儿力气大地摇瓶子;小鼓,幼儿力气小地摇瓶子,收:则瓶子不发出声音。这样先玩几次,让幼儿对大小声有一人直接对比的效果。第二个环节结束后,可以把瓶子收回来,这样孩子的注意力才会集中回来,而不是自顾自地一直在玩瓶子。每个环节的小结,应该要再深入一些,使幼儿的经验得到提升。由于对课堂常规的把控不够,导致小结不够。

12、 3、个人素质方面:是吗?好不好?这样的口头禅太多,无效的语言太多,应精简自己的语言。 小百科:声音(sound)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最初发出振动(震动)的物体叫声源。声音以波的形式振动(震动)传播。声音是声波通过任何介质传播形成的运动。 有趣的水大班科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磁铁,通过探索引导幼儿发现磁铁能吸住铁的东西。 2、学习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盘操作材料:内有磁铁、铁丝图形针、螺丝帽、

13、钥匙、硬币、木块、布条、纸条、玻璃球、塑料玩具、竹筒等。 2、每人一个纸杯,内装回形针两个。 3、画有磁铁的图片一幅。 活动过程: 1、出示操作材料,让幼儿发现磁铁,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师:小朋友,请你看一看,你面前的盘子里有些什么? 请你玩一玩盘子里的东西,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引导幼儿探索磁铁的特性。 (1)师:是哪一块东西能粘住别的东西?把它找出来。这块能吸住别的东西的铁块,它的名字叫磁铁。 (2)让幼儿操作盘内的材料,探索哪些东西是磁铁的好朋友,幼儿尝试分类把磁铁的好朋友放入桌上的大盘子里,教师个别指导。 3、小结磁铁有哪些好朋友,教师做记录,并引导幼儿发现磁铁的好朋友都是铁做的,磁铁能吸住铁做的东西。 4、讲述故事小磁铁去旅行,初步了解磁铁对人们生活的帮助。 5、游戏:纸杯里取回形针。 引导幼儿运用磁铁解决问题。 规则:不能将磁铁从杯口伸入,也不能用手拿。 活动反思: 虽说孩子们知道“磁铁能吸铁”,但事实上,孩子对“铁制品”并不熟悉,从他们收集的物品中就可以看出。为此,教师从幼儿现实的认知水平出发,让孩子通过实验分辨能被磁铁吸起的物品,了解铁制品的特性。还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既齐备又有针对性,没出现“幼儿想得到,教师备不齐;教师准备好,幼儿想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