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1万吨生物质颗粒建设项目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3969388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DOC 页数:70 大小:5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1万吨生物质颗粒建设项目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年产1万吨生物质颗粒建设项目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年产1万吨生物质颗粒建设项目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年产1万吨生物质颗粒建设项目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年产1万吨生物质颗粒建设项目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年产1万吨生物质颗粒建设项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1万吨生物质颗粒建设项目(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草原民生合作社年产1万吨生物质颗粒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单位:草原民生合作社建设地点:绿色草原牧场十一作业区编制时间:二一七年三月项目名称:草原民生合作社年产1万吨生物质颗粒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单位:草原民生合作社建设地点:绿色草原牧场十一作业区项目建设性质:新建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经济负责人:可行性研究报告承担单位: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人员:- 4 -目录第一章 总论11.1项目名称11.2建设性质11.3项目建设单位11.4建设地点11.5建设期限11.6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11.7投资估算21.8资金来源21.9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1.10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3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

2、背景及必要性52.1项目建设背景5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6第三章 市场预测93.1市场前景93.2市场风险分析12第四章 建设规模与场址选择164.1建设规模164.2场址选择164.3场址建设条件17第五章 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195.1工艺技术方案195.2主要设备选择215.3工程方案22第六章 主要原辅材料及燃料供应246.1主要原辅材料246.2燃料动力消耗24第七章 总图与公用辅助工程257.1总图运输257.2辅助设施与公用设施27第八章 土地利用、节能与节水308.1土地利用308.2节能30第九章 环境保护359.1设计依据359.2设计原则359.3项目建设和生产对

3、环境的影响369.4主要治理措施和环保工程37第十章 劳动安全、工业卫生与消防3910.1设计依据和标准3910.2劳动安全4010.3工业卫生4210.4消防44第十一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4611.1组织机构设置4611.2人力资源配置4611.3员工培训47第十二章 项目实施进度4912.1建设工期4912.2项目进度安排49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5013.1投资估算依据5013.2估算原则5013.3投资估算5013.4资金措筹5313.5资金使用和管理53第十四章 财务评价5414.1财务评价依据5414.2销售(营业)收入和营业税金及附加估算5414.3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

4、算5414.4财务效益分析5614.5财务评价结论58第十五章 风险分析和社会评价5915.1风险分析5915.2社会评价60第十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6216.1结论6216.2建议622- -附表附表1:建设投资估算表附表1-1:土建工程投资估算表附表1-2:仪器设备投资估算表附表2:流动资金估算表附表3:资金筹措与使用计划表附表4:销售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附表5:总成本费用估算表附表6:外购原辅材料及燃料动力费用表附表7: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附表8:利润及利润分配表附表9: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附件附件1:建设单位企业法人营业执照51第一章 总论1.1项目名

5、称草原民生合作社年产1万吨生物质颗粒建设项目1.2建设性质新建1.3项目建设单位草原民生合作社1.4建设地点绿色草原牧场十一作业区1.5建设期限项目建设期限为5个月,即2017年5月至2017年9月。1.6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一、建设规模结合本项目的场地基础设施条件、市场供需现状、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及未来预测,综合考虑建设规模为年产生物质颗粒1万吨。二、建设内容1、建筑工程(1)生产车间1095m2;(2)办公室、车库、宿舍384m2;(3)水泥地面1200m2;(4)库房维修400m2;(5)新建围墙800米。2、设备购置:购置加工、监控和运输等设备42台套。1.7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1049.

6、41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万元,流动资金89.88万元。1.8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1049.41万元,其中:银行贷款400万元,自有资金649.41万元。1.9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名称单位数据或指标备注1建设规模1.1年产生物质颗粒t100002产品方案2.1生物质颗粒t100003年运行时间天3004主要原材料用量4.1秸秆t150005主要燃料动力用量5.1电Kw.h31360006运输量6.1运入量t150006.2运出量t100007项目定员人227.1生产人员人187.2管理及技术人员人27.3质检人员人17.4业务员人18总占地面积m2328508.1建筑面积

7、m230799项目总投资1049.419.1建设投资万元959.539.2流动资金万元89.8810财务分析指标10.1营业税金及附加万元3.910.2年总成本万元499.2正常年10.3年利润总额万元146.9正常年10.4年所得税万元36.7正常年10.5税后利润万元110.2正常年10.6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13.07税后16.95税前10.7投资财务净现值(ic=10%)万元144.44税后万元337.28税前10.8投资回收期(Pt)年7.97税后年6.06税前10.9总投资收益率%14.0011不确定分析11.1盈亏平衡点%60.171.10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一、QBJ

8、S5-2005轻工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深度规定;二、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三、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及现行有关技术经济规范。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生物质能(biomassenergy),就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同时也是唯一一种可再生的碳源。它具有可再生性、低污染性、广泛分布性、生物质燃料总量十分丰富的特点。有机物中除矿物燃料以外的所有来源于动植物的能源物质均属

9、于生物质能,通常包括木材、及森林废弃物、农业废弃物、水生植物、油料植物、城市和工业有机废弃物、动物粪便等。地球上的生物质能资源较为丰富,而且是一种无害的能源。地球每年经光合作用产生的物质有1730亿吨,其中蕴含的能量相当于全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10-20倍,但目前的利用率不到3%。生物质能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它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居于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第四位的能源,在整个能源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关专家估计,生物质能极有可能成为未来可持续能源系统的组成部分,到二十一世纪中叶,采用新技术生产的各种生物质替代燃料将占全球总能耗的40以上。固型生物质燃料燃烧是利用生物质能的一种新技术,

10、它把生物质固化成型后,再采取传统的燃煤设备燃用。其优点是充分利用生物质能源替代煤炭,生物质固体燃料可以用来发电、供热,它对煤炭的替代使用可以削减大气中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固型生物质燃料主要有生物质颗粒燃料。生物质颗粒燃料技术是利用森林生长和林业生产、加工过程提供的零散木材、残留的树枝、树叶、木屑、梢头、板皮和截头等以及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作物秸秆(玉米秸、高粱秸、麦秸、稻草、豆秸和棉秆等)稻壳等作为原料经过专业机械处理,压缩制作成为致密型燃料颗粒,改变其密度、强度和燃烧性,从而限制了挥发物的溢出速度,在成型颗粒表面燃烧,主要用于壁炉、生物质锅炉以及各种适用颗粒燃料的燃烧设备,是代替煤、柴油

11、以及电的一种新型环保节能材料。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石油危机的爆发,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影响,国际舆论开始关注起世界“能源危机”问题。许多人甚至预言:世界石油资源将要枯竭,能源危机将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作出重大努力去利用和开发各种能源资源,那么人类在不久的未来将会面临能源短缺的严重问题。在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导的条件下,如果能源消费结构不改变,就会发生能源危机。煤炭资源虽比石油多,但也不是取之不尽的。代替石油的其他能源资源,除了煤炭之外,能够大规模利用的还很少。太阳能虽然用之不竭,但代价太高,并且在一代人的时间里不可能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其他新能源也如是。因此,人类必

12、须估计到,非再生矿物能源资源枯竭可能带来的危机,从而将注意力转移到新的能源结构上,尽早探索、研究开发利用新能源资源。否则,就可能因为向大自然索取过多而造成严重的后果,以至使人类自身的生存受到威胁。根据现在的生物质开发利用方向来看,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基本思路仍然是在替代传统能源方面。综合利用生物质能不仅关系到人民生活、能源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问题,而且对于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我国许多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有关的机构、部门不断加强对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的基础理论及综合利用的研究,先后建立了一些试验和示范项目,为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的深入发展和进一步

13、推广奠定了基础。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解决农村边远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和环境问题,成为其能源发展初期的动因。因此,生物质能也就成了广大农村的主要能源。中国2005月28日通过,自2006日起实行的可再生能源法,以法律形式规定了2020年中国初级能源的10%将来自可再生能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的种类很多,而且数量也较大。水稻、玉米和小麦是三种主要的农作物,其产生的废弃物秸秆是我国主要的生物质能资源之一。我国农作物秸秆年产总量6.04亿吨,其中约有15%,即0.91吨的秸秆被用来直接还田造肥;有25%,即1.51亿吨的秸秆被作为饲料;9%,即0.54亿吨的秸秆被用做工业原料。除此之外,约51%,即3.08吨的农作物秸秆可以作为能源用途,其中已有1.9亿吨的农作物秸秆被农民在炉灶内直接燃烧用来炊事和采暖,其余约1.2亿吨则被废弃在田间地头或在田间直接焚烧,不仅浪费了资源,也严重污染的环境,农业废弃物同时是一块最大的、宝贵的搁臵资源。长期以来,农业废弃物资源能源化利用并未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浪费现象十分严重,主要用于炊事,部分用于饲料和造纸原料,一部分用于稻草还田。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农业机械化及农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能源结构迅速变化,电、油、煤、液化气等石化能源使用比重不断上升,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