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夏商周时代的社会教案北师大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3969027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夏商周时代的社会教案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夏商周时代的社会教案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夏商周时代的社会教案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夏商周时代的社会教案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夏商周时代的社会教案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夏商周时代的社会教案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夏商周时代的社会教案北师大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课 夏商周时代的社会教案教师授课时间2020年 月 日课时1课时课题 第5课 夏商周时代的社会课型新授内容标准知道了解夏、商、周三代的更替。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教学目的1知识识记要求学生了解夏、商、周三代更替的大致过程,包括盘庚迁殷、牧野之战、分封制、宗法制及东周建立等基础知识。2能力培养通过对甲骨文的辨认,激发学生探寻古文字的兴趣,引导学生懂得可通过考古材料来了解历史。指导学生制作夏、商、周三代比较表和家庭亲属世系表,培养综合、归纳能力和实践能力。比较商朝和西周灭亡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夏、商、周的灭亡说明昏庸、暴虐的统治注定要失败。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的重

2、要制度,其对西周政治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起了一定的作用,并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重点分封制和宗法制难点分封制在西周有助于稳定统治秩序,而在后世中央集权制下又成为离心因素;宗法制的具体内容及其对后世的正负两方面影响,这些都是初一学生较难理解、掌握的。教学环节说明备注四十分钟教学内容复习上节课内容一、 填空题。(3分钟)1、相传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又出现了 、 、 三位部落联盟首领。2、大禹治水采用 的办法,修浚河道、开渠排水,使大水能畅通无阻地流向大海。3、什么叫“禅让制”?(民主推荐首领)4、禹的儿子 击败伯益,建立 。 从此 代替了 ,“ ”天下代替了“ ”天下。抽查学生新课导入(2分钟)导入:

3、同学们都看过封神榜吗?姜子牙、哪吒等形象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封神榜是明代的一个作家写的一部神魔小说,又名商周列国全传。主要讲了仙山洞的仙们斗智斗勇、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最后以姜子牙封诸神和周武王封诸侯结尾。虽然整部小说包含了大量民间传说和神话,很多故事情节是虚构的,但却有真实的历史背景。大家知道这些故事是发生在哪个时代吗?。商周。这部小说以姜子牙辅佐周室(周文王、周武王)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回到发生这些故事的夏商周时代,走进夏商周时代的社会。接下来,请大家带着导学提纲上的六个问题,花五分钟快速浏览下课文。课堂预习(5分钟)学生带着问题对新课进行预习,通过预习对本节课所要

4、掌握的知识点有个初步的认识。(导学提纲)(1)“上古三代”是指哪三代?它们的起止时间、建立者、亡国者、都城分别是什么?(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是?(3)“盘庚迁殷”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牧野之战?(4)“东周”的建立(时间、都城、建立者)(5)分封制的目的、方法、相互关系、作用分别是什么? (6)宗法制的基础、核心、作用分别是什么?学生完成后老师结合题目边讲授新课边检查预习,1、2、3题由后进生回答,4、7题由中上学生回答,5、6题由优生回答,老师点评课程讲授课堂小结(20分钟)一、夏商周的更替快速提问:(1)、“上古三代”是哪三代?(夏、商、周)(2)、“上古三代”各自的起止时

5、间?(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商朝: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046年、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东周: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21)那像这种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是怎么算的呢?在这里,老师给大家补充下“公元”、“公元前”、“公元后”和“世纪”这几个概念(指导学生看课本P29的课外学史,用教参P40的数轴边画边解释)。公元是“公历纪元”的简称,是我们现在国际通行的纪年体系。公元前后是以传说中耶稣基督的出生为划分依据,耶稣出生前的时间叫公元前,用英文字母BC来表示,耶稣出生后的时间叫公元后,简称公元,用英文字母AD来表示,耶稣出生的这一年就叫公元元年。这是公元、公元前

6、、公元后的区分。例外,我们来了解下世纪和年代,每10年称为一个“年代”,每100年称为一个“世纪”。按照数轴上看,我们有说公元前几世纪的,要在年代这个数字的百位数上加1,其实夏朝建立的确切时间是公元前2070年,换算成世纪,就是公元前21世纪,按这样推算,周朝是在公元前几世纪灭亡的?(公元前8世纪),这是世纪的换算方法,要在年代的百位数上加1。那年代又要怎么计算呢?因为公元元年也就是公元1年,公元元年之前为公元前1年,没有公元0年,所以计算年代的方法:如果两个年代都是公元前或都是公元后的,两数相减;如果两个数跨公元前后,两个数相加减1。(举例说明)知道了上古三代“夏商周”的起止时间后,接下来我

7、们一起来简要的了解下它们的更替过程。1、夏朝的兴亡上节课我们学过,禹的儿子启击败伯益,夺取权位,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相传夏朝建都阳城(今河南登封),今天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是它的活动中心。夏朝历经13代、16个王,前后有将近500年的历史,它的最后一个王桀实行暴政,导致了夏朝的灭亡。那夏朝是被谁灭掉了呢?(商汤) 2、商朝的兴亡商汤是商族的部落首领。商族在灭夏之前,有相当长期的发展,主要是在今天山东、河南一带活动。在夏朝还没建立的时候,商族和夏族就是两个东西并列、同时发展的两个部落。夏桀推行暴政,日益引起人民的不满,于是位于东方的商族部落首领商汤,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率领自己的部

8、众讨伐夏桀,夏朝很快就灭亡了。于是商汤把都城从阳城迁到了亳(今河南郑州),建立起一个新的王朝商朝。商族是一个频繁迁徙的部落,在建国前迁徙了8次,在亳这个地方建立商朝后,又迁徙了5次,最后,在约公元前1300年,迁到了一个叫做“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的地方,史称“盘庚迁殷”。 至于商人为何屡屡迁徙,学术界尚无一致的解释,有的学者认为是由于受到其他方国的压迫,有的认为是为了逃避水旱灾害,还有的认为是由于商族不断壮大,从而不断迁往更加肥沃的地区。据文献记载,自盘庚迁都到殷,一直到商朝灭亡,前后有8代12王,约270多年,都一直以“殷”作为都城,所以,我们现在有时候会把商朝称为殷商,就是这个原因。商

9、朝灭亡后,“殷”这个都城因没有使用而逐渐荒芜,年代一久,都城便成了废墟,并慢慢地被土覆盖掩埋于地下,后人称荒废的商朝都城为“殷墟”。北宋的时候,殷墟出土了一个举世闻名的青铜器,叫司母戊鼎,这个鼎非常笨重,有832.84千克,也就是1600多斤,高133、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另外,在19世纪末的时候,在“殷墟”发现了甲骨文。所谓的甲骨文,顾名思义,是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有关甲骨文的知识,我们将在后面的课文中具体学习到。甲骨文是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通过甲骨文,我们可以了解商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情况。甲骨文的发现,说明商

10、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刚才我们提到,在商朝的最后两百多年,商朝的都城都一直在殷,随着时间的推移,商朝不断发展壮大,疆域也越来越广,商朝的经济发展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势。但到了商朝的后期,统治者日趋腐败,特别是商朝的末代君主,商纣王,更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奢侈享乐、荒淫无度,成天在华丽的宫殿里和美人妲己饮酒作乐,并且对人民实行严刑峻法,连年对外征战,国力空虚,最后被地处西部的周部族所灭。3、周朝的兴亡 周族是一个古老的农业部族,兴起于今陕西、甘肃一带。到古公亶父时,领周人迁徙到一个水草丰美、土地肥沃叫做周原的地方定居下来。由于商纣的荒淫无道引起了民众的公愤,但大家敢怒不敢言,只

11、好默默忍受。话说这个周族的部落首领周文王,早就看不爽商朝统治者的行为了,于是积极为灭商做准备,礼贤下士,任用姜尚等人治理国家,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国家实力与日俱增。到了周武王的时候,终于积攒了足够的力量可以和商纣王决一高低了。于是,在公元前1046年,周和商在牧野这个地方拉开了战争的序幕。由于商纣王的统治不得人心,结果在打战的时候,商纣王的军队临阵倒戈,都站到周武王这一边来,商纣王看到自己已无回天之力,大势已去,就在一个存放金银珠宝的叫做鹿台的地方引火自焚而死。这场战争最后以周武王的胜利而告终,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我们以后还要学到许多战争,战争与和平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12、。我们课本中学习到的战争在人类历史中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关于战争我们要知道时间、地点、交战双方、背景、经过、意义及其作为特殊战例的代表性。牧野之战就是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周武王灭掉商朝之后,把都城从殷迁到了镐京(今陕西西安),建立了第三个王朝西周。大家思考下,在牧野之战中,为什么商纣王失败了,而周武王胜利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周灭商之后,疆域扩大了好几倍,面临空前广大的疆域,周武王就采取“授民授疆土”的方法,把土地和臣民分赐给同姓和异姓的贵族,也就是实行“分封制”,从图上可以看出,主要的封国有齐鲁宋卫晋燕,另外,为了保证这些受分封的人在传位的时候能有条不紊,有章可循,还实行了以“嫡长

13、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这两个制度是我们这节课重点要掌握的内容,我们等会儿再来详细学习。西周从周武王建立算起,总共传了11世12王,历时270多年。到了末代君主周幽王的时候,国势衰败,加上刚好碰到连年天灾,百姓流离失所。而西周的统治者面对这样的局势,不仅没有励精图治,反而听信谗言,继续推行暴政。我们周幽王是一个爱江山更爱美人的君王,大家应该有听过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吧?谁来给大家讲一讲这个历史典故?(指导学生看书P29小字部分,复述故事)4、平王东迁周幽王宠幸褒姒,想要废掉太子宜臼,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于是太子宜臼的外祖父申侯就联合了当时西北的一个少数民族犬戎,攻进西周的都城镐京,杀了周幽王,西周灭亡。西周灭亡后,各地的诸侯就拥立太子宜臼为王,叫周平王。这时,经历了大战后的都城镐京已经是残破不堪了,于是这个周平王就把都城迁到了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北),由于洛邑在镐京的东面,后人就把这件迁都的事件称为“平王东迁”,并且把东迁后的这个王朝称为东周。下面我们一起来用一个表格来总结下夏商周三代的更替:朝代起止时间建立者亡国者都城夏朝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启桀阳城(今河南登封)商朝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046年汤纣殷(今河南安阳)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武王幽王 镐(今陕西西安)东周公元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