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课6下人与自然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396498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课6下人与自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地方课6下人与自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地方课6下人与自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地方课6下人与自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地方课6下人与自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方课6下人与自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课6下人与自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目:人与自然(在相应的位置打)授课人授课时间课 题防治河流污染 课 时教 学目 标1、进一步了解水资源总量、水资源分布以及当前的水质状况;2、明确水体污染科学概念,进一步掌握水的净化方法3、分析研究上饶县的具体污水治理举措,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教 学重难点知己知彼,充分认识水体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增加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教 学 设 计【图片导入】多媒体展示“河流分布图”【提问】看到这组图片,你能说出江西省的五大河流名称吗?【知道】五大河流指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解说】江西省已发布2011年环境状况公报【思考】上饶水域水质较差,主要污染物为总磷,轻度富营养。【板

2、书】治理污水【过渡】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一个话题。【学习】水体污染,是指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恶化要,水体及其周围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对人类健康、生活和生产活动等造成损失和威胁的情况。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观察】矿泉水、自来水和生活污水【记录】物理性质:状态颜色气味我最想了解的常识是自来水为什么有时会有消毒水味水表用久了表盘为什么会发黄室内水管震动、噪声的一般原因装修时自来水管道材料的选用及注意事项如何查看水表用量治理污水【五大河流】指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水体污染】【活动观察】矿泉水、自来水和生活污

3、水【活动场一】泰晤士河旁感受2012年奥运【活动场二】体验朝阳下的鄱阳湖【活动场三】探寻身边的水【水的净化方法】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课后反思科目:人与自然(在相应的位置打)授课人授课时间课 题土壤污染及防治课 时教 学目 标联系当地实际,了解地壤污染的主要途径和主要的污染物质,认识土壤污染的危害性。知道地壤污染和人类活动是密切相关的。懂得防止土壤污染的重要性和主要措施。教 学重难点土壤污染的主要途径和主要污染物质。教 学 设 计前节课已经讲了土壤支持植物生长和植物保护地壤,那么,当土壤受到污染后,还能提供充足、安全和清洁的食物吗?(不能)那么土壤为什么受到污染?污染的途径是什么?我们

4、应该做些什么?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有些危害生物包括人类健康的污染物质会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土壤,造成了土壤污染。3请同学们看图4.3.1和4.3.2,说说土壤是否初污染了?污染物是通过哪些途径进入土壤的吗?是什么样的污染物?你是否还能举出其他的土壤污染途径和污染物?图4.3.1所示的土壤灌溉水的污染来自工厂(印染厂)的废水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毒的有机原料等)、居民区生活污水(细菌和病菌)以及医院废水(各种病菌)的排放,工厂排放的废气(如硫化物、重金属等)通过降雨进入土壤。图4.3.2所示的是工业和生活的固体废弃物直接倾倒在土壤上使土壤污染。5活动:土壤酸碱度对植物的影响。9阅读:污染物在生物体中的富

5、集现象。土壤污染危害生物生长和人类健康。10土壤污染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而且一旦被污染,治理就很困难。所以,防治土壤污染必须做到“预防为主”,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具体措施包括:控制和消除工业“三废”的排放;控制化学农药的使用;科学合理使用化学肥料;加强污水灌溉区的监测与管理。11保护土壤:土壤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我国的耕地、林地和草地资源并不丰富,所以必须更加重视保护珍贵的土壤。城市、工矿和交通的发展要尽量少占农田。我国西部地区尤其重视植树造林、退耕还草,减轻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加剧。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和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防止污染土壤。12活动:有关

6、土壤使用情况的调查当地的土壤适宜种植哪些农作物?当地的耕地在近几年里是否减少?为什么?当地的土壤是否受到污染?污染源在哪里?当地土壤是否受到破坏?为保护土壤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课后反思科目:人与自然授课人授课时间课 题农业面源污染课 时2.理解循环经济的概念、意义和基本原则,了解循环经济的最佳模式生态工业园区。3了解当地工业污染或农业污染的状况,选择突出的问题,研究预防和治理的措施教 学重难点1明确农业污染的类型和危害,以及农业污染的防治途径。教 学 设 计一.导入新课 可利用本节开头的情境导入。补充DDT的发明初期给人类带来的惊喜,及后来对其危害的认识方面的资料。展开讨论,创设学习情境,引入新

7、课。 (学生阅读,总结)“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比较表” 描述清洁生产比末端治理有哪些优越性。 承转: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世界潮流的近几年,源头预防和全过程治理才替代末端治理成为国家环境与发展政策的真正主流,人们在不断探索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以资源利用最大化和污染排放最小化为主线,逐渐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套系统的循环经济战略。2. 讲解: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3. 让学生通过讨论,自己说说农业生产存在哪些污染。针对农业生产中的污染问题分别应采取哪些措施。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概括。明确防治农业污染的主要措施。4. 学生自学

8、课文文。可分步自学分步讲解、点拨。 点拨:化学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施用,大大地提高了农业产量,并养活着地球上的几十亿人口,可谓功不可没。合理施用化肥确是夺取高产的主要措施。如果错误地认为化肥施用量越多越好,就会产生负面影响。 讲解:农药是现代农业稳定高产不可缺少的物质,它对防治危害农业生产的病菌、虫害和杂草三个大敌起了特殊作用,为人类作出了贡献。但农药一般都是有毒的化学药品,长期大量施用,会给农作物、土壤留下残毒。全国每年农药使用量达30多万吨(原药量),除30%40%被农作物吸收外,大部分多余药液进入了水体和土壤及农产品中。同时,据报载,全国仅受农药污染的农田就有1.4亿亩。 由于农药本身不易

9、被阳光和微生物分解,对酸和热稳定不易挥发,且难溶于水,故残留时间较长。农作物在吸收土壤中养分的同时,也吸收了残留在土壤中农药毒素,再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给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如果农药在作物上,特别是其果实上残留不多,对消费者健康到关系不大。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粮食作物检测不出农药残留,而蔬菜和水果则比较严重。 点拨:土壤污染是农业生产污染造成的主要后果,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都会造成土壤的污染,另外,垃圾中的重金属、塑料等也会造成土壤污染。 “白色污染”一词不是科学的定义,而是一种对现象的描绘。“白色污染” 主要是指对环境造成的 “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两种负面效应。 讲解:联系到必修知识,有必要

10、弄清有关农业的几个概念:石油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弄清生态农业与石油农业的区别。理解有机农业的含义。介绍一些有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方面的知识。 总结全课。课后反思科目:人与自然授课人授课时间课 题地球之肾湿地课 时教 学目 标1理解湿地的概念、特点以及导致湿地减少的原因。 2通过国内外实例深刻认识保护湿地的重要性,逐步树立保护自然的意识。教 学重难点湿地的概念、特点2、认识保护湿地的重要性教 学 设 计导入:湿地和森林、草地一样都是地球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号称“地球之肾”,在各类生态系统中,其服务价值居于首位。一、湿地1、定义:(1)狭义:生态交错带,是陆地和水域之间

11、的过渡区域。只包括一般意义上的沼泽和湖泊、海洋的滨岸部分,而不包括湖泊的开阔水体和海岸外面的浅海部分。(2)广义:“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由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所构成的地区,包括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世界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提问:你是怎样理解湿地定义的?点拨:对湿地定义可以分三个层次加以理解。(1)位置:在陆地上或陆地边缘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2)表面形态: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3)状态: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2、湿地的价值:(1)生态价值“地球之肾”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保护生物

12、多样性等功能。(2)经济价值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提供水资源、提供矿物资源、能源和水运。(3)社会效益观光与旅游、教育与科研价值。提问:狭义的理解湿地概念,对湿地价值的发挥带来什么影响?点拨:狭义的湿地只强调出沼泽、湖泊、海洋的滨岸部分,而忽略了水体部分。将湿地区域限定为一个相对的狭窄地区,大大减弱其在环境应发挥的巨大价值。读下列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人们对湿地的生态意义认识的变化。三江平原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冲积低平原,是我国最大的以沼泽为主的湿地分布区。本区的资源利用以农业开垦、商品粮生产为主。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

13、对粮食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加大了对边疆开发和建设的力度,三江平原先后出现过三次开荒高潮。第一次开荒高潮始于1956年至1960年新建和扩建了32个国营农场,共开荒48.85万公顷;第二次开荒期为19701972年,各农场共开荒30.39万公顷;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国家对垦区实课后反思科目:人与自然授课人授课时间课 题自然保护区课 时教 学目 标1、使学生知道自然保护区就是把整个生物的栖息地全部保护起来,使栖息在保护区的动物、植物都可以正常地生活,可以把物种长期保存下来。2、了解自然保护区情况,懂得应该怎样爱护大自然,爱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教 学重难点了解认识身边的树,以及树与人类的关

14、系。教 学 设 计一、直奔主题当你行在宽阔平坦的滨海大道上,可曾停住匆匆的行程,感受呆着腥味的海风?可曾仰望晴空,观察远处海上飞翔的海鸟?可曾极目远眺,倾听浪的汹涌澎湃?即使没有,你也会被这里的美景深深吸引住。说一说。1、我国还有哪些自然保护区?请举例说明。东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华北:八仙山自然保护区。华东: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和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中南: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以及三亚珊瑚礁自然保护区。西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西北:六盘山、祁连山自然保护区。2、世界最大的红树林在什么地方?(孟加拉,面积广,达一百万公顷,其次是非洲的尼罗海,面积为七十万公顷。) 议一议1、出示图2、分组讨论,再全班交流。3、归纳总结。二、做一做学生可让家长带领下,自行拍照,把最美的景色拍下来,然后举行一次班级摄影作品展览。三、绿色卫士小建议1、参观自然保护区时,按照自然保护区规定的路线走。2、爱护保护区的一草一木,注意安全。四、总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动植物和人类一样都生活在地球上。人类的行为使动植物的生存条件日益变坏。为了使生态平衡,我们必须人人行动起来,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卫生。让我们的地球更加美丽,但愿我们这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