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名来历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3962435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10.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地名来历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京地名来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地名来历(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王坟据有关资料记载,八王坟就是当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的墓地,也是北京比较有名的一处清代王爷坟。 老居民也回忆说,从祖辈上流传下来就知道这里是英亲王阿济格的坟地。既然英亲王阿济格在努尔哈赤的众多皇子中排位第 十二,为什么会对他死后的墓地称为“八王坟”呢?这是因为阿济格在清朝初期开国诸王的排序中列为“八王”所以对于他 去世后所葬的墓地,民间老百姓一直俗称“八王坟”,并作为地名称谓一直延续几百年至今。英亲王阿济格生于1605年,于 1651年被顺治帝赐死。他与当朝摄政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为同母胞兄,并能征善战,是清朝初期有名的将领。曾随皇太极 攻入长城,占领了遵化等河北重地,并率

2、大军直逼北京城。纵掠京畿地区,56战皆捷。顺治元年(1644年),阿济格又从摄 政王多尔衮在山海关之战中大败李自成大顺军。随后率平西王吴三桂、智顺王尚可喜等满、蒙、汉大军三万余人,自山西入 陕,追击李自成大顺军至湖广,于次年俘杀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军师宋献策,并招降大明军将领、兵马10万,占领63 城。英亲王阿济格后来也曾因“出师贻误战机、谎报军情”之罪被降为郡王,但又复亲王爵。从授贝勒,到晋多罗武英郡王、 封和硕英亲王、授命为靖远大将军,阿济格可谓杀敌英勇、战绩显赫,为大清朝初期平定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却是一 个缺少智慧,性格粗暴的人。在摄政王多尔衮病重时,阿济格因参与密谋欲承袭摄政王

3、位之事泄露而遭到了幽禁。阿济格的 家人和手下都受到牵连获罪,不少人被处死、抄家或是鞭责、革职,并由此兴起一场大狱之灾。阿济格最后被顺治皇帝赐死。 这也是阿济格头脑简单,性格暴虐,待人狂妄所致,故后人评价英亲王阿济格“剽悍少谋”。由于阿济格后人在民国时期就 开始拆除、变卖八王坟的地面建筑,还有上个世纪四十年代酿酒厂的开发,估计从那以后,人们就再也没有见到八王坟的踪 迹。致使五十年代就在这里居住的老居民们也无缘一睹八王坟“真容”。这也可能就是八王坟至今“片瓦未存”的原因。东交民巷东交民巷在旧中国时为使馆区。旧时因这里是漕运地,所以原称东江米巷。东交民巷原名东江米巷,是北京市东城区的一条胡同,胡同西

4、起天安门广场东路,东至崇文门内大街,全长近3公里,是老 北京最长的一条胡同。元朝时,东交民巷和广场西侧的西交民巷是连在一起的一条胡同,名叫“江米巷”。由于当时这条胡 同有元代控制漕运米粮进京的税务所和海关,因而成为南粮北运的咽喉要地,因而得名江米巷。明代时修建棋盘界,将原来 的江米巷截断成为东江米巷和西江米巷。在东江米巷设有六部中的礼部以及鸿胪寺和会同馆但主要只接待来自安南、蒙古、 朝鲜、缅甸等四个藩属国的使节,因此会同馆又被称作“四夷馆”到了清代,会同馆改名四译馆,并修改政策只允许外国使 节在这里居住四十天。东交民巷原是明清两代“五部六府”所在地。清乾隆、嘉庆时期曾有“迎宾馆”供外国使臣临时

5、居住。 鸦片战争(1840年)以后在这地区先后设立了英、俄、德、法等使馆,1901年后改为使馆街,英、美、法等11国在巷内成 立联合行政机构,还开设了 “美国花旗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英国汇丰银行”、“日本正金银行”及教堂、医院等多 处,这段历史留下许多风格各异的西洋建筑,也吸引了不少海外人士。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并明令侵略 军“正式特许抢劫三日”,东交民巷也在劫难逃。仅巷内的户部银库就被日本侵略军抢走白银三百万两;翰林院内的永乐大 典、四库全书等珍本也被毁劫殆尽。辛丑条约列强将东交民巷地区划为“使馆界”,把东交民巷改名“使馆街”,还在 整个使馆界四周建起了高约6

6、米的围墙,围墙上建有8座碉堡,并设铁门。中华民族的自尊受到极大的挑战。直到1950年1 月6日,北京军管会颁发布告,庄严宣布在北京市内各帝国主义兵营的占领地一律收回,其建筑全部征用,延续了半个世纪 的耻辱才宣告结束。1928年后各国使馆先后迁往南京,但东交民巷旧址未废,现有建筑基本保持原貌,多为国家机关办公地 点,沿街有北京市公安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青年旅行社、外交部招待所、新侨饭店、红都时装公司等。德 国使馆是1862年设立的,位于东交民巷路南、洪昌胡同北口西侧,与法国使馆隔街相对。1900年后,占用了广成木厂及附 近大量民房,扩建使馆和建立兵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战败

7、,其兵营归荷兰使用。东四十条东四路口往北,马路东边分别有14条东西向的胡同,其中,第10条胡同比较宽,后经改造,通上了公共汽车,并在相应的 地方设了一站,站名就叫东四十条,公共汽车所走的,就是一个胡同。再后来修平安大街,10条就没了,彻底改成大街了, 但张自忠路路口往北,还有东四12条等西土城路元朝的城墙与明朝的城墙不同,元朝的城墙只有土,外面没有包上城砖(到了明朝城墙里面是土,外面包城砖)所以现在称 之为“土城”,邮电大学西门外的土城墙是元朝时城墙的西段,所以边上的路称之为西土城路。(明朝的城墙在新中国建国后 被陆续拆除,特别是在文革期间,将拆下来的城砖用于修建防空洞,现在二环路的位置就是明城墙的位置) 现在明光桥的位置在元朝时是元大都城墙的“肃清门”的位置。9、冰窖口胡同位于西城区东北部。东起德胜门外大街,西至新街口外大街。因其地原有清代内宫监冰窖而得名。凿冰窖储,古已有之。诗 经七月中便有“凿冰冲冲”的记载。延至清末民初,北京有三大冰窖,一个是北海东夹道陡山门,一个是什刹海东南, 一个就是德胜门外窖口。这条胡同,清时称冰窖口,1965年定为冰窖口胡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