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生态规划基本原理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3961279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3.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讲 生态规划基本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三讲 生态规划基本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三讲 生态规划基本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三讲 生态规划基本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三讲 生态规划基本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讲 生态规划基本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讲 生态规划基本原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园林学习网WWW.VLETUD/.CDM第三讲 生态规划基本原理、 内涵运用生态系统整体化的观点,对规划区的自然生态引资和人工生态因子的动态变化过程及相互作用特征予以相应的重视,研究区域内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生态过程的相互关系,提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规划对策,以促进区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持续共生、协调发展,实现社会的文明、经济高效和生态和谐。表现为:1)以人为本, 从人的生活、生产活动与自然环境和自然生态过程的关系出发,追求总体关系的和谐。2)以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为前提, 了解系统内部的资源特征与环境容量。3)规划标准从量到序,非简单的系

2、统祖分数量,注重系统的可持续性。规划目标从优到适,传统规划基于数学方法及物理系统,即系统组分与发展状态的关系,得到“最优规划”,但因许多假设得出的最优规划结果在实践中难以实现。生态规划是基于生态思维方式、强调系统思想、共生及演替思想,注重系统过程,引导实现可持续化的进化过程。目的1 目的:二、1)保护人类健康,提供人类居住的良好环境2)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3)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及完整性 2 基本任务(1)充分了解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性能(2)系统发育立足于具体的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潜力(3)追求系统的总体关系的协调。三、原则1、整体性原则2、趋适开拓原则 以环境容量

3、及乘载力为依据,寻求最佳区域或城乡生态位,充分发挥生态系统潜 力。3、协调共生原则4、区域分异原则, 不同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生态过程不同,规划的目的不同。5、高效和些原则, 遵守自然、经济、社会三要素原则。6、可持续发展原则。四、生态规划的主要模式与类型(一)模式1、景观规划模式 Design with nature 建立遵循自然的设计模式。哈佛大学 Steinitz 总结为: 表述模型 景观的状态描述 过程模型 景观内部如何运转衔接 评价模型 景观功能的运转情况 变化模型 如何变化、怎样解决 影响模型 景观变化带来的可能影响 决策模型 景观是否须改变、如何改变。2、景观生态学模型 Forman

4、 提出基于景观生态学原则的景观格局利用方法。3、环境影响评价模式 Morgan 等提出,对环境影响进行识别、描述、预测和评价,在某一尺度上 与环境规划相结合。4、生态系统管理模式 保护景观中物种物种和自然生态系统,维持正常的生态过程,合理利用资源 确保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5 乡村规划模式 如捷克的 LANDEP 体系 规划过程为:见后6 系统分析与模拟模式 德国提出,特点是对系统进行模拟,通过政策试验来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二) 生态规划的类型1 按地理空间尺度划分 区域生态规划 编制区域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目录,制定中长期规划要点,土地利用、各 类设施方案。 景观生态规划 通过调整景观格局

5、来维持景观功能 和安全。 生物圈保护规划 保证生物圈现有生物多样性的完整性和永续利用2 按地理环境及生存环境 陆地、湿地、海洋 等3 按社会科学门类 经济生态、人类生态、民族文化生态等五、生态规划步骤与内容McHarg 提出的规划的生态学框架的 7个步骤: 确定规划范围与规划目标。 广泛收集自然与人文资料,分别绘制地图。 根据资料按照规划目标提取分析有关信息。 分析各种资源环境条件的性能,对特定利用方向的适宜性等级。 根据规划目标,建立资源评价与分级准则。 分析和评价资源对不同利用方向的兼容性。 确定综合利用和发展的适宜性分区。王如松提出饿规划流程: 生态位辨识 人口、资源、环境、市场优劣势、

6、问题、潜力。 生态过程评价 生态系统功能的健康程度(自然与人文) 生态效益分析 经济、环境、社会、生态服务功能的综合评价 生态产业规划 生态体制规划 生态文明规划 生态意识、伦理、价值观社会风尚 生态景观规划 土地利用格局、环境质量、生物多样性 生态风险评价 生态监测与监督 管理信息系统 六、生态评价七、生态适宜性分析1、程序McHarg 提出生态市适宜性的 7步分析方法 确定规划范围与规划目标。 广泛收集自然与人文资料,分别绘制地图。 根据资料按照规划目标提取分析有关信息。 分析各种资源环境条件的性能,对特定利用方向的适宜性等级 根据规划目标,建立资源评价与分级准则。 分析和评价资源对不同利

7、用方向的兼容性。 确定综合利用和发展的适宜性分区。刘天齐提出的适宜性评价程序: 明确规划区范围及可能存在的土地利用方式,划分为网格,明确各网格内土地或资源特性 用一定方法筛选出对土地利用方式有明显影响的生态因子及作用大小。 对各网格进行生态登记。 制定生态适宜性评价标准。 按网格给出单因子适宜性评价值,得出特定利用方式的综合评价。 编制规划区域生态适宜度评价综合表和不同利用方式的生态适宜图。WWW.,t,LETUD,t,.匚 UM2 生态适宜性分析方法(1) 形态分析方法以景观类型划分为基础。 将规划区划分为不同同质单元或景观类型 制定资源利用的适宜性评价。 分析每一个景观小区对特定土地利用的

8、适宜兴等级。 根据规划目标将不同土地利用的适宜性图叠合为综合适宜性图比较直观,缺点是适宜性分析无完整的方法,主要取决于规划者的主观判断。(2) 因素重叠法 即地图重叠方法或 McHarg 适宜性分析法: 确定目标及所涉及的因子及措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表。一个完整的生态细目( inventory )生 他决定因素(eco-determinates ),告诉设计者场地有何压力、建筑应于何处。生态规划特别 重视细目的准备。 调查各因子在规划区的分布状况,形成但因子生态适宜性评价图 叠加但因子适宜性图形成综合评价图,可用颜色的深浅来表达限制性程度。 土地利用分区 根据适宜性综合图上由深到浅的变化梯度进行

9、土地分区,一般划为:保全区(preservation),生态敏感度高、重要景观价值保护区(Conservation),生态敏感度中等,景观较好,宜在指导下作有限的利用 开发区(Development),生态敏感度低例子:SCtNlC VALUISFLCFJlATlONComposite: all social values(3)线性与非线性因子组合法有时环境资源因素之间具有明确的关系可用数学模型表达,进行适宜性分析时可直接应用模型进 行空间模拟,然后按一定准则划分生态适宜性等级。一般在水土流失、生态系统生产潜力、土地承 载力评价等方面广泛运用。如在水土流失评价,综合区域降水侵蚀、土壤组成特征、

10、地形坡度与坡 长、植被因子、人工措施等,应用通用方程进行空间模拟,得到区域水土流失分布图。吴文友例子林学习网 http:/(4)逻辑规则组合法 针对分析因子间存在的复杂关系,运用逻辑规则建立适宜性分析准则,以此为基础进行判别分析 适宜性的方法。 确定规划方案及参与评价的资源环境因素。 对评价的资源环境因素按评价目标和要求进行等级划分。 制定综合的适宜性评价规则 。 根据评价规则确定综合适宜性。例如 Westman 在评价住宅建设适宜性时,主要考虑滑坡的影响,因此在分析时确定坡度、土壤 排水性、土壤质地 3 个因素,根据 3 个因素与滑坡风险的关系划分出等级,评价 3 个因素不同组 合的适宜性。

11、相关因素等级划分:等级坡度地表及土壤排水性土壤质地13Oo良好粘土23Oo差非粘土适宜性评价准则:规则1坡度30。,排水性良好规则2坡度3Oo,排水性良好,土壤为非粘土逻辑组合适宜性分析:坡度排水性土壤质地适宜性坡度排水性土壤质地适宜性3Oo良好非粘土适宜(规则2)3Oo良好非粘土适宜(规则1)3Oo差非粘土不话官3Oo良好粘土适宜(规则1)3Oo差粘土不话官3Oo差非粘土不话官3Oo良好粘土不话官(5)生态位适宜度模型 欧阳志云提出,根据区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确定发展的资源需求生态位,再与现实条件进行匹 配,分析其适宜性。4 个步骤: 确定发展资源需求生态位。 发展的资源需求与现状匹配的适宜

12、性分析。反映资源现状对发展的适宜性程度,可用生态 位适宜度进行度量,如资源条件全部满足发展需求,生态位适宜度为 1;不满足最低要求, 生态位适宜度为 0.3 种模型计算:第一种:满足最低要求,且愈丰富愈好 。如林木生长量与速生林发展间的关系。园林学习网WWW.VLETUD/.CDM表达为 :Xiopt Dimin第二种:有一个适合范围。DiminS iDioptDimaxS wDiimaxDimin种资源现状测度;D.对资源现状测度iD.、D.最小最大的需求;D. t对资源最理想需求;R. I资源风险测度。iminimaxiopti按照谢尔福德耐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都

13、会引起系统或物种衰退或 不能生存,将其用于发展与资源关系上,当一种资源不能满足需求量时(生态位=0),则整个生态位适宜度也为 0。多维生态位适宜度可表示为:HxI i=iXi 为 j 发展措施或途径的生态适宜度指数; Xij 为 i 资源因素对 j 发展措施或途径的生态位适 iij宜度指数。生态位适宜度指数的大小 反映区域现状资源条件对发展需求的适宜性程度。园赫学-习网WWW.7L5TUDV. EDM林学习网 http:/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生态适宜性空间分析。建立单一因子适宜性等级空间分布图,再综合 各影响因子得到对某一发展方向或措施的综合适宜性等级评价图。最后,根据区域发展的要求,确 定发展方向或措施的优先顺序,得到最终的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结果。片血grfli业评枷灶程空间議抱与升酥童6) 生态承载力分析生态环境质量不降低到可接受程度所允许的最大限值,2 个重要概念: 发展变量 用区域社会经济、人口发展来度量 限制因子 限制区域内人类活动进一步增长的因子,其最大值由国家、地方标准来确定(如 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