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自救自护119招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3953783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76 大小:1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生自救自护119招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中小学生自救自护119招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中小学生自救自护119招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中小学生自救自护119招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中小学生自救自护119招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生自救自护119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生自救自护119招(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生自救自护119招.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副会长、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辑,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孙云晓是当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教育专家,他的一系列教育观点受到广泛注重。如:“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儿童教育的全部使命是发现儿童、解放儿童”、“一切成功的教育都是和谐的教育”、“好的关系胜过很多教育”、“21世纪是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世纪”、“无批评教育是伪教育”、“良好习惯是健康人生之基”等等。 孙云晓1999年被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教育科学研究专家。2000年被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国优

2、秀儿童工作者标兵”称号。1993年7月,他采写的报告文学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震撼全国,引发一场各界参与的大讨论。中央电视台12集专题片改革开放20年,介绍夏令营中的较量,并称此文推动了中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1995年以来,他先后主持了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与教育、中国城市独生子女教育模式、杰出青年的童年与教育、向孩子学习、21世纪教育四大支柱的理论与实践、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等多项课题研究。当前,他正在主持国家级课题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关系的研究。 孙云晓出版的个人专著20余部,较有代表性的教育著作有夏令营中的较量、习惯决定孩子命运孙云晓儿童教育12讲、好的关系胜过很

3、多教育我的教育自述、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孙云晓教育建议、培养一个真正的人、藏在书包里的玫瑰校园性问题访谈实录等多部畅销书。2004年出版的藏在书包里的玫瑰因为注重青少年性教育问题,而获得广泛的好评。作品曾获中国图书奖、全国“五个一”优秀图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 题记孙云晓:口诀教会您和孩子避免意外伤害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但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统计,意外伤害已成为我国14岁以下儿童死亡首位原因,而且发生率高、增长速度快、死亡率高。当前,我国每100名死亡少年儿童中,就有26人死于意外伤害,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7%至10%的速度增加,给独生子女占相当比例的中

4、国父母带来极大忧虑。有权威人士称,这些意外伤亡事件中,除了不可抗拒的重大事故和灾害外,约80的非正常死亡是能够通过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避免的。 从传统的紧急处理煤气泄漏、落水求生、躲避雷击,到较为前沿的防止性侵害、防范网上黄毒和坏人,一本讲解防范少年儿童意外伤害,并教会他们自救自护的书告诉孩子自救自护119招,日前由长江文艺出版社隆重。本书主编、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为您和孩子的人身安全支招解招,教会您和您的孩子自救自护,避免意外伤害。 告诉孩子自救自护119招精选了119招对付灾难和危险的有效方法,分“家庭生活篇”、“校园内外篇”、“自然灾害篇”、“野外旅游篇”和“社会生活篇”五个部分,以具体事

5、例用讲故事的方式教会您和您的孩子如何自救自护。例如,当突发的自然灾难和危险来临时,该如何迅速逃生?当孩子在玩耍运动中遇到危急情况,该怎样避免不必要的人身伤害?当孩子遭遇抢劫和绑架,有什么方法能够虎口脱险?当遇上色狼和电话、短信骚扰时,怎样摆脱这种不良侵犯? 告诉孩子自救自护119招最为方便家长和孩子的是,在传授有效易行的招式之余,将自救自护的要领每招都浓缩成四句口诀,不但利于家长传授给孩子,更利于孩子自己记忆和实施。全书招招实用、通俗易懂,并配有119幅图片,直观清晰。既是家长教育孩子的教科书,也是居家外出常备指南。 从8月8号开始,以本书自救自护为主题的节目正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法治在线非常

6、夏令营和经济频道生活热播。这将掀起自救自护和安全常识的新一轮热潮。 家庭生活篇第1招:饮水莫过量,谨防把身伤 1982年10月,伦敦有一个40岁的家庭主妇,不慎喝了一些暂存杯中的漂白剂。她立即打电话给医院。值班医生告诉她喝点水能够减弱毒性。她当下捧着一个塑料桶拼命地喝起来,竟喝过了头,终于不支倒地,稍后死亡。经验尸,验尸报告上写道:“她喝了好几升水,喝到受不了时还要喝下去。” 显然,这名妇女的死因并非是喝了一点漂白剂,而是饮水过量。 水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人体正常运转是在水的参与下完成的。比如说,食物消化需要水,营养需溶于水才能被细胞吸收,营养需溶于水才能随血循环运送,代谢产物(如尿素

7、)需溶于水才能被排出体外。能够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活动。 所以,人每天都要喝一定量的水,才能维持体内水的平衡。 为什么水喝多了反而伤身呢? 喝多了水,会增加血液循环特别是心脏的负担,也会增加肾脏的负担。更重要的是,一次饮入大量的水,会引起体内酸碱的失衡,进而使代谢失调。上述家庭主妇的死,可能就是这个原因。 人每天要喝多少水才算合适呢?根据科学实验,成人每天要喝1500毫升2000毫升水(相当于68个口杯,或6瓶8瓶汽水量)。儿童为500毫升1000毫升。如果一次饮水量过多,超过1天的量,就会伤害身体。所以,口渴时,千万不可一次“喝个够”,要少喝、多喝几次才好。为了身体健康,不要喝长时间煮过的水

8、和被污染的水。一定要喝清洁的水。 请你学会自我保护第1招 人的生命难离水,超量饮水人变鬼, 成人每次限 4 斤,儿童过量也会毁。 家庭生活篇第2招:眼睛若被扎,莫把异物拔 北京第四医院眼科曾收治了这样一位小病人: 妈妈坐在沙发上边看电视边织毛衣,女儿趴在沙发背上和妈妈说笑嬉戏。女儿发现了妈妈头上有根白发,便猛地拔了下来。这个拔,吓了妈妈一跳,她下意识地用手去挡了一下,不幸就在这瞬间发生了:手中的毛衣针,刺伤了女儿的左眼。血和液体一起从女儿的左眼里流了出来。妈妈立即拨打了“120”,请求急救。 有资料记载,在北京同仁医院住院部,儿童眼外伤者占眼科住院患者的1520,其中6岁12岁的小患者约占80

9、85,而且男童多于女童。 遇到眼外伤的孩子,该怎么办呢? 1千万不可用水冲洗眼部,以免污物进入伤口加重伤口感染。 2物体刺入眼内,不要自行拔除,以免造成不能补救的损伤。 3最好是用一次性的干净纸杯或塑料杯盖在眼睛上,然后用绷带把双眼包扎,以免眼球的转动。千万不可碰触或挤压伤眼。 4以最快的速度,去医院眼科就诊。 请你学会自我保护第2招 刺伤眼睛莫冲洗,自取刺物更危险, 纱布纸杯当眼罩,快送医院要当先。 家庭生活篇第3招: 烫伤有轻重,处置不相同 甜甜是个很懂事的孩子,每天放学总要帮爸爸妈妈做些家务。 这天,爸爸做饭,甜甜就帮着打下手,一会拿碗拿筷,一会又端菜端饭。一碗香喷喷的汤做好了,甜甜双手

10、端着汤,从厨房往外走。没想到脚下一滑,一个趔趄,滚烫的汤洒在了手上,疼得她直跺脚,眼泪都出来了。 爸爸一把将甜甜拉到水池前,打开水龙头,让凉凉的水,慢慢地流到甜甜的手上。等她觉得不疼了,爸爸又找来一件干净的软软的衣服盖在了她的手上,父女俩急忙去了医院。 在生活中,孩子被油、水、蒸汽烫伤的事时有发生,若遇到此类事情您要这样做: 1对受伤情况要迅速做出判断。比如,受伤面积的大小,伤处是否疼痛,伤处的颜色。 2若伤处十分疼痛,可能仅仅烧伤了表皮,要立即用流动水实行冲洗,切记水流不可太快,要缓慢地冲洗10分钟左右。倘若仍很疼,还要继续冲洗。然后用干净的布,最好是消毒的纱布,轻轻地盖在伤处,然后再用布条

11、包扎。 3伤处皮肤若呈深红色,并且有皮的剥落或烧焦的地方,又不感觉太疼,那伤势就可能比较严重了。请切记不要用水冲洗,不要敷药,不要刺穿起的泡,不要用手触摸伤处,把伤处敷上干净的布,立即去医院急诊。 4若烧烫伤的面积比较大,伤势又比较重,应趁伤处没肿起来时,迅速脱去鞋子,取下手表,脱下紧身衣服。若脱取不方便,可立即剪开。若伤处已有粘附的衣物,就千万不要动了。 请你学会自我保护第3招 轻微烫伤别惊慌,冷水浸淋最便当, 重伤千万莫沾水,速送医院求良方。 家庭生活篇第4招: 吃饭防噎食,压腹立咳出 小敏的爸爸宴请几位大学同学。餐桌上,小敏很开心,大口大口地吃涮羊肉。不料,她吃得太急,一下子噎着了。 “

12、哦,我噎着了。”小敏勉强讲完这句话,便捂住喉部,抬起头,很难受的样子。 一位叔叔立即端过一杯饮料,让小敏喝下去,冲一冲。小敏摇头,推开了杯子。另一位叔叔着急地去拍她的后背,想通过振动,使食物下到胃里。小敏赶忙躲开了,并且变了声儿地说:“不要,不要拍。” 大家都为小敏着急,又不知如何救她。 不过,小敏有她自救的办法:开始她讲话,是试验气管有没有完全堵塞,知道没有完全堵塞,她便设法咳出食物。但是食物没有咳出。这时,她准备实施“海姆利克氏”操作法,这项操作法的克星,就是拍打后背。所以,当客人好心拍打她后背时,她竭力说:“不要!”只见小敏双手按在上腹部,快速、用力地向上施压,当她的手压到喉部时,便把食

13、物挤出了气管。这时,她轻而易举地咳了出来。 “啊!成功了!”小敏咳出了堵在气管的东西之后,迅速从抽屉里取出妈妈的信件。原来,这是在国外学医的妈妈教小敏的一招。 小知识:“海姆利克氏”是美国学者海姆里斯发明的一种简便易行、人人都能掌握的急救法。其具体操作方法是:意识尚清醒的病人可采用立位或坐位,抢救者站在病人背后,双臂环抱病人,一手握拳,使拇指掌关节突出点顶住病人腹部正中脐上部位,另一只手的手掌压在拳头上,连续快速向内、向上推压冲击610次(注意不要伤其肋骨)。昏迷倒地的病人采用仰卧位,抢救者骑跨在病人髋部,按上法推压冲击脐上部位。这样冲击上腹部,等于突然增大了腹内压力,能够抬高膈肌,使气道瞬间

14、压力迅速增大,肺内空气被迫排出,使阻塞气管的食物(或其它异物)上移并被驱出。这个急救法又被称为“余气冲击法”。如果无效,隔几秒钟后,可重复操作一次,造成人为的咳嗽,将堵塞的食物团块冲出气道。 海氏法还能够用来自救。如果发生食物阻塞气管时,旁边无人,或即使有人,病人往往已不能说话呼救,病人必须迅速利用两三分钟左右神志尚清醒的时间自救。此时可自己取立位姿势,下巴抬起,使气管变直,然后使腹部上端(剑突下,俗称心窝部)靠在一张椅子的背部顶端或桌子的边缘,或阳台栏杆转角,突然对胸腔上方猛力施加压力,也会取得同样的效果气管食物被冲出。 请你学会自我保护第4招 食物噎住,压腹咳出, 细嚼慢咽,麻烦免除。 家庭生活篇第5招: 宠物虽可爱,要防病感染 “宠物”,常指家庭养的狗或猫等动物。 有一名叫毛毛的小女孩,在小学毕业考试的前夕,因为家中小猫呕吐,她哭肿了眼睛,第二天抱着小猫“打的”去为它输液,而对复习功课全然不顾。热爱动物,善心可嘉,仅仅不要影响学习才好。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宠物虽然可爱,但安全问题十分重要。 1不要与宠物过度亲密,要保持一个适当的距离。 2猫和狗都不能够突然惊吓,也不可过度抚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