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棉纺织产业集群的调查与研究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3953779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棉纺织产业集群的调查与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发展棉纺织产业集群的调查与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发展棉纺织产业集群的调查与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发展棉纺织产业集群的调查与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发展棉纺织产业集群的调查与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棉纺织产业集群的调查与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棉纺织产业集群的调查与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展棉纺织产业集群的调查与研究摘要】:发展棉纺织产业集群,培育棉纺织地方特色优势,是 (新野)实施 工业化战略的具体举措,是壮大县域经济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重要内容。【关键词】:棉纺织产业集群“产业集群” 一直是工业学术界讨论的课题。所谓“产业集群”,是指在地理位置上相互靠近,在产业性质上相似相近或相关,在发展空间上同属于(或接近于)某个特定行业的产业领域、相对高密度聚集、分工比较明细、依靠紧密 或松散型产业链相互连接,由诸多大中小型企业形成的一种工业集聚形态。在 我县工业化进程中,我们依托本县及周边丰富的棉花资源和新纺公司人才、市 场、技术、管理、信息、资金优势,采取政府引导

2、、市场导向等主要形式,通 过催生、延伸棉花加工项目,培育出了县棉纺织工业区及上港、漂河、城关、 城郊工业小区等棉纺织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了以新纺公司为龙头,集轧花、纺 纱、织布、印染、服装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棉纺织产业对县域经济 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一、新野棉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特点新野棉纺织业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起步,经过历届县委政府的政策宏观引 导,截止XX年6月底,全县棉纺织企业,已发展到 101家,其中棉纺企业84 家,棉织企业8家,捻线9家。固定资产达到26 2亿元,从业人员3万余 人,纱锭规模突破80万锭,织机达到4500台。今年元至七月份,全县限额以 上棉纺织业实现产值2

3、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2 5亿元,利税1 35亿元,利 润7500万元,分别占全县工业的69 %、65删、67御67网。棉纺织业在 全县工业中的比重逐年攀升,比重之高居全省各县市区之首。主要呈现出五个 明显特点:1、龙头带动能力强。作为新野棉纺工业的龙头,新纺公司经过30多年的艰苦创业,已发展成为国家特大型纺织骨干企业,全国 520家和河南省50家重点支持企业之一,全国功能性产品开发基地。目前,公司拥有总资产13 8亿元,固定资产10 3亿元,共有纱锭33万锭,其中环锭纺22万锭,气流纺24 台,折合11万纱锭;织机3000台。拥有进口精梳联、自动络筒机、转杯纺纱 机、无梭织机等先进设备100

4、0多台(套),占公司装备总量的60%Z上。主要生 产和经营棉纱(混纺)线、纯棉和混纺坯布、色织布、牛仔布等四大系列100多个品种,年产高档织物用纱7万吨、服装面料1 2亿米。产品远销广东、江 苏、福建等20多个省市和美国、欧盟、日本、韩国、香港等 12个国家和地 区。XX年实现产值17 3亿元,销售收入13 2亿元,实现税利8105万元, 其中利润3722万元,分别占限额以上工业的35 %、33涓、21 6%和 20册。出口创汇3260万美元,名列全国纺织行业销售收入前 12位,利税总 额居第七位,综合经济实力排名全省同行业第一。XX年荣获中国纺织行业协会 颁发的“科学技术进步奖”,XX年8月

5、9日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全国棉 纺织行业竞争力前二十强”荣誉称号。2、产业集群群体大。靠政府的正确引导、靠新纺公司龙头的拉动,全县民 营棉纺织业迅速膨胀。在短短三年时间内,限额以上民营棉纺织工业企业已发 展到90余家,固定资产11 5亿元,从业人员近2万人,纱锭规模达到40万 锭。XX年度生产棉纱近8万吨,各种布料7000万米,完成总产值14 6亿 元,实现利税1 7亿元。其中鹏开、华星两家规模达到 2万锭以上,另有5家 达到1万锭以上,5000锭的企业12家,县工业区及城关、上港等 7个棉纺织 工业区内拥有棉纺织企业70余家。全县民营棉纺织扩张的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 新纺公司。3、企业装备

6、水平高。我县民营棉纺织企业 1997年起步时,设备基本上都 是国有大型棉纺织企业限产压锭淘汰下来的二手设备,机器性能差,工艺水平 低,产品质量档次低。通过近几年的滚动发展、更新改造,止目前,全县民营 棉纺织企业的机器设备,全部都是国家定点纺织机械厂XX年、XX年、XX年出厂的先进设备,主要设备j128k、fa506细纱机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4。棉纺织产业链条长。目前,全县棉纺织业基本形成了由植棉一一轧花一 一棉纺一一棉织一一服装的棉纺织产业链条。全县 98万亩耕地,常年植棉40万亩左右,是全国优质棉基地县。县棉麻集团公司及其所属的9家棉花企业,担负着全县棉花收购、加工、销售任务。年收购加工棉花

7、 4万吨,其生产的“银鹏”牌棉花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棉花名牌”,全县棉纺织企业年需 用棉花14万吨,加工棉纱13万吨,织布1 6亿米。永兴纺织服装公司等3家 企业引进了服装生产线,年加工服装 30多万套。5、产品市场销路畅。以新纺公司为依托,整个纺织产品销售网络健全,在 全国和境外设有多家销售公司,同上百家棉纺企业建立有长期稳固的业务关 系,营销网络覆盖我国中部及东南亚地区广大市场。产品质量好、产销率高, 棉纱、服装面料产品产销率平均保持在 99犯上。XX年,全县棉纺织产业出口 创汇3260万美元,占全南阳市出口创汇总额的 1/3。二、新野棉纺织产业集群现存的主要问题我县棉纺织行业尽管占据

8、了工业主导地位、民营企业异军突起、提升改造 速度不断加快、规模效益逐年提高,但形成分工明晰、互动明显、关联紧密的 产业集群,仍然存在着诸多的实际矛盾和问题,大致反映在以下几个主要方 面:1、至今仍然占据重要地位的小农经济思想意识是形成棉纺织产业集群的思 想障碍。大致突出表现有五个方面:素质不高、信息不灵、开拓意识不强、管 理水平低下、开放意识淡薄。首先是素质不高。虽然我县民营企业发展迅猛, 但真正强势、大型的民营企业仍是凤毛麟角,我县棉纺织行业民营企业目前达 到中型要求的还并不多。综合各种因素,其中最为至关重要的因素,是诸多企 业管理者的思维、文化、管理素质等离现代企业要求相距甚远。其次是信息

9、不 灵。这种状况的产生,源于三个主要方面:(1)企业管理的不到位,诸多园区、 协会对于如何及时向相关企业提供相关信息和宣传方针政策等不关心、不重 视。(2)企业习惯于独来独往靠自身拼搏,缺乏主动获得信息、争取政府支持意 识。(3)整个行业至今没有可及时为企业提供相关信息服务、促进工业化发展的 信息平台。三是开拓意识不强。在全县 90多家棉纺织企业中,家庭作坊式、靠 亲戚朋友凑钱、临时租赁场地办厂的企业居多。这些家庭作坊式企业,由于素质能力及资金人才等严重局限,几乎没有什么“做大做强”的念头,只是凭借市场之手推动、靠市场效应凑合赚钱、养家糊口,小富即安。四是管理水平低下。由于管理的混乱、人才的奇

10、缺、缺乏经营网络,致使相当部门企业整日忙于应付内部、穷于应对竞争、甚至奔命维持“关系”,几乎没有什么时间、精力和条件去深入研究、分析、思考当前的市场发展状况、行业发展趋势、国家大政方针等,并依此制定、提出本企业比较清晰的中长期发展思路。五是小农意识。即开放意识淡薄。我县许多个体私营主思想守旧,只愿在本地发展,不愿意离土离乡到外地开拓市场。在某一领域本地市场需求已经饱和的情况下,宁可在本地市场中艰难地分一杯羹,也没有到外地开拓市场的计划,固步自封,严重阻碍了民营经济发展。温州的民营经济发展经验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开放的市场意识,哪里有市场,哪里有商机,哪里就有温州人创业的足迹,温州人经销网络几乎遍

11、布全球的每个角落。与这种创业意识和开拓精神相比,我县的个体经营者小富即安,固守田园的思想观念就十分突出了,并且有极强的地域代表性。基于上述几种状况,在我县100 多家棉纺织企业中,相当部分企业( 特别是主要管理者)的思想观念陈旧、市场意识淡薄,小富即满问题比较严重,并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实力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作用。无疑类似这些目前尚占据重要地位的小农经济思想意识,对形成有机联系、互动发展的棉纺织产业集群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思想障碍。2、管理体制的多头和不顺是形成棉纺织产业集群步履艰难的重要致“病”因素。我县的棉纺织产业集群,单靠企业自身是难以形成的,必须依靠行业管理部门在各工业区内明确定位基础上的服

12、务、协调、指导、组织。然而,由于管理体制现存的多头、不顺的弊端,导致了行业管理的作用发挥受到很大的影响和制约。行业管理是社会化分工的客观要求。说到底,它应该是一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行业内的经济民主实现机制,是行业企业为了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维护行业整体利益、协商行业内部关系、共同应对市场竞争、协调解决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诸多共性问题所采用的实现目的的非赢利性组织方式。而今单纯“官方”的或“官办”的行业管理体制和机制,要么名不副实没有任何管理手段,要么应付生存竭力集资“化缘”,对推动行业的加快发展都不会起到太大的积极作用;而单纯由企业自发自主实施“行业管理”,又很难避免缺失政府支持、相互抵触摩擦等问题和

13、矛盾,无法达到行业管理的作用目的。这种由于管理体制现存的多头、不顺的弊端所导致的行业管理作用发挥受到很大影响和制约的现状,成为了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一个制肘因素。3、企业各自为政搞“小而全”的矛盾问题日趋显现并有逐步发展升级趋势。在棉纺织产业集群中,由于企业间分工合作意识淡薄、合作机制没有形成,加之妄自尊大和“以我为中心”传统思想较为顽固,不少企业将改造升级的精力和重心放到了建立自我内部循环的“私有产业链”上,企业“小而全”现象屡见不鲜,明显地违背了现代工业大生产的特征和规律。不少企业呈现一种“一流设备、二流管理、三流产品”的“病态”现状。无庸置疑,产业集群是一种符合现代工业化大生产要求的集群

14、集约经济,一个突出特点是使同一产业内部分工更为精细化,使一个企业能够集中精力于该产业的某一道工序或某一种中间产品的生产,从而节约成本、提高效益、明晰发展方向目标。产业集群内部相关企业间互通有无与分工合作,成为有机产业链形成并不断延伸和整体推进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且依照现代管理科学“8020”定律研究可知:“通常一个企业80%的利润来自它20%的项目”。因此,按照“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客观事物规律,不存在一味脱离社会分工与合作仅靠自身内部循环就可不断发展的“完全”;无论是一个企业的发展还是某个特色工业园区的发展,其核心竞争力不外乎在20%左右,其余80%则是为强化和发展这20%的核心竞争力相配

15、套和服务的。因此,搞“小而全”的思维和运行方式的结果,必然会是企业经营生产目标不明、面面俱到、顾此失彼、特色含混、疲于平衡、常陷心有余而力不足之困境、市场核心竞争力不断弱化,最终导致失去市场竞争力。更为严重的是,在这种相互游离、各自为政、甚至相互抵触的区域产业集聚,几乎没有什么“集群”可言,只能是一盘散沙,不可能成大气候。4、科技创造严重滞后,科技含量提升乏力,影响着产业集群的附加值和生命力。由于观念落后、基础较差、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和研发滞后等原因,我县棉纺织行业企业当前明显存在着科技创新严重滞后、科技含量提升乏力等问题,直接影响着产业集群的附加值和生命力。5、企业间的无序( 包括不良 )

16、市场竞争已成为影响棉纺织产业集群形成的基本内耗因素。由于在管理体制存在着多头管理、该管的部门无手段管、有权的部门无精力管、最终导致多头管理均不到位的问题,行业的管理、协调部门以及自律组织大都名不副实,无法实现有效切实的管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甚至是不良竞争情况客观存在。一是人才方面的无序竞争,由于缺乏大局意识和相应规范,不讲原则地相互挖墙角现象比比皆是;二是原料方面的无序竞争,由于市场建设的明显不足,不择手段地争抢原料现象层出不穷;三是产品销售方面的无序竞争,由于行业自律机制没有建立,单纯为自身利益而恶意降价的大有人在;四是技术方面的无序竞争,整合与合作意识缺乏,在技术上相互封锁甚至相互“偷袭”的问题存在。类似的在产业集群中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