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与创造力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3953257 上传时间:2023-12-04 格式:DOC 页数:84 大小:3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造与创造力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创造与创造力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创造与创造力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创造与创造力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创造与创造力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造与创造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造与创造力(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创造与创造力第一节 创造及其相关概念一、创造创造是人类特有的属性,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本质区别就是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从类人猿到现代人,人类是在创造环境,而不是适应环境;人类是在创化,而不是进化.离开创造就没有人类今天所拥有的一切,人类的文化史就是一步创造史。1。创造的定义什么是创造?我国创造学者李嘉增认为:“创造是人第一次产生崭新的精神成果或物质成果的思维与行为”.这个定义包含三层意义:第一,创造是人的思维与行为,人是创造的主体。人的创造活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人的思维活动,即通过大脑思考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创造;另一种是人的行为,即在思维指导下具体的行动,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创造。大多是情况下,

2、作为创造活动的思维与行为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难以分割的。第二,人通过思维和行为进行创造一定要产生成果.各种各样的创造成果可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精神性的,即新的认识;另一类是物质性的,即新的事物。第三,人的创造成果都是首次获得的新成果.创造成果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但不论以哪种形式表现出来,都必须是前所未有的、超越以往的,都具有一个共性新.新是创造的核心或本质属性。创造的评价标准新颖性 新颖性主要是指不墨守成规、破旧布新、前所未有。创造的成果必须是新颖的,是前所未有的,否则就是重复性,而不是创造性。但是,新颖性具有按时间、地域范围来划分的层次性。一个新设想,如果在古今中外的范围内都是前所

3、未有的,就是最高层次的新颖性,即世界新颖性,或叫做绝对新颖性。中间层次的新颖性是指地区、民族、团体或行业范围内的新颖性。个体新颖性是低层次的新颖性,这种新颖性只是对创造者个人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所以又叫主观新颖性。价值性 任何设想的价值都与其新颖性相联系,新颖的层次往往就是它的价值的层次性。历史性的创造是最高层次的创造,具有世界新颖性,也具有伟大的历史价值,有划时代的意义,甚至可以改变整个世界的理念,改变科学和技术的面貌.一般的创造是中间层次的创造,具有地区行业的新颖性,具有一般的社会价值,能够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初级创造是低层次的创造。这种创造的形式是普遍的,又是多种多样的。如学生在学习中

4、发现新的解题方法、记忆方法,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发现和提出问题,特别是在人们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时候提出问题等等都是初级层次的创造.这些创造的新颖性可能较小,价值也不大,但至少对创造者个人是有意义的。因为初级层次的创造是高级层次创造的基础和起点,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基础。人类及其每一个成员的智力发展和创造力发展都的从低级不断转化为高级的发展历史.3.典型创造活动发现:获取天然成果的创造现代汉语词典认为,发现是指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辞海则解释说,本有的事物或规律,经过探索、研究,才开始知道,叫做发现.由此可见,发现所获得的成果都是前人没有认识或没有得到的东西,具

5、有新颖性.因此,发现应该是一种创造。发现是获得天然性新成果的一类创造.发现的成果或者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或者是物质的性质与规律.发现的成果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或者物质的性质与规律。前一种情况如找到新的矿藏,分析出一种新的化学元素,观测到新的天体等,后一种情况如首次认识到人类基因的双螺旋结构,总结出元素周期性变化规律等。总之,发现揭示出已有的,但不为人们所知的事物或规律。 科学发现是科学知识积累和创新的手段,没有科学发现便没有科学的生命,也没有全新型发明创造的源头活水.依靠科学发现的成果,人类在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方面才能大踏步前进.发明:获得人为性成果的创造现代汉语词典认为,发明就是创造出新

6、事物或新方法。辞海则认为发明是指“创制新的事物,首创新的制作方法”.看来,发明的的成果也都是新东西,具有新颖性,因此,发明也是一中创造。发明是获得非天然性或人为性新成果的一类创造。发明的成果可以是物质性的,如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也可以是认识性的,如制造火药的方法.技术发明,是指人们运用科学发现的成果创造出一种以前不存在的人工事物或方法的实践活动。技术发明的成果是“人工事物”,这种人工事物没有发明以前是不存在的.如电灯、留声机、青霉素药品、复印机、电子计算机等等。技术发明的基本形态是制造人工事物的技术构想或技术方案,这种技术构思或技术方案通过技术革新,可以转化为工业化产品,直接推动社会经济

7、或文化的发展。技术发明也包括产品型发明和方法型发明两种类型。产品发明是指发明人制造出来的各种物质性成果,如工具、生活用品、合成物等等.方法发明是指发明人提出的用意制造产品的各种工艺性技术方案,运用这种方案可以使物质状态发生变化。如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育种法、王永民发明的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法等等。二、创新 创新是一个专用性与通用性相结合的概念。1。创新的一种用法是用作专用性词汇,属于经济学的范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191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最早提出创新的概念:“创新是一个从新思想的产生,到产品设计、试制、生产、营销和市场化的一系列的活动,也是知识的创造、转换、和应用的过程,其实质是新技术的产生和

8、商业应用。他所谓的创新的本质是知识、技术的价值体现.由此可见,经济学意义上的创新,作为一种人类行为,其主体是企业家,创新的关键是对生产要素进行重新组合,能否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是检验创新成功与否的标准,创新是一种过程。经济学家一般认为,创新可通过五种途径实现:开发一种新产品或提高一种产品的质量。开发新产品属于原创性创新,即把科学技术引入生产领域,生产出市场需要的产品。比如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就属于原创性创新。但原创性创新是很难的,少有的.现实中更多的是组合式创新,即提高一种产品的质量.比如上世纪年代,波音公司在737基础上生产出7飞机,每架飞机的载客量从几十人增至几百人,结果很快便击败了众多小型飞机

9、制造商,最终成就霸业。通过这种途径创新,必须掌握两条原则:一是了解市场需求,二是运用科学技术。中小企业创新的第二种途径是采取一种新的生产方法。目的是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这也需要把科学技术引入生产领域。第三种途径是开发一个新的市场。例如,上市公司太原刚玉原来叫太原砂轮厂,刚玉是生产砂轮的原料,由于市场竞争力不强,太原砂轮厂濒临破产,后来被附近一家企业兼并。这家企业负责人经考察认为,如果继续生产砂轮,企业难以为继,不如直接把刚玉作为产品,因为刚玉用来铺高速公路、飞机场跑道效果很好,可以达到0年不变形。结果,太原刚玉以质优价廉很快畅销美国市场.通过这种途径创新,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通过收集、处理

10、信息发现市场;二是要根据市场形势,在生产链中随时组合产品。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来源是创新的第四种途径。这是一种逆向思考的创新途径。此种创新是逆生产链往上游走,在供应商身上打主意,说到底也是一种市场意识,比如集体采购、互联网采购等,都可以有效降低成本。现代物流使企业做到零库存,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还有一种创新途径是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例如,麦当劳的成功一是因为它实现了标准化制作,二是实现连锁经营的形式。而连锁经营就属于组织形式的创新.创新是一个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了开拓性创新、模仿性创新和适应性创新三种类型。找到一种原来没有的产品、生产方法、市场、原材料、组织结构等

11、,都属于开拓性创新。开拓性创新一旦成功,必然占领00%的市场份额,取得超额利润。面对超额利润,必然有人进行模仿性创新;而模仿性创新多了,同行业必然进行适应性创新;适应性创新多了,又必然产生第二轮开拓性创新。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创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创新的另一种用法是用作通用型词汇。创新泛指创造新的东西或具有创造性.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创新的释义是:抛开旧的,创造性新的。指创造性;新意。从这个角度来看,创新和创造的意义就比较接近了。我们平时用到这个词时,较多的就是这种广义的用法。如 “培养创新精神”, “在工作中创新”等等。3.创新与创造的异同点两者大同小异,创造和创新都具有新颖性,都是过程与结果相

12、结合的产物;差别之一是创造比较强调过程而创新比较强调结果。如“他创造了这一种新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创新价值.差别之二是创造强调自身的新颖性,不一定有比较对象,而创新强调与原有事物相比较的新颖性,一般有比较对象。如“光学显微镜是人类的第一种创造成果,而电子显微镜是对光学纤维镜的创新。”总之,创造与创新的新颖性本质与积极意义是相同的.三、创造的过程关于创造过程,有多种描述。1“三阶段说我国近代教育家、哲学家、史学家、清华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写到:古今凡成大事、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

13、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可以看作是我国学者对于创造活动过程的一种形象生动的描述。2. “四阶段说”目前,学术界比较流行的是美国创造学家沃勒斯的四阶段过程模式。沃勒斯认为,无论是科学或是艺术的创造,一般都要经过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准备期):主要指发现问题,收集有关资料,参考别人或前人的知识、经验并从中得到一定的启示等;第二阶段(酝酿期):这一阶段主要是冥思苦想,对问题做各种试探性的解决;第三阶段(明朗期):是指在上一阶段酝酿成熟的基础上豁然开朗,产生了灵感或顿悟;第四阶段(验证期):即对灵感或顿悟得到的新想法进行检验和证明。 创造过程的逻辑结构可用图-1表示

14、.图 1 由图11可见,创造过程也就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其中,所谓渐变阶段,就是运用熟悉的知识和经验去解决问题的阶段。如果是一般的问题,这样渐变阶段就可以直接解决问题,直达问题的答案。如果渐变阶段中断了,也就是说运用熟悉的知识和经验无法解决问题,这也说明这个问题具有挑战性,是一个创造性的问题.这时就需要新的思路或观念来打通中断的过程,而新观念或新思路一般不能自然发生,要酝酿,要等待,要积累,等待突变阶段的发生.突变阶段完成后,打通过程中断的新观念新思路出现了,就又一次进入了渐变阶段,直至最后得到经过验证的正确答案。我们认为,突变阶段的出现是创造过程的显著特征。第二节 创造力一、创造力的涵

15、义创造力包括创造潜力和创造能力两部分.创造潜能创造潜能是隐性的创造力。这是每个人头脑中都具有的一种自然属性。它是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随着大脑进化而形成的自然结果,是先天的。这种创造潜力无法直接测量,因此,无法比较不同人之间的大小区别.但是,创造潜能可以通过教育开发出来而成为创造能力。2。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是显性的创造力.它是人的一种社会属性,是人通过后天各种教育或训练才形成的,它与人的知识和经历即后天的培养关系密切,可以测量,并且可以依据测量结果来判别大小.创造能力是指一个人(创造主体)在理想环境中通过一定的活动而获得新颖性成果的能力.所谓的理想环境,是假想的一种对创造主体不会产生任何负面作用的“万事如意的“顺境”.做这样的假定,目的是为了限制那些捉摸不定的可变因素的数量,从而更容易直接逼近创造能力的本质。但事实上,一个人顺应环境或改造环境的能力,也应该包括在创造能力之中的。毅力和意志就是在逆境时才有必要和意义。二、创造力的公式1创造力的经验公式在理想情况下,我们可以概括出如下的创造能力经验公式:创造能力=创造潜力智力创造性知识量创造性创造人格创造性思维创造原理及技法掌握运用情况2.创造力的水平创造力人皆有之,但水平有高低。马斯洛的两分法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创造力的开发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处于不同发展层次上的人,其创造能力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