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与成绩相关的家庭因素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3951408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个与成绩相关的家庭因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8个与成绩相关的家庭因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8个与成绩相关的家庭因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8个与成绩相关的家庭因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8个与成绩相关的家庭因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个与成绩相关的家庭因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个与成绩相关的家庭因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8个与成绩有关的家庭因素-1008 父母究竟有多重要,仍然是个好问题,这一问题也错综复杂。要拟定父母的影响,需要衡量小朋友的哪一方面呢?性格?学校成绩?品行?创新能力?成年后的工资?显然,影响小朋友体现的因素众多:基因、家庭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学校、歧视、运气、疾病,等等。那这些因素的权重又该如何划分呢? 虽然小朋友在某些方面的体现,如性格或发明力,不易用数据衡量,但学校成绩却可以。并且,多数家长都觉得教育是小朋友成长的核心所在,因此研究一组发人深省的学校数据,是合理可行的切入点。对于小朋友在上学初期的体现,哪些因素有影响,哪些没有?2世纪90年代末期,美国教育部开展了一种意义深远的项目,

2、名为“童年初期的纵向研究”。该项目旨在测算2万多名小朋友从幼儿园到五年级期间的学业进展,研究对象从全国各地抽取,精确体现了美国小学生的构成构造。该项目记录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收集了每名小朋友的一般调研信息:种族、性别、家庭构造、社会经济地位、父母的教育水平,等等,但该项研究的调查内容远远不止这些基本信息,还涉及对学生家长以及教师和学校行政人员的采访。采访问题诸多,且内容比一般的政府采访更为私密:父母与否打孩子、多久打一次;父母与否带孩子去图书馆或博物馆;孩子看电视的时间有多长。成果,她们得到了一组极其丰富的数据,只要问题能问到点子上,这些数据就能呈现出出人意料的规律。如下是与考试分数高度有关的

3、8个因素:父母学历高父母拥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妈妈在生育第一胎时的年龄为30岁或0岁以上出生体重低父母在家讲英语是被收养小朋友父母参与家长教师联谊会家中藏书多如下是无关的8个因素:家庭完整、父母近来搬入了条件较好的社区妈妈在孩子出生后至上幼儿园之前不工作参与过启智筹划定期随父母去博物馆常常被打常常看电视几乎每天都听父母读书接下来我们依次成对分析:有关:父母学历高无关:家庭完整拥有高学历父母的小朋友一般在学校成绩优秀,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教育水平高的家庭往往很看重教育,或许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智商较高的父母往往教育水平也较高,而智商具有高度遗传性。但小朋友的家庭与否完整似乎并无影响,前文引用的研究表

4、白,家庭构造对小朋友性格并无影响。同理,家庭构造对小朋友的学业水平似乎也毫无影响,至少在低年级阶段的确如此。这并不是说好好的家庭应当说散就散,而是说美国约万名单亲家庭小朋友应当感到些许慰藉。有关:父母拥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无关:父母近来搬入了条件较好的社区社会经济地位高与考试分数高高度有关,这似乎合情合理。总的来说,社会经济地位是成功的重要体现,这阐明此人智商较高且教育水平较高,因此事业有成的父母所养育的子女,获得成功的概率也较高。但搬入条件较好的社区对小朋友的学校成绩并无协助,这也许是由于搬家自身存在负面作用,更有也许是由于,正如换了好鞋不会跳得更高,好房子也无法提高数学或阅读成绩。有关:妈

5、妈在生育第一胎时的年龄为30岁或30岁以上无关:妈妈在孩子出生后至上幼儿园之前不工作如果一名妇女3岁之后才要第一种孩子,这个孩子在学校成绩好的概率会较高。这样的妈妈往往是想接受高等教育或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她们很也许也比未成年妈妈更想要孩子。但这并不是说,只要初为人母时年龄较大,就一定是更加称职的妈妈,而是说这样的妈妈为母子双方发明了更加优越的条件。(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未成年妈妈,即便等到30岁之后再要第二胎,也不具有这种条件。“童年初期的纵向研究”的数据表白,她们的第二胎并未优于第一胎。)与此同步,妈妈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都辞职在家,似乎毫无协助。养育过度的父母或许会觉得两者毫无关联这一点令人

6、泄气,如此一来,那些母子课程尚有什么意义?但数据体现出来的规律的确如此。有关:出生体重低无关:参与过启智筹划低体重儿往往在学校成绩不佳。这或是由于早产对小朋友的整体健康有害,或是由于出生体重低预示着父母极有也许会养育不当,毕竟怀孕期间抽烟、喝酒或虐待腹中胎儿的妈妈,不会由于孩子出生就幡然悔过。因此,低体重儿成为贫困小朋友的概率较高,因而参与启智筹划的概率也较高。启智筹划,是联邦政府履行的学前教育筹划,但“童年初期的纵向研究”的数据表白,启智筹划对小朋友将来的考试成绩毫无协助。尽管启智筹划广受好评(本书作者之一曾是特许学校的学生),我们也得承认,事实已经一次次地证明,该筹划从长期来看,收效甚微,

7、如下是也许的因素之一:一般而言,参与启智筹划的小朋友白天虽然不用和自己教育水平低、劳累过度的妈妈在一起,却得和别的教育水平低、劳累过度的妈妈在一起。(尚有一屋子同样贫困的小朋友。)事实上,启智筹划的教师仅有不到0有学士学位,且这个岗位收入微薄启智筹划的教师年收入约为21 00美元,而公立幼儿园教师的年收入则为00美元又难以在短期内招到素质更高的教师。有关:父母在家讲英语无关:定期随父母去博物馆父母讲英语的小朋友在学校的成绩要优于父母不讲英语的小朋友。这也局限性为奇。在“童年初期的纵向研究”中,拉美裔学生的成绩进一步佐证了这一有关关系,拉美裔学生的整体成绩偏低,同步父母不讲英语的比例也较高。(但

8、是,她们往往能在高年级迎头赶上。)那么背面例子又如何?如果父母不仅讲英语,还会在周末带孩子参观博物馆以拓展文化视野,成果会如何?抱歉。填鸭式的文化教育或许是养育过度的一种基本信条,但“童年初期的纵向研究”的数据表白,参观博物馆与考试成绩并不有关。有关:是被收养小朋友无关:常常被打被收养与学校考试成绩高度负有关。为什么?研究表白,亲生父母的智商对小朋友的学业水平导致的影响远高于养父母的智商,而将自己孩子交予她人收养的妈妈智商往往明显低于收养者。被收养小朋友成绩平平的另一种因素听起来或许令人反感,它与主张人性自私的基本经济学理论有关:想弃养孩子的妈妈也许不会像想要孩子的妈妈同样认真做产前保健。(区

9、别类似如下推论也许更加令人反感你如何看待自家车与租来的过周末的车。)但是,虽然被收养小朋友往往考试成绩不佳,常常被打的小朋友则否则。这或许有些出人意料,不是由于打孩子自身难免会导致伤害,而是由于老式观念觉得,打孩子是不文明的做法。我们也许会因此觉得打孩子的父母在其她方面也不文明,或许事实并非如此,打孩子或许另有内情。请记住,“童年初期的纵向研究”这一调查涉及对小朋友父母的直接采访,因此父母要同政府调查人员促膝而谈,当面承认自己打孩子。这表白,坦白这种行径的父母要么是不文明,要么本性诚实。或许诚实作为对的育儿方式的一部分,影响要不小于打孩子这种不当的育儿方式。史蒂芬列维特有关:父母参与家长教师联

10、谊会无关:常常看电视父母如果参与家长教师联谊会,孩子往往能在学校获得好成绩,这很也许表白,与教育行业息息有关的父母才会参与家长教师联谊会,但参与联谊会自身并不会提高孩子的成绩。与此同步,“童年初期的纵向研究”的数据表白,小朋友的考试成绩与看电视的时间并不有关。这虽与老式观念相悖,但看电视显然不会让小朋友的大脑变成一团糨糊。(芬兰的教育系统名列全球最佳,多数芬兰小朋友7岁才开始上学,但在上学之前,就已经通过看配有芬兰语字幕的美国电视节目自学了识字。)但是,在家里用电脑也不会让孩子成为爱因斯坦:“童年初期的纵向研究”的数据表白,使用电脑与学校考试成绩并不有关。有关:家中藏书多无关:几乎每天都听父母

11、读书家中藏书多的小朋友的确在学校考试中能获得好成绩,但常常给孩子读书却对童年初期的考试成绩并无影响。这似乎有些蹊跷,让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父母的作用究竟有多大,以及体目前什么方面?一方面,看存在正有关关系的因素:家中藏书多,考试成绩更好。多数人看到这对有关因素,会以此推断出其中存在显而易见的因果关系。举个例子,男孩艾赛亚家里有诸多藏书,她在学校的阅读考试中获得了优秀的成绩,这一定是由于她的父母常常读书给她听。艾赛亚的朋友埃米莉家里也有诸多藏书,但她几乎连碰都没碰过这些书,她更喜欢打扮她的布拉茨娃娃或看动画片,但她的考试分数与艾赛亚不相上下。相反的,艾赛亚和埃米莉的朋友里基家里一本书都没有,但里

12、基每天都跟妈妈一起去图书馆,可她在学校的考试成绩却不及埃米莉或艾赛亚。这如何理解?如果读书对童年初期的考试成绩并无影响,那与否仅仅家中有藏书就可以让小朋友变聪颖?书籍与否对小朋友的大脑有某种潜移默化的神奇影响?要真这样,也许会有人打算装上一卡车的书,给所有育有学龄前小朋友的家庭发书。事实上,这正是伊利诺伊州州长的筹划。初,罗德布拉戈耶维奇州长宣布该州筹划每月寄一本书给每名已出生,但未到上幼儿园年龄的小朋友。该筹划每年将耗资2 60万美元,由于布拉戈耶维奇觉得,伊利诺伊州有0的三年级学生阅读水平不达标,此举是至关重要的干预措施。“一旦你有了(书),书籍为你所有,”她说,“变成你生活的一部分,这些

13、都会让你意识到,书籍应当成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因此,所有出生在伊利诺伊州的小朋友到入学之时,家里都会有约本藏书。这与否意味着她们的阅读成绩会有所提高?想必不会。(但是我们或许永远无法证明这点。最后,伊利诺伊州的立法机关驳回了图书筹划。)毕竟,“童年初期的纵向研究”的数据无法阐明家中藏书导致了考试高分,只能阐明两者存在有关关系。如何解读这种有关关系?如下为也许的理论之一:会买大量童书的父母多数自身便聪颖睿智、学历很高。(并且她们将自己的智慧和工作理念传授给了自己的孩子。)抑或她们自身便很注重教育,也关怀子女的总体发展。(她们发明了鼓励学习、学有所获的环境。)这样的父母或许和伊利诺伊州州长同样笃

14、定不移地觉得所有童书都是开发小朋友智力的不二法宝。但她们很也许错了,事实上,书籍并非智力提高的因素,而是智力杰出的体现。那么,这一切又如何解释育儿之道的总体效果呢?再来看一下“童年初期的纵向研究”中与学校考试成绩有关的8个因素以及无关的8个因素。笼统地讲,前8个因素是对父母特点的描述,后8个因素是对父母行为的描述。高学历、事业有成、身体健康的父母所生育的子女往往能在学校获得优秀成绩;但小朋友与否去博物馆、与否被打、与否参与启智筹划、与否常常听父母读书,或与否坐在电视机前不离身似乎并无影响。对于喜欢钻研养儿育女之道的父母和育儿专家来说,这或许是值得深思的发现。事实上,这些育儿之道似乎被严重高估了

15、。但这并不是说父母毫无影响,显然,父母对育儿而言关系重大。难点在于,当多数人准备拾起育儿经的时候,为时已晚,由于真正重要的因素身份、配偶、生活方式早已注定。如果你天资聪颖、踏实肯干、教育水平高、收入颇丰且配偶也条件相称,那你的孩子就有更大的概率能在生活中有所成就。(正直诚实、体贴周到、富有爱心、对世界布满好奇心想必也不会有害处。)而至于你的所作所为则并无太大影响,重要的是你自身的特质。在一篇名为经济成果的先天与后天学说的论文中,经济学家布鲁斯萨克多特对后天养育的长期影响进行了量化分析,她引用了三项收养小朋友研究,其中两项来自美国,一项来自英国,三项研究均包具有关被收养小朋友、养父母和亲生父母的详尽数据。萨克多特发现,收养小朋友的父母在智商、学历和收入方面往往优于小朋友的亲生父母,但养父母的长处对小朋友的学校成绩影响甚微。“童年初期的纵向研究”的数据也表白,被收养小朋友的学校成绩相对较差,而养父母施加的任何影响似乎都敌但是基因的力量。但萨克多特也发现,养父母并非永远无能为力,当被收养小朋友长大成人时,她们已经挣脱了智商的限制,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与条件相似但未被收养的小朋友相比,她们上大学、找到高收入工作、成年后结婚的概率明显更高。萨克多特断定,扭转这一切的是养父母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