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学会放弃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3948093 上传时间:2023-11-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要学会放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师要学会放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师要学会放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师要学会放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要学会放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要学会放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要学会放弃学生是充满灵性的生命体。为了更利于学生的发展,为了让课堂教学更有成效,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学会放弃,有所不为。一、 放弃贩运知识,发展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一直以来,教师的任务就是把无限的知识灌输进学生的大脑中,衡量一个教师水平的高低是看他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的大脑填充了多少知识,评价一个学生的优劣则是看他在一定时间内掌握了多少知识。这就像经院传道,一人讲,众人听;又像商人贩货,先进货,再卖货。有啥货,进啥货,卖啥货。把“知识量”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完全失去了自主学习的机会。这样,课堂势必会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情感、态度、价值观

2、这些极为重要的因素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这样的教学,必然导致学生思想的僵化,成了地道的“两脚书橱”。因此,教育必须从“知识至上”的狭隘眼界中走出来,还学生以学习的主人身份,还教育以人文性。二、 放弃过多预设,培养合作探究的素质。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双向活动,教学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从某种意义上说,预设的教学的基本要求。正因为如此,许多教师都十分重视教学模式的研究、教学方案的设计。但是,教学过程毕竟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可预见性。尤其是由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多角度构建的教学目标与结果的不确定性等,在提倡新课程的今天,更有许多不确定性。这时,如果过多地强调预设,对教师

3、主导性的发挥、学生自主探索的信心,无疑会造成一定的阻碍,所以,教师应提高课堂应变能力,时刻及时捕捉课堂上师生互动中产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题,有所发展,有所创新,促进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例如,有位教师在讲到雷锋把辛苦攒的钱捐给辽阳灾区人民时,有学生提出“雷锋是傻子”,在此教师没有简单地加以斥责,而是让学生以此为题,根据课文内容展开一场激烈的辩论。最后,那位同学心服口服。不知不觉中,学生受到了教育、熏陶,也培养了他们研究性的思维方式。三、 放弃封闭式教学,开辟自由翱翔的天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在此号召下,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给孩子心灵以自由翱翔的天空,全方位地开放学生的学

4、习时空。这其中包括:(1)开放学习内容。不再以书本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也不再以书本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的唯一材料,而是要以教材为载体,使学生学会学习。(2)开放学习过程。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情感体验,让学生凭借学习的经验,独立思考,自主发现。(3)开放学生思维和学习形式。根据学习需要,教师采用多种形式,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大胆地进行想象,展开求异思维,使学习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知识、能力、情感、人格的建构过程,使学生开心的学,大胆地学,有创造性地学。(4)开放教学评价。评价不再是教师的专利。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多方面、多角度、全面地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四、 放弃对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和占用,培养学生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爱因斯坦、爱迪生等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一生所学的知识中,只有一小部分是在学校中学得的,而绝大多部分都是在课外学到的。所以,我们就不要让过多的作业占用学生的课余、休息时间,着手培养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课外阅读是学生独立自主地运用学法的阅读实践过程。保障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提供更为广阔、更多样的自由阅读空间,能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放弃不是不负责,而是更高层次、更大意义上的负责。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有着深远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