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感官教具的操作要领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3943091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蒙台梭利感官教具的操作要领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蒙台梭利感官教具的操作要领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蒙台梭利感官教具的操作要领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蒙台梭利感官教具的操作要领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蒙台梭利感官教具的操作要领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蒙台梭利感官教具的操作要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蒙台梭利感官教具的操作要领(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视觉教具粉红塔 教具构成1、由10个粉红色的木制立方体构成,立方体的各边长度从10cm到1 cm递减。最大的立方体体积为100cm3,最小的立方体仅1cm32、工作毯一块。适用年龄 与日常生活练习并行,两岁半以上。基本操作1、介绍粉红塔,准备工作毯。2、从粉红塔基座上拿取粉红塔,并示范粉红塔的拿法。用五指从塔顶抓拿最小的立方体, 至于手心,再将其余的立方体一一拿到工作毯上,手势是呈现虎口捏住立方块,拿取较大 的立方体时可用两手托住底面搬运。10 个立方体不依顺序散置在工作毯上。3、老师坐在孩子的右边。4、示范立方体的垒塔的方法。先选出最大的立方体,放在老师和孩子之间,再让孩子去比较其他的立方

2、体,选出次大的,将它放到最大的立方体之上。5、按照顺序依次垒高,一直垒到最小的立方体为止。6、搭完后,请幼儿从塔顶以及它的四周欣赏欣赏粉红塔的整体的协调感。7、问孩子:“要不要做做看?”让孩子清楚地看到塔的拆除方法。一个一个慢慢地取下来, 不需按顺序放置。给孩子练习的机会。8、工作结束后,从最大的立方体开始,依顺序放回教具架上。错误控制在视觉上,塔的外形明显的不协调。直接目的1、帮助孩子理解大小,发展其视觉和肌肉的感觉度。2、帮助孩子正确地获得对三次元空间差异变化的知觉。3、锻炼孩子动作的协调性、小肌肉动作的控制能力和灵巧性以及手眼协调性。4、加强孩子手部和腿部肌肉的练习。间接目的1、精神抑制

3、力和敏锐的观察能力。2、具有三次元变化的粉红塔有10 个立方体,为学习立方根做准备,它们是:13:23:33: 43:53:63:73:83:93:103。8 个小立方体组成第二个立方体;27 个小立方体组成第三 个立方体;64 个小立方体组成第四个立方体1000 个小立方体组成第十个立方体(粉红 塔的分解教具可进行此项工作)。3、数学教育的间接预备(是理解十进制的准备教具)。4、培养逻辑思考能力(顺序性)。变化活动变化 1同棱垒高 (1)将立方体的两面以其夹角对齐,垂直向上积高。(2)将lcm3的小立方体依次从上到下和从下到上排列,比较每个立方体之间的差别。变化2将 10 个立方体水平排列,

4、最大的一块在左边。变化3可以排列成螺旋状及玫瑰花状。延伸活动1、记忆练习。2、蒙上眼罩。3、基础卡片。4、合作操作。5、用三段式教学法进行大小的名称练习。二、红棒(长棒)教具构成1、由10根红色的木制长方形棒构成,棒长从10cm至100cm,每根相差10cm,每根的横断 面均为 2.5cmX2.5cm。2、工作毯12 块 适用年龄 两岁半以上基本操作1、引导孩子,介绍长棒并准备工作毯。2、示范长棒的拿法。两手握住最短长棒的两端,轻轻放在工作毯上。按同样方法顺次一根 一根地拿其他长棒。稍长的棒要握其稍内侧,并竖起来拿,以防碰到其他小朋友。10 根长 棒不依顺序散置于工作毯上,但其左端要沿工作毯的

5、左端对齐。3、老师坐在孩子的右边。4、示范长棒的排法。首先用眼睛找出最长的棒,放在工作毯另一半的最上端,然后再找次 长的棒紧靠前一根依顺序排列,排到最短的棒为止。让棒的最左端排列整齐。5、将最短的一根依次放到其他棒的末端,用双指比量长短差异,然后归回原位。6、排完后仔细观察全体。7、询问孩子:“要不要做做看呢?”把 10 根长棒随意放置,让孩子尝试练习。8、工作结束后,协助孩子从最长的棒开始,按顺序将长棒放回教具架上。错误控制 视觉上有明显的不协调。直接目的 1、通过视觉的辨别,在知觉上对长度的差异有正确的了解。2、锻炼孩子的手部肌肉。3、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性。间接目的1、增强孩子的专注力。2

6、、为数学教育对度量的认识和加减运算做间接准备。3、为使用数棒做准备,是数量、基本运算以及十进位等的直接预备教具。变化活动1、以一个长度为基准,通过视觉把两根长棒组合成这个基本长度的练习。2、以基准棒二分之一的长度的长棒来进行倍数的操作。延伸活动1、鼓励幼儿用粉红塔和棕色梯同红棒进行对比,比较它们的长度、宽度和高度。2、记忆游戏3、通过把长棒垂直、平放叠高、搭建成扇形和迷宫等进行创造性变化,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三、视觉教具插座圆柱体教具构成:木制圆柱体 4 组,外形类似枕木,上面有连着小圆柄的 10 个圆柱和 10 和圆穴。1、圆柱体A,圆柱高度一定,约5.5厘米,直径以0.5厘米递减,最粗5.5厘

7、米,最细1 厘米。2、圆柱体B,圆柱直径一定,约2.7厘米,高度以0.5厘米递减,最高5.5厘米,最低1 厘米。3、圆柱体C,圆柱直径和高度同时递减,直径从5.5厘米以到1厘米,高度从5.5厘米到1 厘米。4、圆柱体D,圆柱直径递减而高度递增,直径从5.5厘米以到1厘米,高度从1厘米到5.5 厘米。适用年龄两岁以上基本操作一:1、引导孩子,介绍插座圆柱体并准备桌子。2、把A拿过来,示范用三指捏,将最粗的圆柱抽起,放在插座的前面,其余的依次抽出, 按顺序摆放。3、示范找出和圆柱体相同的圆穴及嵌进圆柱的方法。从左边开始,拿起第一个圆柱,将援 助底部和圆穴进行比较,再将圆柱轻轻嵌入,依次把所有的圆柱

8、嵌入。4、让孩子尝试,5、整理圆柱体A,将教具放回原处。操作二 1、准备工作和操作一相同。2、将抽出的圆柱散发,然后随意取圆柱嵌入,可不依照顺序操作。3、此操作在操作一的基础上进行。 错误控制:每个圆柱只能嵌入相吻合的圆穴。直接目的:1、培养辨别大小的视觉能力,进而理解大小的概念。2、培养用小肌肉控制动作的能力、灵巧性和手眼协调性。 间接目的:1、培养幼儿的专注力、秩序感、协作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2、间接为握笔写字做准备。3、为以后学习数学做准备。变化活动:变化一1、用两组圆柱体,组成倒 V 型排列。2、将两组圆柱体的圆柱拿出并混合散发。3、把圆柱体插回两个插座,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将所有圆柱体

9、都插入插座中。变化二 1、用三组圆柱体组成三角型排列。2、把圆柱体全部拿出散放在三角形空隙内。3、从顶点开始,按顺时针方向,将圆柱体全部插回插座。 变化三1、用四组圆柱体组成四方形排列。2、把圆柱体全部拿出散放在四方形空隙内。3、从左上端开始,按顺时针方向,将圆柱体全部插回插座 延伸活动1、记忆游戏2、蒙眼游戏3、把圆柱体置于身后4、合作操作四、视觉教育色板教具构成: 第一盒:红、黄、蓝三原色色斑各两枚,合计六枚。第二盒:红、黄、蓝、橙、绿、紫、粉红、棕、灰、黑、白色板各 2枚,合计 22 枚。第三盒:红、黄、蓝、橙、绿、紫、桃红、棕、灰九色,各有七级明暗渐进的色板,合计63 枚。适用年龄:两

10、岁以上操作一 颜色配对1、引导孩子,介绍色板,准备桌子。2、将第一盒色板轻轻地拿到桌子右侧。3、教师示范从盒子中取出色板,用拇指和食指把色板从盒子里拿出。注意手要拿色板两边 的白色相框,不触颜色。4、依次将色板取出,排成一排。教师把颜色相同的色板进行配对,左右并排。5、让孩子尝试。6、将教具放回原处。操作二 颜色排序1、把第三盒色板介绍给完成第二盒练习的孩子。准备工作毯。2、让孩子从第三盒 9 色的色板中选出他最喜欢的颜色,把这一色系的 7 枚色板全部取出, 放在盘子里面,搬到工作毯上。3、老师从其中选出最暗的一枚色板,跟其余的色板比较。4、从其余 6 枚中选出次暗的色板,按最暗至最明亮的顺序

11、排列。5、询问孩子要不要做做看6、再次打乱 7 枚色板的顺序,重新练习。7、做完后,收拾教具,放回原处。错误控制:教师和孩子视觉上的不协调直接目的认识颜色间接目的1、做颜色的对比及组合的预备,发展儿童视觉的敏感度2、培养对色彩的美感。延伸活动1、拿色板到周围环境中取寻找相同的颜色。2、记忆练习五、几何图形橱柜 教具构成一个木制橱柜,包含六层抽屉,每一层抽屉都有蓝色的带园柄的几何图形嵌板以及与其相 匹配的原木色的木制边框,每一层抽屉的底部都是和嵌板相同的蓝色。六层抽屉中装有几何图形嵌板,总计32 + 1枚,各层的内容如下,“ + 1”为后述的锐角不 等边三角形。第一层抽屉(从上层开始计)直径从1

12、0cm到1cm逐渐缩小的图形6个。第二层抽屉正方形的横边从10cm到1cm缩小的四边形6个(正方形1个,长方形5个)。第三层抽屉边长及形状各异的三角形 6 个(正三角形、直角等腰三角形、钝角等腰三角形、锐角等腰 三角形、直角不等边三角形以及钝角不等边三角形各1个)。另有一个锐角不等边三角形(在别的抽屉内)。第四层抽屉从正五边形到正十边形的正多边形 6 个(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七边形、正八边形、正 九边形以及正十边形各 1 个)。第五层抽屉和第二层抽屉不同的四边形,包括平行四边形2个、等腰梯形1个以及不等边梯形1个。第六层抽屉 和第一层抽屉的圆形相异的曲线圆形 4个(卵形、椭圆形、花边形以及曲

13、线三角形各 1 个), 另再加 1 个锐角不等边三角形。适用年龄两岁半以上。基本操作进行各抽屉的图形练习。1、给完成示范匣的孩子介绍几何图形嵌板,准备工作毯。2、将第一层抽屉拉出一点,再用两手握住两边,慢慢地把抽屉拿出来放到工作毯上。指导 孩子平稳地搬运抽屉。3、老师坐在孩子的右边。4、老师对孩子说:“这些都是圆形。”然后抓起6 个圆形的圆柄,按顺序依次散放在工作毯 上。5、左手拿起第一个圆形,右手双指触摸边缘,翻转过来看嵌板的底部轮廓。6、凭借视觉,找出与此圆大小相等的图形框。7、其他5 个圆形的练习也用同样方法进行。8、老师询问孩子:“要不要再做做看?”让孩子有练习的机会。9、工作结束后,

14、协助孩子将抽屉搬回木橱,放在它们原来的位置。注意:老师只需做一层的示范练习,其余第二层到第六层抽屉的练习都可以由孩子自己来 进行。直接目的1、培养通过触觉和视觉认识平面几何图形的能力。2、加大手部肌肉运动的控制力,发展手、眼协调。间接目的1、为以后学习几何、设计和艺术做基础。2、间接地为语言学习做准备。3、可以学习与几何相关的词汇,为以后学习教学做准备。4、介绍常规的平面几何图形,为认识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图形以及学习艺术和建筑做准备。5、作为几何学立体组教具练习的导人。变化活动变化1可以将几个嵌板盒组合起来操作,加大难度。变化2在最大的圆形内,依次嵌插各个多边形,这样可以使孩子清楚地看到:正多边

15、形的边越多 就越接近一个圆。延伸活动 1、记忆游戏。2、蒙眼游戏。3、环境练习。4、名称练习。 Y * 、八,I 1* r-. r *注意事项1、几何图形嵌板使用的词汇有圆形、三角形和四角形(正方形对理解力较高的孩子使 用的名称)。2、抽屉是以孩子操作时的难易度(由易到难)排放的。但是,如果要从图形的角度来教孩子认识几何图形,就以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形的顺序进行。3、名称练习与示范 步骤同时或在其后进行。4、树叶形状嵌板橱属于植物教具,但因涉及感觉里的形状认识,所以可以借助它进行对形 状更加精确的认知练习,其具体的操作方式同几何图形橱柜。六、几何学立体组教具构成10 个木制的涂成蓝色的几何形状的立体:球体、椭圆体、卵体、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三棱锥、四棱锥、三棱柱以及长方体。其边长或直径为6cm,高约10cm,全部盛放在托盘 或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