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升文化传承弘扬和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503942498 上传时间:2024-05-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提升文化传承弘扬和保护大会上的讲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在提升文化传承弘扬和保护大会上的讲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在提升文化传承弘扬和保护大会上的讲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在提升文化传承弘扬和保护大会上的讲话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提升文化传承弘扬和保护大会上的讲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提升文化传承弘扬和保护大会上的讲话(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提升文化传承弘扬和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县历史文化悠久、人类遗存丰富、民俗特色鲜明,为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了深厚的文化积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将文化传承保护与弘扬作为推动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瞄准建设“文化强县”这一宏伟目标,大力开展文化传承保护与弘扬工作,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县先后获得“中国曲艺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省先进文化县”等多个荣誉称号。 一是大力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建设发展文化阵地是文化传承与保护和文化事业发展的基础,文化基础设

2、施渐趋完善。至2018年底全县22个乡镇均建设完成了规模不低于300平方米,集图书阅读、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等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站并投入使用,实现了综合文化站建有率100。积极实施“农家书屋”提升及全覆盖工程。完成了全县577个农家书屋的建设,并保持图书更新,覆盖率100。强化县级文化场馆的建设。县文化馆于2019年5月搬迁至释广元艺术馆,2021年12月,成功晋升国家一级馆:县图书馆,投资561.54万元实施总分馆建设项目,筹备申报国家一级馆:县美术馆于2019年5月挂牌成立,已申报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积极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计划投资约460万的县应急广

3、播体系建设项目获批同意,正在完善相关手续。 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元发展。挖掘整理,夯实非遗保护基础,现已公布民间文学,传统美术,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传统音乐10大类8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省级项目7项,市级项目21项,县级项目51项),已公布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77人,已公布传习所2个,作坊28个。 三是文物安全保护扎实开展。健全制度,完善管理体系,建立了“县一镇一村”三级文物安全保护网络,开展了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对全县各个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消防安全隐患巡查,并对各文物点的文字性资料进行了整理。加大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鸣钟故居和清真寺的

4、安全、消防保护工作,申请专项维修资金对李鸣钟故居进行修缮保护,对卢子美故居等4处红色资源革命遗址进行修缮,认真实施李鸣钟故居的对外免费开放展览。2021年成功申报马楼清真寺等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23-2024年成功申报卢子美故居等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x小顶寺等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全县共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李鸣钟故居、清真古寺等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华佗家等1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朱彬烈士牺牲地等11处,公布历史建筑保护名录20个,历史文化传统村落3个。 四是文化传承活动亮点凸显。利用“三馆一站一中心”三级文化阵地,挖掘特色历史文化资源,结合县域地方村史文化,加强传统文化传承保护。

5、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文化艺术下乡、传统节日等活动,实现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与旅游景点融合建设,打造基层特色文化品牌,增强了基层群众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获得感、文化主题征文优秀作品集幸福感。发挥文化志愿者协会在文化传承保护与弘扬中的积极作用,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坚持以文化服务社会,紧密结合“文化特色村”创建活动,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加强基层文化辅导,深入开展基层文化帮扶、文化共建,打造乡村文化品牌,繁荣了基层文化建设。 秉承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和扎根民间、关注民生的大众情怀,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开放的胸襟,发掘和抢救濒临失传的资料和表演技艺,全面推进曲剧艺术的传承

6、、创新与发展。在深入对沙河曲子理论文化内涵、表演技艺、传承与保护方面进行多方位、深层次的挖掘和研究的基础上,新创剧目神医华佗登台演出,千字文立项筹备。实施送戏下乡活动,拉近了传统文化与群众的距离,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挥积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要论断,对未来的文化工作作出了纲领性指导,明确了崭新的使命任务。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征程中,如何进一步做好文化传承保护与弘扬工作,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文化传承保护与弘扬任务仍然任重道远,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一要提高对文

7、化传承保护的思想认识,解决认知误区。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的重要讲话和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精神,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期民族文化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认识保护民族文化就是保护民族的根、民族的魂,传承民族文化就是传承民族的血脉。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征程中,要重识传统,改变从“现代”是“先进”,“传统”是“落后”的认知误区到正本清源,更好地统筹兼顾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

8、影响力。 二要建立高效的文化传承体制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工作涉及民宗、文广旅、交通、规划、住建、公安、市场、城管等多个相关部门,受部门职能职责和权限的影响,没有完全形成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文化传承保护工作机制。解决这一问题,要优化政府职能,将文化传承保护工作由各部门单打独斗转变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职能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及时修订和制定文化传承保护体制机制,积极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普查,进一步摸清家底,将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纳入县建设发展规划,充实项目储备,大力抓好国家级、省级民族文化项目申报工作,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上级计划盘子。 三要强化

9、文化人才培养,打造文化专业人才队伍。文化传承保护与弘扬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一些传统文化的传承人缺乏足够的民族文化自信,传统技艺传统礼仪、民间习俗等日渐淡化,传统文化出现“人亡艺歇、人亡技绝”现象。同时,专业管理人才匮乏,传承人培养和专业人才引进没有得到充分关注。要注重本土文化人才的培养,及时发现、挖掘和培养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文化传承人、非遗传承人,激发青少年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形成老中青相互传帮带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人才队伍格局,着力解决民族文化传承后继乏人的问题。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倾斜政策,加大民族文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一支热爱民族传统文化、专业知识丰富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工作队伍。 四要加大文化建设资金投入力度,深化文旅融合。资金投入是文化传承保护与弘扬工作深入开展的有力保障,要加强资金管理和投入,将民族传统文化与旅游文化深度融合,坚持“谁投入,谁开发,谁受益”原则,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入民族传统文化项目。紧扣x本土文化特色,在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进程中精心打造融合民族文化、建筑文化、节庆文化、农耕文化等为一体的民族文化精品,让民族传统文化产生积极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促进民族传统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好地传承保护和持续健康的开发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入团申请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