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日食和月食2教案教科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3942497 上传时间:2024-02-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科学下册日食和月食2教案教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日食和月食2教案教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日食和月食2教案教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日食和月食2教案教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科学下册日食和月食2教案教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科学下册日食和月食2教案教科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日食和月食一、教学目标1. 科学概念 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在月球运动过程中,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或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或月球)的光,这时地球上的人们就会观察到日食(或月食)现象。 2. 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日食和月食发生的过程录像或图片推理出其特点,以及推测日食和月食发生的原因;能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的成因;能对如何进行模拟实验有所认识,能对模拟实验中的各种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能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并进一步推断出日食或月食发生时的一些其他特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模拟日食发生实

2、验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能够大胆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与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二、教学准备有关日食和月食信息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乒乓球、手电筒、玻璃球等;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日食和月食的信息。 三、教学过程(一) 认识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 1.交流日食现象: 同学们,关于日食,你知道些什么? 看过日食吗?观察日食图片并播放日食发生的过程录像。 2.讨论:日食发生过程有什么特点? 反复播放日食过程录像,从这些特点中你们想到了什么?3.小组汇报整理小结:日食发生过程中的一些特点

3、。 太阳被一个物体挡住了;挡住它的物体看上去和太阳差不多大;挡住它的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挡住它的物体是运动着的。(二) 猜测、推理日食成因。 1. 提出问题:根据日食的特点,你认为日食可能是怎么形成的?把你的想法和同组的小伙伴一起说一说。2.学生小组活动,讨论日食的形成。3.汇报讨论结果。(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学生可能对日食的形成原因有一些浅显的认识。)4.理清条理,抓住关键。日食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首先,让我们来思考一个关键问题:发生日食现象是太阳本身在一段时间内变黑了,还是太阳的光辉被某种天体挡住了?你认为哪种可能性大?5.突破重点如果是某种天体挡住了太阳的光辉,可能是哪个天体

4、?让我们根据观察到的日食特征来讨论这个问题。6.学生分组讨论太阳被遮挡的部分边缘是什么形状的?(弧形)这说明挡光的天体是什么样的?(圆形或球体)在日食过程中,有时太阳的整个球面都被挡住了,成为黑色,这说明挡光的天体,从地球上看有多大?(与太阳一般大小)哪个天体可能是这样的?(月球)太阳被遮挡的部分从哪边开始,向哪边移动?(从西边开始,向东边移动)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个天体是自西向东运动的)哪个天体是这样运动的?(月球)7.综合以上分析,你认为可能是哪个天体挡住了太阳的光辉?(月球)(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三) 模拟实验,验证猜测。 1.大家认为日食的形成和日、地、月这三个天体有关,那么怎样

5、来验证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做模拟实验)。2.设计模拟实验选择什么物体来模拟这三个天体? 如何用这三个物体来模拟天体运动?在实验中估计会出现哪些现象?小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交流实验方案并在友情提示下修改完善方案。3.学生分组实验4.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观察思考二个问题。观察到什么现象时可以认为发生了“日食”?发生日食时三个天体处于什么状态?在什么情况下是不会发生日食的?5.展示实验活动,交流实验结果 模拟实验是如何做的? 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学生述说现象,老师依据学生述说的现象画出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示意图,为下面简介日食种类做好铺垫。)日食时,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位置关系是怎

6、样的?(大致在一条直线上。学生画出示意图。) 地球上所有的人同时都能看到日食吗?(不能)哪个地方的人能看到日食?(只有处在月球影子里的人才能看到日食。学生画出示意图。) 教师组织小组展示模拟实验:一生持手电筒当太阳,一生手持乒乓球当月球自西向东运动,一生头部当地球,看看在怎样情况下看不见太阳。要求学生画出日食时,太阳、地球、月亮三者的位置关系简单示意图。 可出示三球仪辅助教学。( 让学生用示意图记录实验现象,为归纳日食的形成提供感性认识,同时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把日食研究结果写下来(小组相互交流完善)。 老师简介日食的种类。教师课件演示日食成因,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日食是怎样形成的

7、?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中间,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的时候,月球的影子就会投在地球上。处在月影里的人,由于被月球挡住了视线,就看不见太阳或只能看见一部分太阳,这就是日食。 6.巩固认识,形成结论请同学们读书本上日食成因文字。理解书本上日食成因示意图。(通过以上几个教学片段,使学生亲身感受“问题提出、实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过程。)(四)能力运用、知识拓展。1.请你根据日食的成因,推想月食是怎么形成的? 2.做月食模拟实验,验证推想是否正确。(若时间有限可让学生说说做月食模拟实验的方法和月食的成因)3.画出月食时,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相互位置图。 (

8、通过类比及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解释和掌握新的知识。)4.小结并延伸:日食和月食都是非常奇妙的自然现象,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们去研究,我国早在3000年前就有观测日食的记载,这是世界上有关日食的最早记录。现在人们不但知道日食、月食的成因,而且还能准确计算出日食、月食发生的时间,能观测日食、月食的地区。课后上网搜集近年来世界各地所发生的日食和月食附: 板书 4、日食和月食 日全食 日食: 日偏食 月食 (农历初一) 日环食 (农历十五或十六) 太阳月亮地球 太阳地球月亮设计意图:日食和月食一课内容属于空间科学,学习本课,为进一步探究物质的构成和特性,认识微观世界打下良好的认知基础。同时,让学生以科学

9、的态度了解大自然奇特的现象和规律,从而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的兴趣。从教材单元整体分析,日食和月食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月相成因的基础上的后续,本课的知识目标是指导学生认识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能力目标是要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科学思想教育目标是要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相信科学不迷信的态度。本课是培养学生自行探究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典型课例,探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是有层次的,探究日食的成因是重点,探究月食的成因要充分体现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解决新问题。在探究日食的成因中根据事实材料推测分析是谁挡住了太阳光是难点。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应学习科学探究过程以及培养在探究过程中的科学态度和价值取向。根据这个要求,本节课突出新科学课程关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的理念,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体现个性化的教育思想、情感教育思想和学习的个体化。针对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的年龄特点和思维依赖于具体直观形象的发展规律及充分发挥科学这门课的实验探究特色,我采用了实验探究为主、启发诱导相结合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注重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并结合图形,让学生在更感性的基础上获得认识。本课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讨论等手段,教会学生善于思考、观察、动手等习惯,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现象分析等各方面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