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中古诗赏析练习题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3942171 上传时间:2023-11-05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初中古诗赏析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苏教版:初中古诗赏析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苏教版:初中古诗赏析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苏教版:初中古诗赏析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苏教版:初中古诗赏析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初中古诗赏析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初中古诗赏析练习题(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初中古诗赏析练习题 七年级(上)次北固山下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 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请体会本诗中“阔”字运用的妙处。【描绘里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的壮观景象,气概豪迈。】2、 本诗颈联似矛盾实有趣,请评析其中的诗趣。(以下答案有一点切合即可)【1、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2、 岁暮腊残,连夜行舟,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

2、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3、 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3、 诗歌情感的表达也讲求曲折委婉,找出诗中与 “客路”相呼应的词,试分析本诗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与“客路”相呼应的词有

3、”行舟、乡书、归雁”。 】【首联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颔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颈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级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4、 与“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意思相近的诗词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等,请评析这些名句在写景抒情方面的共同特点。【这些诗句的共同特点就是不仅写景相当传神,而且能“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赤壁 (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1、这是一首咏

4、史诗,诗人借“ ”这件古物,引出了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 之情。【折戟 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2、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不好。虽然它们表达的意思基本一样,但是“铜雀春深锁二乔”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或通过以小见大(或借代)的手法,借“二乔”被“锁”的命运来写出东吴失败的命运。而“国破人亡在此朝”过于直白,缺乏诗味。】浣溪沙 (北宋) 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1、景语即为情语,请体会“

5、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包含的情感。【以萧萧暮雨中,杜鹃哀怨的啼声作结,子规声声,提醒行人不如归去,给景色抹上了几分伤感的色彩,表达了诗人被贬后的痛苦与失意。】2、化用诗句常常推陈出新,请评析“休将白发唱黄鸡”与白居易“听唱黄鸡与白日”的区别。【本诗云岩反问的修辞手法,反用白诗之意,表达了不要自伤白发,悲叹衰老,在逆境中也要乐观向上的人生追求。】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1、诗人象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用高超笔墨描绘出来早春的特点,请理解诗中写景的妙处。【设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皇城中的街道)上的纤细小雨,透过滋润温暖如酥雨丝遥望草色,更

6、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 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在何处?连影儿也不见。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你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2、请分析三四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并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感情。【诗人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不知要胜过多少倍。“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到了暮春三月,“杨柳堆烟”,

7、 “满”城皆是,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爱了,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和喜爱。】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词人行走在黄沙岭的路上看到、听到或闻到了什么?词人此时的心情如何?【词人看到了“明月、清风、惊鹊、鸣蝉”,听到了“鹊声、风声、蝉声、人声、蛙声”,闻到了稻花的香味。词人内心充满丰收的喜悦对农村太平生活的珍爱。】2、从“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你想到了哪句诗?“忽”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夜来飞雨,并没有使作者懊恼、扫兴,相反,

8、更增加了词人的兴致,给词人以惊喜。】秋词 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1、赏析“排”“引”两个字,说出它们各自的妙处。【“排”字写出了白鹤直冲云霄的气势;“引”字写出来白鹤冲天激起的豪迈乐观之情。】2、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但本诗却一反传统,格调高昂。请评析本诗中“鹤”的形象。【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鸿图。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

9、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这首诗中最能传达织女内心痛楚的诗句是什么?【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2、以牛郎织女为题材的诗歌作品,你还知道哪些?【秦观的鹊桥仙、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3、下列对于这首诗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B】A、这首诗字面是叙写织女的天上愁思,实际却句句在抒发思妇的人间离恨。B、“迢迢牵牛星”是说牵牛星很遥远,“皎皎河汉女”是说织女星很明亮,这两句诗分别写出来这两颗星的不同特点。C、这首诗闪现着浪漫主义的绚烂色彩,它将天上的星星赋予生命,使它们具有细腻丰富的感情,读来真切动人。D、诗中六个叠音词的运用,既增

10、强了节奏的美感和音韵的协调,又自然贴切地表达了物性与情思。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诗中景物描写的诗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其中与“左迁”相联系的意象是 飘零的杨花 、 思乡的子归 ,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理解与同情。2、“我寄愁心与明月”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分析为什么诗人要把“愁心”寄与“明月”?【拟人手法,把明月当作善解人意富有同情心的善良的人。】【1、我心与明月一样纯洁;2、友人像明月一样纯洁无辜;3、我的愁思无人能解,无人可诉只能寄于明月;4、唯有明月能同时见到我和友人;5、只有依靠明月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

11、它法。】答出三项即可七年级语文(下)古诗赏析练习一,阅读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回答问题.。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施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潭影空人心”一句中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空。诗歌首颔两联都在写景,渲染了古寺特有的幽静氛围。颈联开始融入作者主观感受,把客观景致与诗人的禅思理趣合在一起写,山光使鸟性欢愉,潭影使人心空寂。“空”字有力地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心中的杂念、浮躁消失殆尽的美妙境界。)2,这首诗

12、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诗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淡泊功名、宁静致远的清高性情。) 3,诗中“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当中的“俱寂”与“钟磬音”矛盾吗?请你从表现手法和诗人内心旨趣两方面谈谈你的看法。(不矛盾。这里用了反衬的手法,以动衬静,以有声写无声,有力地表现诗人在寂静幽深的寺院中找到了内心的“静境”,意境深长,发人深思。)三、阅读毛泽东词沁园春雪与卜算子咏梅回答问题(一)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烧。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13、。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给画线字注音。蜡()象分()外妖娆()今朝()(l fnrozho)2词的上半阕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描写了冰、雪、长城、大河、山、原等表达了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壮志)3本词承上启下的一句是_(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4本词表达主旨的一句是_(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5下面对有关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A词的上阕,一个“望”字领起下七句,动静结合,远近结合,不仅逼真地写出了大雪茫茫、天低野阔的景象,而且抒发了诗人豪迈的感情。B“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几句设想雪晴后的美景,由写实进入想像,开

14、拓一层新的意境,表面写雪后天晴,实际上预示着革命成功后祖国河山一定会更加艳丽美好。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诗人用“惜”“输”“逊”等词对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断然的否定,指出他们文学才华太低,无法跟现代人相比。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本词主旨所在,指出真正的“风流人物”只能是在无产阶级和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因为他们正在创造着前无古人的英雄业绩。(二)卜算子咏梅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一九六一年十二月1“卜算子”是_名,“咏梅”是词的_。词前的两句,是_。(词牌题目小序)2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意思是说明_。(这首词是运用陆游词的原题而作,但立意却和陆游的原词相反。)3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B(不是“对比”,而是“陪衬”)))A头两句叙述季节的变化,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风雨”是指暮春的风雨,“飞雪”是指冬天的飞雪,它们象征着政治形势的变化。B“已是悬崖百丈冰”是以对比的手法突出梅花开放的难能可贵。“俏”字用得传神,它既能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能象征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情操。C“俏也不争春”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