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一新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3938850 上传时间:2023-11-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培养初一新生良好的行为习惯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培养初一新生良好的行为习惯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培养初一新生良好的行为习惯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培养初一新生良好的行为习惯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初一新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初一新生良好的行为习惯(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班管计划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能够主宰人生。”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你受害终生;相反,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也会使你受益终生。所以,抓好初一新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在今天的农村,留守学生持续增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极少,孩子在爷爷奶奶的教育下形成足多不良行为习惯,可见,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已迫在眉睫。那么如何抓好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呢? 一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前提。 1学生作自我介绍,增进相互了解。 初一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地方,

2、彼此都比较陌生,每位学生的性格、家庭出生都有所差异。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学习又比较差的学生,很难融入一个新的集体,再加上初中课程多,难度较大,学生容易打退堂鼓。因而,能够通过学生自我介绍,既有助于相互了解,又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胆识,还能消除个别学生的消极情绪,同时,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朋友。这样,每位学生就会有一种温馨感,很快就能融入到新环境中2创造机会,增强学生之间的亲和力。一个新的集体,各自的家庭状况、学习成绩、道德品质有所不同。家庭状况好的学生很难与家庭条件差的学生来往,学习好的学生很难与学习差的学生交流,道德品质好的学生很难与道德品行差的学生交友。出现这些现象,如果我们

3、班主任视而不见、不闻不问,歪风邪气就会蔓延,同学之间就会生疏。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能够创造机会,使他们改变“穷在街前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的世俗观点。如:“结对子”,“比、学、赶、帮、超”活动,“献爱心”,“交叉座位”等方式,促使其互相交流互相鞭策,增进友谊。形成团结、互助、向上的亲和力。 3. 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学生,让学生心中充满爱。 对学生的教育是在现有行为习惯基础上实行的,所以班主任要首先了解学生现有行为习惯,对学生的理解既要树立准确的学生观,做到从整体上把握学生,又要从具体对象上理解学生,做到对每个学生有深入的了解。新生入学后,我通过个别调查,学生档案材料,学生小学的班主任,家访和班级

4、的各种活动了解学生,另外还在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中了解学生,在问题的调查处理过程中了解学生,时时做了解学生的“有心人”,尽快掌握学生的性格和行为习惯,明确哪些是需巩固和发展的,哪些是需要改掉和重新培养的。通过系列了解,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基本做到了心中有数。比如,我班的李某,在入学后表现特别差,油腔滑调又好斗。在一次语文课上,无视老师的存有,与窗外的同学大声讲话,此时我便停止了讲课,同学们的目光都看向了他,他的脸一下子红了。趁此机会,我便把他叫到了讲台桌前,然后问他:“你刚才的行为对吗?”他说:“不对”。我又指出了他身上的一些缺点,希望他能够好好地改正,否则不准他来上课。据了解,他的家庭经济很拮据,他

5、父母都没钱供他上学,而他是很想上学的。所以我这么一说,他就害怕了。以后的日子里他逐步地乖了,而且还特别义气,班级里的一些事务他都抢着干。各任课老师反映说他上课都挺守纪律的。 二强化管理意识,严格执行“规范”要求,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根本。 1宣传校纪校规,增强思想意识。 我国古代把开锁的钥匙称为“管”,所以管理一词从字义上讲就是“管辖”、“治理”,“处理”的意思。新生从小学步入初一,正处于各种行为规范在头脑中尚未形成的阶段,这就需要管理。班级管理就是以法治班,以规章制度去规范他们的言行。古代著名大学者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所以,对学生实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应该从学生的认知

6、出发,并抓住先入为主的规律向学生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将初一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向学生们宣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不过怎样把中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变成学生的行动呢?这是体现初一班主任老师管理艺术的关键。为此,我要求学生首先要会背这些守则和规范,然后利用班会课实行行规百题赛,选出优胜奖并给予奖励。这个办法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较好地培养了他们行为习惯。 2大家参与,自制班规。 待学生了解本校的校纪校规后,虽然思想上有了理解,但这些制度具有普遍性,所以我们要通过大家讨论,班干部与班主任审查,制定出适合本班现状的规章制度。在讨论中,每位同学既体会到民主性,又当了

7、一次小主人,让他们深感责任的重大,同时这又是自己制定出来的制度,容易让其接受,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对学生实行文明礼仪、常规养成教育时,制定了养成文明十个好习惯向学生明确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平时我还从班级的每件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班里扫地,也有常规,半小时内要扫好,拖帕要冲洗干净,扫帚该放在哪里,拖帕该放在哪里等,都有规定。又如,广播操做到“四个一”,既乐声响后一分钟内到位,一条线对齐,一句话不讲,一节节认真做好。这样,既能爱护了公物,又能培养良好的习惯。在学生充分领会守则的基础上发挥守则和规范的指引作用,评价作用,教育作用,预测作用和制约作用。这不

8、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更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而且又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素质,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自觉地遵纪守法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三建“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基础。 1开家长会,相互了解,增进信任。 家长会是班主任联系家长、家长了解子女在校情况的重要途径,也是家长了解学校管理、教育学生情况的重要途径。为此,开好家长会就成了班主任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可是父母虽然望子成龙心切,却往往面对在网络飞速发展影响下成长的孩子手足无措,缺乏引导教育的经验,仍用原来的老一套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很少想到为了教好孩子自己也得学习。但是他们又迫

9、切希望了解孩子,关心别人对自己孩子的评价,更重要的是了解教子成龙成凤的方法,无疑在他们的眼里教师就是这方面的专家。因此,每一次开家长会,孩子的父母长辈都会满怀希望地来到学校。面对那些渴求的目光,作为班主任如果仅仅只介绍一下班里的情况,说一下张三长、李四短,或者把家长会开成了牢骚会、批斗会,我想那肯定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开好学生家长会,我们要让家长有所想、有所看、有所听、有所做,要教他们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如:多表扬少批评,尤其在公开场合不能说自己的班级很差,更不能明说某某学生不好。可以把优势介绍一下,把典型多表扬。说明自己的后期工作打算和计划,坦诚说明班级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详细说明自己需要家长配

10、合做哪些事情。每位家长发放孩子近期的成绩单和日常表现情况,多说孩子的优点,顺便指出一些缺点和不足,还有你需要家长配合的具体方面。 2采取周末信封的形式与家长交流,加强教育 农村家长素质普遍偏低,教育水平有限,个别家庭对子女过于宠爱,再加上对子女的学习又不重视,我们老师常常是一头热,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很难发生本质改变。班主任可以通过周末信封的形式与家长交流,相互了解学生在校在家的行为习惯,好的方面我们可以在合适的场合予以表扬;不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可以因材施教,齐抓共管。杜绝行为反复化。如:我们班的唐某,一直品行很差,撒谎、不团结同学,经再三教育,不见转机,我就与家长用这样方式周周交流,了解情况,

11、对症下药,半学期过去了,这位学生发生了质的变化。 3家访也可以作为我们亲近家长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近年来,由于社会不良舆论,家长知识水平有限,导引家长与学校之间矛盾不断激化,甚至家长与某些老师出现了不可逾越的鸿沟。而家访就是一剂良药。我们到某些学生家家访,可能回遭受冷漠,只要我们有融化冰的精神,这些难度就会自解,同时也会给我们今后的教学管理带来足多益处。有了家长的理解、支持,我们今后的班务工作将会畅通无阻。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阵地。 1轮流担任班干部,增强自控能力。 班干部虽只是娃娃官,但一个得力的班干部所起的作用却不可估量。他既是学生的领头羊,又是班主任的好助手。在班干

12、部工作过程中,由于他们同在一个层次,往往有些学生不服从管理,出现“罗米欧与朱丽叶”现象。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可以轮流担任班干部,每位同学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工作中既能体会到班干部的难处,受到启发,又能在管别人的同时,锻炼自我约束能力,从而改变过去的无知、不足,促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 2、开好主题班会,构建快乐育人环境。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根据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原则的道德教育,进行以关心,爱护,尊重他人,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文明礼貌教育;进行民主,法制和纪律教育;进行劳动教育;进行青春期教育;进行无神论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诚实正直,积极

13、进取,勇敢坚毅,谦虚宽厚,惜时守信,勇于创新等新世纪所需要的良好思想,心理素质的人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班主任要充分运用主题班会形式开展专题教育.如在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上.就可以采用主题班会的形式配合:我是集体的主人,红领巾在闪光,我心中的英雄,由于我的存在,让周围的人更幸福,我爱你祖国母亲等.通过班会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遵规守纪教育,端正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行为习惯的教育. 3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一个人若没有精神动力,他的心就会死亡。同样,一个班集体缺乏凝聚力,就会出现一盘散沙的局面,长期下去,班将不班了。所以,我们一定要积

14、极参加学校的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向心力。如:我校在开展“秋季运动会”时,个个斗志昂扬,不甘示弱,潘某在200米短跑时,脚扭伤了,同学让她休息,她却以班集体的荣誉为重,坚持参加决赛,并取得了亚军的好成绩。从表面看,这仅仅是一场运动会,从另一面看,它为我们今后良好班风、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作了铺垫。因此,我们要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争取向心力和凝聚力。 五班主任的人格魅力,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 1.言传身教,塑造心灵 夸美纽斯指出:“教师的的行为千万不可违反自己的教诲,除了存心使学生变坏。”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班主任要用自己崇高的人生理想、

15、信念启发学生,用纯洁无暇的品行去熏染学生,用美的心灵去塑造学生美的心灵;要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力争使自己的一言一行达到尽善尽美。班主任绝不能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初一学生,刚进校时,礼貌意识极差,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主动向教师问好。我结合礼仪课上所学知识,时常提醒学生讲礼貌、重礼节,经常在学生无意识时主动与学生打招呼,久而久之,学生在班主任的带动下,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意识到礼节礼貌的重要性;不论任何事情,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先做到。让学生感觉到班主任是最好的榜样。 2、为人师表,健全人格。 古人云:“身正为师”,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该首先垂范。“身教胜

16、于言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对于年幼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育科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处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教育力量。”因此教师在思想上应该积极向上、诚信守信、表里如一;在治学上,应好学不倦、一丝不苟、勇于探索;在生活习惯上,应讲究卫生、穿着大方、仪表端正;在工作上,应自强敬业、勇于创新。这是一种巨大的无声的教育力量,也只有这些合乎规范的言行、仪表、健康的习惯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才能使学生在教师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形成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总之,初一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要“反复抓”、“抓反复”、“一抓到底”。决不能时冷时热,感情用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