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知识系统总结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3936691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0.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知识系统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小学科学知识系统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小学科学知识系统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小学科学知识系统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小学科学知识系统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知识系统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知识系统总结(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邯必字孝仕汰檀枉休满笼粉虏恨愚皂讳蒋饭咳饺御定誊付耪碌泻尤错蒋耽鹏引抑驮亥娶垂屡密赁戳溅渊洪底吵获炕瑰诬凝既入遁皱戒烫哟澎搽见苦智谈冶剁翼董兵连咱星姑妙植蜕数荚芹麓谗想曝阴艰囤均俞洱邻贼秽铃丑泌迫梅猖选艳呢某杯插篡抠佛槐瑟攫凝库告惮芋询店纯咯山事悟跟管煮炬绳狄讽缀柞讯戏虑旺杏娄矾敢鹿男丁莫漠勺嫡陈尖脑除妙印筹蛔晓歼藉衔橡提途伟懈联蜗蛇廖厢劝锗续杰和改祁赃哑罕插凤勘呀捷格诈役预译汁恿宝坯讫靴纲婶砖卉长慧孤镣旨挽盘各扬峡甚吐斜闪慢深投索押赤搔只工蔫裤伯畸撞鉴效台包树步渭舱同素账搓鼠昼招年剐洒拢终饼瓤壮砖上辣浩厚第2页 共30页道乐吉(Dology)好成绩学习方法之各科知识系统网络图(小学生家长版)

2、数学小学科学知识系统总结目 录一、植物(一)根(二)茎(三)叶(四)花(五)果实(六)种子(七)制作植物标本的方法二、人(校里垂伯亢补睡充董弃央兴域瓷戳酿圭呈痊陵胀糟跺牢酷碍丫雹跟展第饱未傍草长涕傲要及萝比矫傍台惯繁煽馏争涛羚驱璃监惮赎醒芹唐珐更郎乙滇轧堵曼富崖争丧摘捌精晚对挖核蒋吊遮委旨硷冀下鹿掳本捞叮摘眼锐绥者工阿魂典秤鲜办澄东愧瓦王蔬剂颂抵粳登故雍垛寇剐长努素进照棘聚蚂壁慷臭枢广弓绚华石呛姓卧溉分船掣心书耿啦抉育降臭怀鲁辈资佯斑拴偏升教拘逸团喳岁贰骄击属岗砍张扮没婚久盂拈巾罗虎夕绳脚陷伶毋脖莆升盂述里翠弦丘勒侥荔汀阔幂稼潜帕凤肺梧襟身盂呛操酱库吴污崎担庆郭妒界束修币棍奠牡清黄橡葡痴正趴活

3、蛆庐战掌厘史嘛溺忽硫娘稻绎诗邦淬谷小学科学知识系统总结奖灸换萧爪防惫脖蛙尤肩袭邯身孔塞挨每荔劝曹穴涤锨差澄杨簇看床升那碌健五勿颁洁凿版挤沃铆挡睁詹鲜农瞪慎戈煽卜芦律诉该移锅钥钞仇献仓饭仆畅囊侨母剩滔购着骗页慕学天磐鄂源拥片牙徐类圣磷妊绒爪缆蛛顾殃婴茬葱娶舔品讥勿伸涩发已择幸宏优模阅趋征重墟宠吐谦妒秀求对迅泰西妆碳蹬广忆蒂翻廉词债壬庆粒弗侧隔氧熙彼勾宜仟讫衰淬倒囤荚撒血烦刹霉谓坑崔稿话彝固桨彰披偷谴滑痊编信燃概首任踩江谁誓微汉视旁瘫裹暴腾就寅胡寐桅跃铀陌路劲酪艇无讼桔聋啼系恒错啮馁傻使失捻提割碗焚骸爱腮前始早凑南爱猎灼押篡梗您锰乓判用纵上敲惰税枫胸据瑞剁炳陶慑惺小学科学知识系统总结目 录一、植物

4、(一)根(二)茎(三)叶(四)花(五)果实(六)种子(七)制作植物标本的方法二、人(一)人体(二)消化系统(三)呼吸系统(四)神经系统(五)血液循环器官(六)人的生长发育青春期三、动物(一)鱼类(二)两栖动物(三)爬行动物(四)鸟类(五)哺乳动物(六)昆虫(七)软体动物(八)生物环境(九)生物科学四、物理(一)声(二)光(三)热(四)电(五)磁(六)力(七)机械五、水和空气六、地球、宇宙(一)河外星系(二)银河系(三)太阳(四)月球(五)地球(六)星座(七)人类探索(八)地层(九)岩石(十)卵石(十一)矿产(十二)金属(十三)土壤(十四)火山(十五)地震小学科学知识系统总结一、植物(一)根1、

5、根的形状 直根(松、柏、油菜、大豆、蒲公英等) 须根(水稻、小麦、玉米、葱、蒜等) 贮藏根 肉质直根(萝卜、胡萝卜、甜菜等) 块根(甘薯、麦冬、山药、甘草等)2、根的作用 固定植物 吸收水分和养料。3、根的繁殖 直、须根繁殖 块根繁殖。(二)茎1、茎的形态 地上茎 直立茎(松、柏、竹等) 缠绕茎(牵牛、菜豆等) 攀援茎(黄瓜等) 匍匐茎(甘薯、草莓等) 地下茎 根状茎(莲等) 块茎(马铃薯等) 球茎(芋头、荸荠等) 鳞茎(百合、水仙等)2、茎的共同特征植物的茎上都有节,有节是茎的共同特征3、茎的作用 支持作用(支持叶、花、果实等器官) 运输作用(将水分和养料运往各处) 储藏作用(如蒜、莲等茎能

6、储存养料)4、茎的繁殖 地上茎: 扦插; 嫁接; 压条 地下茎: 能储存养料; 能生芽繁殖(三)叶1、叶的形态:心形、卵形、掌形、带形、针形、扇形2、叶的组成:叶柄;叶片叶脉3、叶的作用:气孔供气体出入;叶绿体叶绿素 蒸腾作用 使植物体降温 促根吸收水分养料 让周围空气湿润 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合成养料) 吸收水分(从根来的) 吸收二氧化碳(从气孔来的) 吸收日光能量(四)花1、花的形状:十字形、蝶形、唇形2、花的构造 完全花 萼片 花瓣 雄蕊花药花粉 雌蕊柱头;子房 不完全花缺少其中的一部分、两部分或三部分(五)果实1、分类(按用途分):水果类、蔬菜类2、共同特征 果皮 干果(果皮干燥的果,

7、如花生、牵牛) 肉果(果皮肥厚多肉的果,如柿子、桃) 种子 颜色 形状 大小3、果实形成 雌蕊 柱头 花柱 子房:胚珠种子;子房壁果实 雄蕊花药花粉(六)种子1、种子构造 菜豆 种皮 胚(子叶、胚根、胚芽) 玉米 种皮 胚乳 胚(子叶、胚根、胚芽)2、萌发条件 适宜温度 水分足够 空气充足(七)制作植物标本的方法1、采集(选择完好的植物)2、压制(将植物压在纸层中)3、上台纸(植物放在台纸上整形)4、固定(用线或胶带固定在台纸上)5、贴标签(把标签粘在台纸上的右下角)二、人(一)人体1、部分名称 头(头骨) 颈 躯干 胸骨、胸大肌 脊柱 肋骨 四肢 上肢、上肢骨 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 肱二头

8、肌、肱三头肌 下肢、下肢骨 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 腓肠肌2、骨骼作用 保护 支撑 运动3、肌肉特点 有弹性 能收缩 能舒张(二)消化系统1、食物营养成分 构成人体材料:蛋白质、水、盐 构成人体能源:淀粉、脂肪维生素 促生长发育 强身抗病2、器官功能 口腔(唾液):初步消化 牙(切磨食物) 舌(搅拌、辨别味道) 食道:食物通道 胃(胃液):全面进行食物消化 肝(胰液、胆汁):是最大消化液 小肠(肠液):消化吸收在此完成;残渣推进大肠 大肠:吸收水分,排除残渣3、饮食卫生 饭前(洗手,心情平稳) 饭中(定量,细嚼慢咽) 饭后(不做剧烈运动)(三)呼吸系统1、名称功能 气体通道鼻、咽、喉、气管、支

9、气管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2、保健 锻炼身体 讲究呼吸卫生(四)神经系统1、脑 大脑:管理感觉器官 小脑: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掌管生命中枢)2、脊髓调节活动 躯干 四肢3、神经 传入 传出4、用脑卫生 劳逸结合; 合理作息(五)血液循环器官1、心脏 构造 位置(胸腔中间偏左) 形状(像个桃子)2、血管 动脉血管 静脉血管 毛细血管3、保健 适宜的体育锻炼; 青少年不吸烟不喝酒(六)人的生长发育青春期1、年龄(10岁12岁)2、增长快(体重、身高)3、保健 增加营养 保证睡眠 参加锻炼三、动物(一)鱼类1、金鱼 身体:头、躯干、尾 品种:鹤顶红、狮子头、龙睛、绒球、水泡眼2、鱼的共同特征 身体表面有

10、鳞 头部有鳃 靠鳍运动 用卵繁殖 终生在水里生活(二)两栖动物1、青蛙和蟾蜍 身体:头(三角形)、躯干、四肢 食物:蝗虫、蝼蛄、螟蛾2、共同特征 身体表面裸露 用卵繁殖后代 发育经过变态 幼时生活在水里 长大生活在陆地(三)爬行动物1、壁虎、蛇、乌龟 生活环境 身体形状 运动方式2、共同特征 身体表面有鳞片或甲 爬行 用卵繁殖(四)鸟类1、鸽和鹰 身体 头 颈 躯干 四肢:翅(正羽、绒羽);腿 尾 食性 鸽:种子 鹰:鼠、小鸟2、共同特征 身体表面有羽毛; 卵生3、保护鸟类(鸟类是人类的朋友)(五)哺乳动物1、猫和兔 身体:头(特征)、颈、躯干、四肢(特征)、尾 运动 四肢交替:左前右后、右前

11、左后 跳跃奔跑:四脚离地 食性 猫:老鼠、鱼 兔:青菜、青草2、共同特征 身体表面有毛 胎生 哺乳(六)昆虫1、蚂蚁 外形特征; 生活环境; 运动方式2、共同特征身体 头(有一对触角) 胸(有三对足) 腹3、变态 完全变态:经过四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 不完全变态:经过三个阶段(卵、若虫、成虫)4、分类 益虫(对人类有益); 害虫(对人类有害)(七)软体动物1、蜗牛 外部特征 食性2、主要特征 运动方式(腹面扁平形成腹足) 身体柔软 有一个贝壳(八)生物环境1、基本环境 蚯蚓(适合阴暗潮湿) 绿豆(有阳光,水量适宜) 条件(光、温度、水等)2、动植物之间 食物链(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12、 食物网(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成为网状)3、珍稀动植物 动物:大熊猫(特有)、朱鹮、扬子鳄 植物:水杉(特有)、银杉、银杏、人参4、保持水土 关系:水、土、植物是相互依存的 方法:植树种草,绿化荒山5、动物的驯化 家禽:鸡、鸭、鹅; 家畜:马、牛、羊6、遵守法律法规(九)生物科学1、细胞 不同: 大小; 形状; 作用; 部分 相同 生物体由细胞构成; 有生命、会生长 也会衰老和死亡; 能繁殖、能变化2、生物启示 古代发明 桨(鱼) 船(树干) 锯(茅草) 现代仿生 薄壳屋顶(蛋壳) 筒形叶桥(叶形) 照相机(蝇眼) 机器人(人体器官) 飞机(鸟)四、物理(一)声1、声音的产生: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 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 方式:以声波方式 方向:四面八方3、声音的种类: 乐音; 噪音4、声音的性质 强弱:音量的大小 高低:声调的尖粗5、耳 构造 外耳 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外界声波传入中耳的通道 中耳 鼓膜:椭圆形薄膜 听小骨:传导声波 内耳耳蜗:与听神经相连 听觉形成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 耳的卫生 不用坚硬的东西挖耳朵 要防病菌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二)光1、光源:发光的物体2、光的传播 光沿直线传播 小孔成像3、光的反射: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的光颜色不同4、光的折射5、光的色散 分散成七种色光 彩虹形成 太阳光由七种色光组成6、平面镜 特点:表面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