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学案1105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3936327 上传时间:2024-02-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氧化碳学案1105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氧化碳学案1105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氧化碳学案1105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一氧化碳学案1105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氧化碳学案110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氧化碳学案110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用途。 2、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并学习简单的自救或救人的方法,以避免一氧化碳中毒。学习过程:一、倾听一氧化碳的自我介绍,了解其物理性质: 。二、观察实验:CO与血液的反应,并看书P121页倒数第1、2自然段,你了解了一氧化碳 !三、探究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猜想一氧化碳的性质,设计实验,观察,并填表: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2、认真阅读实验步骤,合作完成实验CO与氧化铜的反应,并填空:E、气球D、澄清石灰水C、氧化铜B、水A、纯净的CO实验步骤:第1步:组装仪器,检查气密性;第2步:装入少量氧化铜,通

2、一段时间的CO,排尽装置中的空气;第3步: 酒精灯加热,缓缓 活塞通入CO。第4步:C、D中出现 ,即停止 ,继续通一会儿CO。填表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分析各装置的作用:储气装置 四、一氧化碳的用途: 、 。五、欣赏了小品后的感悟:1、含 物质燃烧都可能生成CO,要防止CO生成,应保证 。2、如果发现煤气泄漏或有人CO中毒,首先应 。六、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巩固提高练习:1、课本P123 1、2、52、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混有少量CO2的CO气体还原氧化铁,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实验室现有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可重复使用)。按气体从左到右的方向,装置连接顺序正确的是 (已知NaOH溶液能与CO2反应,

3、常用于吸收较多量的CO2,但无明显现象)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C.乙甲丙甲丁 D.乙甲丙乙丁来源:21世3、四川达州盛产天然气,有“中国气都”之称的美誉。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我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无水CuSO4遇水变蓝。【猜想与假设】: 甲 CO2 H2O ; 乙 CO H2O; 丙 NH3 CO2 H2O; 丁 CO2 CO H2O 。你认为 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O2中

4、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下列装置: (1) A、B装置的顺序能否颠倒?(填“能或“否”) 。(2) 实验中用纯净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 。(3) 实验中观察到A中无水CuSO4变蓝,B、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 同学猜想成立。(4) 请写出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的化学方程式: 、 。【反思与交流】:为避免有毒的CO污染环境,所以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或解释1、连接好装置,并检查其气密性。装置不漏气。2、装入药品。缓缓推动注射器活塞,通一段时间的CO,并用排水法收集,验纯。停止推活塞。管口向下,用拇指堵住集满CO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听到轻“噗”声。已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3、一边缓缓推活塞,一边加热氧化铜。C中 D中 E中 4、反应结束,先停止加热,再停止推活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