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间训练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3932424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间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间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间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间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间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间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间训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间训练班级:_ 姓名:_1. 阅读理解。_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1把这首词补充完整。2描写农村优美环境的句子:_3描写老年夫妻亲热聊天的句子:_4描写三个儿子不同形象的句子:_5文中“无赖”是指()A.不讲道理,刁钻泼辣B.顽皮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填空。(1)“独”和“异”的意思分别是和。(2)“佳节”具体指节。(3)诗的第三、四句中写到的两种节日活动是和 。2“少一人”在诗中指()。A.少了作者的兄弟B.少了作者的父亲或母亲C

2、.少了作者自己D.少了一个知心好友3诗句“_”写出了诗人孤独的情绪;诗句“_”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的情感。4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由“遥知兄弟登高处”可知诗人是思念他的兄弟。()(2)“异乡”的“异客”表现了诗人身在他乡的孤独,本就思念亲人,又逢“佳节”,思念之情则更加强烈。()(3)诗题中的“山东”不是今天的“山东省”,而是华山以东的地区。()(4)王维被称为“诗佛”,与孟浩然合称“王孟”。()3. 古诗题。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则成锋,_。_,只原身再此山中。(1)补全诗句。(2)圈出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过来:_。(3)用“”画出说明“当局者迷”的诗句,并解释

3、其意思。_4. 古诗大厅。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1“无遗力”让我想到的成语是( )。A.竭尽全力B.川流不息C.力大无穷D.毫不在乎2“少壮工夫老始成”与“绝知此事须躬行”中加点字意思分别是(_)和(_)。A刚刚 B独一无二 C亲身、亲自 D事物的一头3诗人陆游告诉儿子读书的两个重点分别是( )。A.要勤奋,要注重多实践B.要掌握技巧,要坚持不懈C.要耐心,要多思考D.要勤奋,要深入思考4“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的意思是( )A.古人做学问从来没有一个不用尽全身力气的,年少的时候就有成就,老了就更大了。B.古人做学问从来都

4、是不遗余力,年少时花了时间,到老了就一定会有最高的成就。C.古人做学问都不遗余力,只有到老了才刚刚能有一些成就。D.古人做学问很注重年少的时间,那样年纪大了才不会后悔。5下面句子中哪一个与读书无关?(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B.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D.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6哪句话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强调的内容相似?请选择:( )A.读万卷书,行万里路。B.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C.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D.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5. 读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并完成后面练习。四

5、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_,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_。1把古诗补充完整。2请标注出下列读音。昼(_)耘(_) 供(_)3选择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意思。耘田(_)A在田里锄草B犁地傍(_)A靠近B并排4本课的两首古诗都选自_(朝代)诗人_的_组诗,他的诗作大部分反映_。5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本课选的两首诗都是描写农村_的景象。6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后两行的意思。_6. 结合注释,读古诗,做练习。塞下曲唐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注释)塞下曲:古代歌曲名。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6、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平明:天刚亮的时候。白羽:这里指箭。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石棱:石头的边角。1根据古诗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1)诗中的“惊”字说明将军听到风吹草动的声音非常害怕。(_)(2)“引弓”描写的是将军的动作。(_)(3)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勇敢机智、武艺高强、具有神力的边塞将军的威武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将领的赞颂之情。(_)2朗读“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正确的节奏是()A.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B.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7. 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过百家渡四绝句(其四)宋杨万里一晴一雨路干湿,半淡半浓山叠重。远草平中见牛背,

7、新秧疏处有人踪。1这四句诗分别写了什么?请连一连。第一句 牛第二句 人第三句 路第四句 山2下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由两个对偶句组成B.这首诗描写了秋季农村丰收的景象C.诗中的路和远山只是画面的背景,着重表现的是草中的牛背和秧间的人踪3由诗中画横线的句子,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_8. 对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_,_。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1在横线上将诗歌补充完整。2两首诗的作者都是_代的_(谁)。两首诗中都出现了“王师”一词,它指的是_。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

8、的打“”。(1)从标题来看,第一首诗写的是作者在一个秋天的深夜看到的景象和感受。(_)(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中的“三万”“五千”都是准确的数字,“河”有“三万里”长,“岳”有“五千仞”高。(_)(3)“示儿”的意思是给儿子看,这首诗是作者临终前写给儿子的,由此可推断第一首诗的写作时间早于第二首诗。(_)(4)“万事空”表现了作者临死时坦然豁达的心态。(_)4作者在两首诗中表达的感情一样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_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注:谢朓,是李白很

9、佩服的南齐杰出诗人。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是宣城的登览胜地。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这里的“江城”,泛指水边的城。“两水夹明镜”,是指两水绕城,水如明镜。“两水”,指句溪和宛溪。1这首诗中,最能体现秋天特点的句子是:_,_。2“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最能体现江城的美,请说说其好在何处。_3联系学过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说说尾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10. 古诗阅读。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1从诗的题目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首_诗,诗人要远行的朋友是_。

10、2诗人与友人分别当天的天气非常_(A晴朗B阴沉),这一点可以从“_,_。”句中看出。3诗人用“_,_。”来劝慰友人不要因为离别而哀愁,用_、_的修辞手法,激励朋友增强自信心,努力进取。4有关送别的古诗名句还有“_,_。”11. 课外阅读。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注释)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移舟:划动小船。泊:停船靠岸。烟渚(zh):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客:指作者自己。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野:原野。旷:空阔远大。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中哪

11、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这种情感?_2下面是对第一句诗“移舟泊烟渚”在全诗中所起的作用的描述,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句诗中,“移舟”是划动小船的意思,“泊”字点出题目中的“宿”字。所以这一句在全诗中起到点题的作用。B.“烟渚”二字写出了江边烟雾茫茫的环境,渲染了全诗的气氛。C.作者羁旅夜泊,体现出日暮无归的莫名惆怅,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好准备。3阅读全诗,再按要求作答。(1)写出诗中的对偶句:_,_。这两句诗属于_(静态动态)描写。(2)用自己的话说说上题所填的两句诗的意思。_4“月”是文人笔下常见的景物,曾勾起许多诗人、词人的创作情思。请你写出两句含有“月”的诗句。_12. 课内阅读。我会长出两片绿油油的叶子,去迎接春风悄悄的絮语;我缓缓地伸展腰肢,好慢慢地挤碎冰雪的妒忌。然后我要开出鲜艳的花朵,每一个花瓣都娇嫩而又稚气;蜜蜂会绕着我不倦地飞,说我比世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