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识点汇总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3930317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识点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识点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识点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识点汇总(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时期农作物生产工具耕作技术水利灌溉工程工具早期农业原始农业水稻、粟石刀、石斧刀耕火种商、西周粟、稻、黍、稷、麦、桑、麻耒耜和石锄、石犁(少量青铜农具)石器锄耕(耜耕)排水、除草、培土、沤肥、治虫等传统农业(精耕细作)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垄作法都江堰两汉耦犁(赵过)犁壁耧车代田法(赵过)、一年一熟漕渠、白渠、龙首渠魏晋北方耕耙耱技术、南方耕耙技术翻车隋唐曲辕犁筒车宋朝稻麦轮作、一年两熟、一年三熟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农业进步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小农经济1、含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

2、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2、形成:春秋战国时期3、原因:生产力提高(铁犁牛耕);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集体劳动转向个体劳动 4、特点: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精耕细作。封装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脆弱性:规模小、水平低,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差。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5、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牲之一,在中国古代经济结构中长期占据统治地位。6、评价:(1)积极性:小农经济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的主要动力;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到封建经济

3、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2)局限性: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农民承受沉重的封建剥削,最终阶级矛盾尖锐,导致农民起义爆发。7、有利发展条件:铁犁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农民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小农经济规模小,精耕细作。政府重农政策。 8、不利因素:分散、简陋抗灾能力弱; 分散、个体难以开展大生产;封建剥削、阶级矛盾、社会动荡。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1、土地制度:氏族公社公有制井田制封建土地私有制 2、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3、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农业起源: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耕作技术:精耕细作 基本模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经营方式)内部分工:植主畜辅,五谷六畜土地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