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教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3929929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2.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教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教案 语文月光曲教案一教学目的1、将音乐融入语文课堂,借助音乐形象解决语言文字。抓重点词句,感受课文描绘的美好意境,触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美读训练。2、尝试探究性、创造性阅读,激发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的兴趣。3、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事物,哪些是由实在事物引起的联想。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月光曲的情境。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课堂1、同学们,大家好!我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共渡这短暂的四十分钟。今天,老师带来一件礼物送给你们,请同学们静静地欣赏。(播放:月光曲)2、听了这首曲子之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2、?这首曲子叫作月光曲。点击课件 传说它是贝多芬先生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即兴创作的。3、今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第26课月光曲。请同学们找出描写月光曲情景的段落。二、直视课题,重点研读第9自然段。 (读中悟,读中体会)1、学生自读,体会其中的意境。2、指名学生读。现在,老师请一名同学来读这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3、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悟。(1)现在,请听老师朗读,大家一边听一边体味其中情景的变化。(2)学生汇报:先是月亮升起,海面呈现一片微波粼粼的景象,再是月亮升高,穿过了微云,最后是月亮照耀在海面上,海面上风起浪涌。(3)这些变化情景源于什么?(源于贝多芬所弹奏的曲子的曲调的变化。)(4)你能通

3、过自己的理解谈谈曲调的变化吗?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看屏幕,自己领悟曲调的变化。3、教师指导朗读根据曲调的变化,在朗读的时候,前面的部分可以读得徐缓、抒情些,随着音乐逐渐增强,曲调出现了波折,节奏越来越快,这时语调就应该慢慢高昂起来。4、学生朗读(1)请同学们根据你理解自由地练习朗读。(教师巡视并指导)(2)请同学们齐读该段。要求:读出情景的变化,意境的美。5、你们读得真棒,听着你们的朗读我已经陶醉了。看来贝多芬先生弹的这首曲子真的很美妙。难怪,皮鞋匠在听着贝多芬先生的琴声时,眼前会出现这样的画面(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刹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

4、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的妹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光汹涌的大海。)6、请同学们再听第9自然的朗读,思考.三、回读全文,探究贝多芬的创作情感。1.过渡:这么美妙的曲子,让人陶醉,学到这儿,我不禁产生了疑问:贝多芬为什么会弹出这么美妙的曲子,是什么原因促使他创作出这么美妙的乐曲呢?请大家再次把课文读读,从文中的重点语句中找出来。2.创造性地阅读。(要求:先自读自悟,再前后桌4人一小组进行讨论。)3.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随机调整,随机点拨。)四、作业布置1、背诵第9自然

5、段,抄写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2、收集并欣赏贝多芬的音乐作品。3、有条件的,听一听月光奏鸣曲。五、结束语文月光曲教案二一、揭示课题。同学们,这一课我们要学习一个传说,那就是月光曲的故事。(运行课件月光曲,音乐声起,幕徐徐拉开)这篇课文很美,也写得比较深,看哪些同学能自己读懂课文,读好以后能回答两个问题:(点击课件月光曲课文阅读下拉菜单中的阅读指导。)1.月光曲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是谁写的?2.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二、自学课文。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课文的录音朗读。(点击课件月光曲课文阅读下拉菜单中的课文原文,当第一遍录音朗读完后点击课件右下角的按钮,关闭录音,让学生自由阅读思考)。三、

6、读后提问。(结合句子训练,帮助学生概括课文内容)1.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吗?(结合学生回答板书传说。)解释传说:是在民间流传的故事。2.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关于什么的传说?(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关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3.月光曲是首什么曲子?看谁在曲子的前面能加上恰当的附加成分。(板书“()曲子”。通过练习,懂得月光曲是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一首的钢琴曲子。) 结合学生回答,介绍贝多芬,以激起学生学习情绪:贝多芬是世界上的音乐家。他对贫苦的人民非常同情,他曾经写下过这样的句子:我们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做到这一点,我将是多么的幸福!我们来看看乐圣贝多芬的一生吧。(点击课件

7、月光曲课文阅读下拉菜单中的了解乐圣并点击生平逸话,拖曳文本框右边的滑块浏览。)四、学习生字词语。1、同学们,为了学好课文,我们先来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语。(点击课件月光曲文件下拉菜单中的生字词语。屏幕显示5个生字,抽学生认一认。)来,跟着录音读一读。(任意在字上点击会出现相应的示范朗读录音及音节。)“大家分析一下字形结构吧。”(分析字形结构)2、谁能用这个字组词语呢?(点击字形结构,会显示例词。)能说说幽静纯熟陶醉这三个词语的意思吧?会用这些词语写个句子吗?(点击下方的空白,课件出示解释和例句。)3、请大家在练习本上写写这些字和词句。五、讲读第一自然段。1.齐读。“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2.释谱

8、写:“歌谱同学们是知道的,根据歌词写谱,叫谱写。如果没有歌词,单纯作曲子,也叫谱写,简单的说法叫谱曲子。曲子写好了,就叫什么?”(谱成)(板书:谱谱写谱成)“写曲子叫谱写,写出非常壮丽的诗,也可以说谱写了一首壮丽的诗篇谱写了一首扣人心弦的诗篇。”六、在理解篇章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分段。1、“这一自然段最后说传说是这样谱成的。这一句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2、“课文从哪儿到哪儿写了这个传说?”3、“那么课文分成几大段?”板书:段意总的介绍。关于月光曲的传说。七、学习课文第二大段。(点击课件月光曲课文阅读下拉菜单中的阅读指导并单击阅读提示。)同学们,能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按阅读提示跟着做么?八、读后提

9、问,引导分层次。1.“现在你们谁懂得了贝多芬为穷兄妹前后弹了几首曲子?第几首是弹的月光曲,写弹月光曲从哪儿到哪儿?”2.“因此第二部分又分成几个部分。”语文月光曲教案三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记叙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谱写钢琴曲月光曲的传说,它告诉我们,贝多芬是一位同情劳动人民的伟大音乐家。 课文可以分两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简单地介绍的钢琴曲月光曲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这段的最后一句“传说是这样谱成的”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第二段(210自然段)详细地介绍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整个过程。这段是教学的重点段,训练重点就体现在这一段;抓住环境特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本段可分为三层,其中第二层(39段

10、),写贝多芬走进茅屋里,为盲姑娘弹了两首曲子,这部分内容是*的重点,同时也有一些使学生难理解的句子。首先介绍了当时的环境。“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突出了月光的明亮。“月光照进窗子来”,驱走了茅屋里昏暗陈旧的景象。“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寄予深深的同情。周围的环境是那么静,那么美;穷兄妹俩又是多么纯朴,多么可爱。贝多芬触景生情,激发了创作的*。“借着清幽的月光”,贝多芬“按起琴键”,创作了月光曲。关于月光曲的内容是借皮鞋匠的联系表达出来的。最初是月亮升起,平静的海面上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

11、卷起了巨浪”,海面上的景象发生了变化。“浪花一个连一个朝岸边涌过来,”“浪涛汹涌的大海”,说明了音乐的节奏有了明显的转换,贝多芬此时想到的是穷兄妹俩的处境,心里十分不满,他要用自己的音乐表达出这种心情。二、教学目标1.感受贝多芬同情热爱贫苦人民的思想情怀。2.抓住贝多芬的言行举动及感情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三、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师:昨天,我们了解课文讲述的是贝多芬先生创作月光曲的传说。谁能回忆一下贝多芬先生是在哪里怎样创作月光曲的吗?生:贝多芬先生是在莱茵河边的穷兄妹俩的家里即兴创作的。 师:我们都知道贝多芬

12、先生是一位的大音乐家。那么,你知道贝多芬先生为什么会在一所茅屋里即兴创作了这首月光曲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是因为什么吧。(二)、学习课文1.师:请大家再快速读课文,边读边找:课文哪一句话写贝多芬开始创作月光曲?生1:“我再给你弹一首吧!”师:这已经开始弹月光曲了吗?生2:没有。是这里“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师:这是刚开始弹吗?生3:不是,这里说明贝多芬先生已经弹了,应该是这里:“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2.师:说得真好!你读书真仔细!(出示小黑板:“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那么,我们从这个句子当中一起来找一

13、找看贝多芬先生创作月光曲的原因来。(我们先来找找这个句子中表示贝多芬先生动作的词来看看,你能找到什么原因吗?生:望、借、按师:“按”字说明他开始弹琴了,那么,“按”之前贝多芬先生有“望、借”的动作,说明贝多芬先生创作与什么有关系呢?)生1:与“兄妹俩和月光”有关系。(板书:穷兄妹俩 清幽的月光)师:他说的对吗? 生(一起):对!师:我们先来看看兄妹俩吧。请同学们再次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贝多芬创作前描写兄妹俩的地方,有几处对话?读一读,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生1:有三处生2:应该是两处,“是谁?”应该不是对话。师:你读书真有见解!我们先来看第一处吧:(谁来读一读)第一处:贝多芬走近茅屋

14、,琴声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贝多芬听到这里,就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师:请大家自由读这一段,想一想,从兄妹俩的谈话中,贝多芬听出了什么?生1:听出了姑娘的琴弹得不太好。(很想听贝多芬弹琴)师:你从哪里发现(知道)的?(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师:对啊,我们看出虽然姑娘弹的不太好,但是很想听贝多芬自己弹,说明她多爱音乐啊!能带着你的理解来读这个句子吗?(生读得很好的情况下,师:你的朗读深深地打动了老师,如果你读得再轻一点,效果会更好。)指名几个同学读句子。(都读的不错,老师也都给予了积极的赞扬和鼓励)师:从兄妹俩的谈话中,贝多芬还听出了什么?生2:听出了兄妹俩很穷。师:从哪里知道的?(请学生说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