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与吸收说课稿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392992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化与吸收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消化与吸收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消化与吸收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消化与吸收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消化与吸收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消化与吸收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化与吸收说课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科学上册消化和吸收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食物中的营养,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 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消化与吸收这一生理现象对学生来说并不熟悉。 为此,教材在编写时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主题图让学生清晰、明 了地认识了消化器官及其在身体的位置。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人体消化消化器官及功能。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形成良好的饮食习 惯。3、教学重难点1. 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组成部分及其在身体中的位置。2. 通过亲身感受、合作探究,使学生了解口腔的消化作用。二、说学情学情分析

2、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较强,但他们的课 外知识比较贫乏,对于科学知识了解比较片面,还需要在老师的指导 下,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经历探索,获得知识。三、说教法和学法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科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本节课,我在教学 中采用了设疑诱导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发现法来组织学生进行探索 性的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经历探索,获得知识。四、说教学过程1、提出疑问,导入新课在这个环节中我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每天要吃三餐, 还要吃零食。一年365天,天天吃,年年吃。想象一下,我们吃的食 物可以堆成一座山

3、那么高大了吧!(动作)但我们人却没有长到一座 山那么高大,那我们吃的食物到哪里去了呢?我请学生大胆猜想,趁 学生疑惑重重时,我对食物是在被人体消化与吸收后,剩余的食物残 渣被排出了体外的这种猜想给予肯定。从而引出课题:消化与吸收(板 书)这样从最贴近学生生活的事物谈起,使学生一上课就被这个问题 吸引住了,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也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来源 于生活。2、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食物在人体的旅行-认识消化器官(板书)认识消化器官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这个环节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 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动手操作来认识消化器官。把探索的时间 和空间交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在这

4、一环节中,我让学生自学教材25页,以学习小组为单位, 在这张人体轮廓图上画出食物在消化过程中经过的消化器官,并能够 简单地描述食物的消化过程。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时我会 进行巡视,对学生不懂的地方进行个别指导。然后再让小组上台展示 成果。如果学生成功过画出并说出了这一过程,我会对学生的回答及 时给予表扬,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接着我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 结并板书,食物在消化过程中依次经过的消化器官是:口腔、食管、 胃、小肠、大肠(板书)。 对照教学挂图,找一找消化器官在我们身体中的位置。我认为知识来源于生活,更要服务于生活。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出示教学挂图,让学生根据教学挂图来找出消

5、化器官在人体的大致 位置,目的是让科学知识为我们的生活服务,达到学以致用。 实践:咀嚼馒头-探索口腔里的消化在这一环节中,我在理 解教材的基础上,对原教材进行了灵活地处理,力求体现新知识的层 次与深度。我首先让学生全面地认识消化器官,然后我再以消化器官 中学生最了解的口腔为例,探索口腔里的消化过程。在这一环节中我准备了馒头、米饭、面包这些淀粉类的食物,让 学生亲自嚼一嚼,并在小组内交流这些淀粉类的食物在口腔里发生了 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让学生亲自实践,这样不仅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在有趣的实践操作中发现问 题,并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3、拓展延伸,强化

6、新知拓展延伸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巩固知识、 运用知识、训练技能技巧的手段,而且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培 养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学生在了解了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与初步吸 收时,我趁热打铁,抛出问题:口腔是这样消化与吸收食物的,那其 它器官是怎样消化与吸收食物的呢?这个问题,我留在课后,让学生 查阅相关资料,探索这一问题,并写一篇科学小论文馒头人体历险 记。这一环节的设置,不仅强化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同时,也能 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利用图书及网络资 源来进行学习这一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能力。板书设计好的板书是书之有度,书之有序,不唯形式,不牵强附会的。因 此,我将本节课的板书内容以文字和图像两种形式呈现在黑板上,力 求体现知识性和简洁性,使学生一目了然。五、课后感想仰望星空,使人眼界高远,脚踏实地,更知使命重大。学习科学 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我认为科学课程必须提供学生能直接参 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强力推进 生本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份厚重责任,不怀疑、不等待、不害怕, 让我们齐心协力,负重前行,让生本教育这颗种子在耒阳这片沃土中 生根、开花、结果。Welcome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