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作用原理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392630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的作用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药的作用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药的作用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药的作用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药的作用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的作用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的作用原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封玲玲张月君辛昊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266555摘要:中药作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 或偏衰。黄芪为扶正固本的中药,自古就有很多重要应用,在中国药典中也 记录了很多关于黄芪的功能。黄芪中所含的有效成份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对机体 免疫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多种系统具有营养、调节和保护 作用。关键词:黄芪、药理作用、功能影响The function principl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stragalusFENG Lingling1(1.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

2、ersity 266555)The function principl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stragalus Abstract: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fun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sing the bias of medicine to correct the Yin and Yang of the disease.Astragalus is a kin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hich has many imp

3、ortant applications since ancient times.There are also many records about the functions of astragalus in the Chinese pharmacopoeia. The effective components contained in astragalus have a variety of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nd have nutritional, regulatory and protective effects on the immune system,

4、 circulatory system, urinary system, endocrine system and other systems of the body.Key words:astragalus;pharmacological effects;function effect1.2.黄芪的成分1.2.黄芪多糖黄芪多糖被分为一类生物大分子,其结构与活性研究较为普遍。现目前认为黄芪多糖的单糖种类主要包括L-鼠李糖、L-阿拉伯糖、D-木糖、L-木糖、D-核糖、 L-核糖、D-半乳糖、D-葡萄糖和D-甘露糖等。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生物功能的多糖, 作用极多,包括免疫调节等,其中认为免疫调节作用

5、直接相关的是黄芪多糖的免 疫调节,是其最重要的作用之一。作为生物大分子成分,黄芪多糖发挥着不同的 免疫调节活性。这些免疫调节作用可以用于炎症治疗,可应用于抗肿瘤方面,其 作用广泛。1.2.黄芪黄酮黄芪黄酮是黄芪的一个活性部位,主要包括毛蕊异黄酮、糖苷和芒柄花素等成分,这些成分具有免疫调节、抗突变和抗肿瘤等功能。2.黄芪甲苷黄芪甲苷在黄芪中含量最高,不仅对心脑损伤有很大的保护作用,同时具有 降血糖、抗病毒等作用。4、1.2.黄芪的药理作用1、升高红细胞的比容、增加红细胞数量黄芪和黄芪多糖都能升高红细胞比容或者血红蛋白含量,黄芪还能防治白细 胞总数,并且黄芪还能防治核细胞数量的减少,促进造血干细胞

6、的分化和增值。2、增强特异性免疫功能黄芪能够促进淋巴细胞的分化,并且可以改善淋巴细胞的坏死与变性,同时 促进细胞因子的分泌和抗体的再生,在一定程度上有不同的促进和修复作用。3、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黄芪能显著增加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加强其吞噬和杀菌能力。黄芪多糖也 能刺激NK细胞的增值,使得细胞变大,其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诱导淋巴细胞产 生干扰素所形成的。4、对心管系统系统的作用黄芪能够通过改善心肌收缩扩张功能、增强冠咏流量,对心动能能起到保护 作用。其作用机制是低浓度兴奋钠离子、钾离子和 ATP 酶,高浓度抑制钠离子、钾离子和 ATP 酶。此外,黄芪多糖对心血管系统可以改善微循环,收缩心肌功能

7、减轻心肌损伤。5、减缓衰老的作用在实验中可以得出,黄芪能延长家蚕和果蝇的平均寿命,减缓人体细胞的自 然衰老过程。并且在实验中,黄芪对小鼠的肾细胞也有保护作用,黄芪能降低动 物血清中过氧化脂质和肝脏脂褐素含量,是因为其具有坑氧化作用,抑制过氧化 氢讲解的速度。6、其他黄芪还有抗骨质疏松、抗肿瘤以及促进细胞代谢的作用。1.2.黄芪的副作用黄芪有增强免疫功能、对干扰素的作用、增强机体耐缺氧及应激能力、促进 机体代谢、改善心功能、降压作用、保肝作用、调节血糖、抗茵及抑制病毒作用、 激素样作用。可以预防传染病、治疗慢性阑尾炎,抗菌和抗病毒作用。但是药三 分毒,应用不好就会有副作用,黄芪也有其副作用,黄芪

8、味甘性微温,阴虚患者 服用会助热,易伤阴动血,而湿热、热毒炽盛的患者服用容易滞邪,使病情加重, 故凡外感初起、无汗、食积内停、阴虚阳亢、热毒炽盛、疮疡阳证实证者均不宜 用,如果必须服用黄芪,一定要配伍运用。以下不宜使用黄芪;一、阴虚火旺的 患者不宜使用,黄芪性微温,单用黄芪会助热,加重伤阴耗血,使阴虚更重。二、 湿热患者使用黄芪后易滋腻碍胃,滞留邪气,加重病情。三、外感初起、饮食内 停、热毒炽热等实证者不宜用黄芪。1.2.其他应用与展望1.2.医疗美容应用随着中药黄临床应用的深入研究,逐渐显示出中药黄花在中医美容领域重大 的应用价值,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1、黄芪的防晒作用化牧品的防晒作用就是指

9、化牧品含有一些能够阻隔太阳的紫外线对人体表皮 细胞生物损害的有效成分。强烈的太阳光线可以让人体的皮肤在暴后出现红斑、 黑化和光老化等生物损害。为了防御这些紫外线伤害,目前日化产品领域已经研 究出多种防晒剂,市场上很多防晒产品,但中药黄芪防晒品有其突出的优势,中 药黄防陌剂首先其材料来自天然植物,并且具有独特地较强的广谱抗炎作用,对 紫外线生物损伤能够达到高效、安全防晒效果,有较广泛的应用发展趋势。1.2.黄芪治疗温疹目前湿疹疾病是皮肤病中较难治愈的疾病之一,由于其发病者数量多,发病 率高,病程长、病因不清、易复发难治愈等原因,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对这 一现象,研究发现黄芪有着抑制和治疗作用,

10、其作用机理是通过升高IFN-y面间 接降低1L-4的表达。在中药黄芪低、中剂量时随着剂量的增加,促进IFN-y的表达,而对L-4无明显影响,中药黄芪高剂量对IFN-Y1L-4表达均有抑制作 用。中药黄芪主成分黄芪甲主要功能有促进伤口的愈合及血管的再生,调节细胞 外机制的重烈,平衡胶原蛋白的形成和重建,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等作用。黄芪 多糖类成分在适宜浓度可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合成胶原,增强合成创伤基质 促进伤口愈合。1.2.展望根据黄芪化学成分的不同药理作用,黄芪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心 力衰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防治感冒、流行性出血热及消化性疡等。同时,黄 芪在保健品、食品、化妆品等行

11、业的应用也迅速升温。黄芪与其他中药配伍可防 治肥胖,尤其适用于皮肤恍白、肌肉松教、多汗、容易劳、身体沉重或下肢浮肿 等虚症的肥胖人或件有关节疼箱的患者。因此,黄芪的国际及国内市场开发潜力 巨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参考文献:1 江苏新区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1M1.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036-20372 黄乔书,李雅臣等,黄芪多糖的研究J.药学学报.1982.17 (3): 200-2033 梁平华,黄芪多糖对烧伤小鼠的免疫器官影响.1996.9(2):15-174 张建新,黄芪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J.2000.11(6):484495 焦招柱,周开林,等,初论本草经集注在

12、中医药美容中发展的作用2009.320(4):11036 杨园园,郁荣华.防晒化妆品的功效评价方法2001.6(16):21-247 单俊杰,王顾春.黄芪多糖的化学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上海只能够以 药大学学报8 李先荣注射应黄芪多糖药理作用的研究;对免疫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 J.9 林梦感,杨义芳,许海燕黄芪多糖MAPS-5的化学结构及其体外淋巴细 胞增殖活性.10 K Y Lee, Y J Jeon. Macrophage activation by polysaccharide isolatedfrom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J . Int Immunopharmacol11 全欣黄芪主要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J时针中医中药.2010.6(1):19112 朱华野,朴龙,黄提取物抗费、镇痛、缺氧及抗破劳作用的研究(时珍 国医国药13 周建新,彭雪,明兰,等.黄提取物抗菌作用及其方式的研究J14 李静,陈超黄花抗衰老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药物应 用15 李丽,甄莉对浸疹治疗机制的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封玲玲(1983),女,汉,山东省青岛市,硕士研究生,中药师,青岛大学 附属医院,中药配伍理论,山东省青岛市,2665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