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子工艺实验开题报告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3925782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06.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电子工艺实验开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微电子工艺实验开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微电子工艺实验开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微电子工艺实验开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微电子工艺实验开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电子工艺实验开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电子工艺实验开题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硅NPN平面晶体管工艺参数设计及管芯制造开题报告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微电子学年级:07 级本科姓名 学号:赵志文 0742024055王俊 0742024023李彬 07420240 常鹏英 07420240论文题目:硅NPN平面晶体管工艺参数设计及管芯制造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1947 年发明了晶体管,有了最简单的点接触电晶体和接面型晶体管。五十年代初期才 开始出现市售的晶体管产品。在 1959年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问世,由于当时工艺手段的 缺乏,例如采用化学方法选择的腐蚀台面、蒸发时采用金属掩模板来形成引线,使得线宽限 制在 100um 左右,集成度很低。在 1961 年出现了硅平面

2、工艺后,利用氧化、扩散、光刻、 外延、蒸发等平面工艺,在一块硅片上集成多个组件,因而诞生了平面型集成电路。六十年 代初,实现了平面集成电路的商品化,这时的集成电路是由二极管、三极管和电阻互连所组 成的简单逻辑门电路。随后在1964年出现MOS集成电路,从此双极型和MOS型集成电路并 行发展,集成电路也由最初的小规模集成电路发展到中规模集成、大规模集成甚至于超大规 模集成电路二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文主要是对 NPN 晶体管的设计,通过对晶体管放大倍数,击穿电压的取值设置,确定所制 造的晶体管的基区、发射区和集电区的掺杂浓度以及结深的大小。再通过结深来确定实验时 扩散的时间等具体操作参数,从而

3、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更加深入理解晶体管结构,理解发 射区和基区浓度对放大倍数的影响,基电区浓度和反向击穿电压的关系。三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1,实验目标:制作纵向NPN晶体管,选择P型衬底,晶体管放大倍数为10-100倍,击穿电压 BV 为 60-80 VCBO2,实验原理(一), NPN 晶体管纵向结构示意图(二),设计原则 发射区 重掺杂减小基极电流和发射区串联电阻 对于 npn 管发射区用 As 掺杂 金属硅化物作为发射极 集电区 外集电区设计:减小面积,掺杂浓度低,减小寄生电容 子集电区设计:高掺杂,以减小集电区电阻 正集电区设计,优化考虑晶体管的放大特性和雪崩倍增效应,从而达到所需要

4、的晶体 管。【1】 基区 外基区重掺杂来降低外基区相关的电容电阻尽管小 外基区不能扩散入本征基区外基区对E-B结,B-C结反向击穿电压的影响应降到最低三),版图设计100.806.000.5011.50g 0. B0纟 纟0.70三)掺杂浓度对各种参数的影响根据公式0 =0n 2 D N LieBnBEpE【 1】n 2 DieE pEWBJ p dxp0小电流情况下:0=0n 2 D N Li e Bn-BE p En 2 D N W ieE pE B B曲线【2】其中假设认为是深发射区,W =0.1umB(切辻 CES?-=qoE.seExo.Es图1 少子迁由上图可知在我们所选定浓度下有

5、D / D =卩 / 卩 1.8 nB nE nB nE心 心 o o 3 1 30 0 3 1 e3 1: n (m3USiE+171E+18】E+19IE+20Doping concentration (cm). _H图 2少子扩散长度与掺杂浓度之间关系【 1】由图 2 可知,在所选掺杂浓度和基区宽度L W = 0.40.1 = 4p EBMWAUHL 总 u daPUFq -upeddv140120100_ p-lype silicon80IE+18IE+19Doping concentration (cm,)图 3能带宽度变化随浓度之间关系【1】由图3 可知,室温时,在选定的浓度和基区

6、宽度情况下n 2.;n 2 = exp AE- AE )/kT 0.24ieBieEgBgE由以上数据可得放大倍数 B = 0.24 x 1.7 x 50 x 4 = 81 .60由此可见,理论上该掺杂浓度和基区宽度的选择满足设计要求,放大倍数在60-100倍之内反向击穿电压: BV= V + BV ( BV近似取 10V)C B O ptE B OEBO十亠qN (N + N )而有V = b b c W 2【3】 pt2 NBsC取反向击穿电压为 60V代入数据可得:N =8.53 X 1017 cm -3C四 参考文献1】 陈星弼 张庆中 编著 晶体管原理与设计(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 YUAN TAUR TAK H.NING 著 FUNDEMENTALS OF MODERN VLSI DEVICES3】 刘恩科,朱秉升,罗晋升编著。半导体物理学(第七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