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我不耍赖皮_苏教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3925163 上传时间:2022-09-17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13.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我不耍赖皮_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我不耍赖皮_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我不耍赖皮_苏教版(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我不耍赖皮苏教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果仅仅停留在空洞的说教、乏味的灌输上 ,那么很难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 ,更难以使他们认同、内化这些道德认识。久而久之 ,便会造成学生漠不关心、麻木不仁、无动于衷等不良的情感品质。而为了应付 ,他们学会了说的是一套 ,做的又是另一套。这种知行不一的现状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一个对思想品德教育的内省、认同、内化过程 ,即体验的过程。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体验的习惯和能力。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作了努力:一、创设情境 ,丰富情感体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情感在人的实

2、践活动中起着巨大作用。“情以物迁 ,辞以情发 ,只有受到环境、事物、气氛的感染时 ,人才会产生相应的情感。教师创设生动的场景 ,制造特定的气氛能引发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 ,有利于学生逐渐完成从情到理的深化。恰当运用传统和现代的教学媒体 ,有助于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情境的创设及学生情感体验的获得。 如新课伊始 ,我先让学生观看课前抓拍的录像。源于他们生活的真实的情景再现 ,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们的心 ,接下去的教学也就得心应手、水到渠成了。此外 ,老师还可以通过两难问题设置疑境 ,激发学生的同感体验。如第二课时的小小辩论赛 ,我先向学生们亮出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 ,激起他们的表达欲望。接着把学生分成两方正

3、方、反方 ,组织他们展开讨论。而这时 ,我重点不是去判断学生辩论的胜负 ,而重在引导孩子们体会规那么的重要性以及辩论时应该遵守的规那么。多姿多彩的生活为小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通过讨论交流 ,学生间的相互说服、教育 ,把学生原有的表层情感体验引向比拟丰富的、鲜明的、深刻的生活情感体验。二、 借助实践 ,积淀情感体验。体验往往是在实践中获得的 ,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开放课堂教学场所。开展实践型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课前我布置学生观察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不遵守规那么的现象 ,了解这些行为带来的后果。在第二课时的辩论时 ,学生们就不会大眼瞪小眼 ,一定会摆事实、讲道理 ,滔滔不绝 ,据理力争。让学生从这些真

4、实的生活集锦中体会到自觉遵守规那么的重要性 ,懂得不遵守规那么会给自己、家人、他人和公众带来伤害 ,从而增强自觉遵守规那么的意识。实践型品德与社会课在强化情感、行为目标的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道德意志 ,使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实效得到了切实提高。我觉得 ,体验学习是学生开展中必须运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和必须掌握的一种学习方法。它能使学生丰富人生经历 ,学会从体验中认识世界 ,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说体验是道德的可持续开展 ,甚至是人的可持续开展的源泉。最后 ,我要说 ,我们的老师应该真正把每一位学生当作具有完整生命的独立的个体来看待 ,尊重他们的人格 ,尊重他们独到的见解。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成为德育概

5、念的呈现者、对话的倾听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纪律的管理者 ,更要成为成长道路上的同伴 ,成为信息的重组者、动态生成的推进者。做到心中有案 ,行中无案 ,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 ,真正溶入于互动的课堂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 ,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 ,把握促使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灵活驾驭教学过程 ,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 ,使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 ,使师生双方取得“双赢 ,使课堂充满和谐的气氛。当然 ,我的教学设计还存在很多的缺乏 ,如有些课前拍摄的录像可以用游戏的形式当堂再现 ,课前的准备可以再充分些 ,教师的导语应该再精练些这些我都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 ,不断完善 ,不断提高。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