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的实验设计提高课堂效率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3923568 上传时间:2022-08-0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理的实验设计提高课堂效率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合理的实验设计提高课堂效率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合理的实验设计提高课堂效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理的实验设计提高课堂效率(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合理的实验设计 提高课堂效率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教学反思2013年11月,笔者参加了隆林各族自治县中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并获得了一等奖。笔者就这节课的作以下总结和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主要包括“药品的选择”、“反应的原理”、“装置的选择”及“自制装置的展示”几个环节。其中,“药品的选择” 、“装置的选择”既是难点,也是重点。本节教学的设计理念是“合理引入、主动参与、才艺展示”,从而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善于思考、勇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对比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用生活中的物体自制一套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让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一、 合理的引入在引入时

2、,笔者拿出了一瓶可口可乐向学生们展示并喝了一口,问学生喜欢不喜欢喝这种饮料,学生回答说喜欢,“为什么喜欢?”“因为里面有气体喝起来感觉很刺激很舒服。”接着笔者就告诉学生们这里面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广泛,那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如何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这个引入贴近生活,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就引导学生列举能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如:木炭的燃烧、碳还原氧化铜、蜡烛的燃烧、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等等。然后笔者就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反应是否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通过笔者演示蜡烛的燃烧,这个实验不太适合学生分组探究,因为不太直观,从而不易得出结论,所以需要老师演示和引导分析。学

3、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知道木炭和蜡烛的燃烧不适合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因是无法收集气体。二、学生的实验探究对于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石灰石和盐酸反应及石灰石和硫酸的反应哪一个适合用于实验室二氧化碳的制取,笔者给学生们进行分组实验,56人一组,仪器主要是试管。通过对比反应的速度,学生很快就能得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最佳药品。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不但培养他们的动手和观察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这样的探究对知识的获得更有效。实验的装置的确定也是这节课的一个重点。对于发生装置的选择,笔者让学生分析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与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气体发生装置为什么不同,从而得出气体发生装置主要

4、由反应物的状态和条件确定。然后组装时,笔者用硬纸板剪出各种常见的仪器,然后让学生分析和选择,并把选出的仪器模型组装一套装置。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最后,在家庭小实验环节,笔者让学生自己找生活中的物品组装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很多学生都能完成,而且还很有创造性,比如有学生用医院打点滴的器材做了一套装置,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更让学生对本节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和巩固。三、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在实验装置的确定环节,学生讨论结束后,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提供足够的实验器材让学生选择。于是笔者用多媒体辅助,用一个Flash文件让学生从上面选出仪器组合一套自己的二氧化碳制取

5、装置,并能说出装置的优点。然后让学生上来自己通过鼠标点击仪器组合。这是个动画文件,当学生选择装置正确时,能展示制取二氧化碳动态过程,但如果装置不正确时,还能以动画的方式提示错误的原因。学生对此文件非常的感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氛围。最后,学生自制装置的成果展示,笔者也是通过PPT图片展示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这样比实物展示要节省时间。四、 严密的课堂过程笔者这节课从新课的引入,到每个知识点的揭示,每个环节都很自然,一个环节和一个环节紧密扣在一起。新课的引入,笔者用可口可乐这种学生们常喝的饮料引入,贴近生活,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为后面的知识作铺垫。在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时,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二

6、氧化碳的性质知识,所以还不知道二氧化碳的溶解性。但笔者告诉学生收集二氧化碳不能用排水法,学生会问:“为什么?”这个时候笔者就用可乐里有很多二氧化碳气体的这个事实让学生知道二氧化碳的溶解性了。在学生对药品的选择实验探究结束后,就马上让学生就探究出的药品来选择一套发生装置。这样课堂就显得严密精当,脉络清晰,各个环节紧密相连,知识步步紧扣。五、 成果展示成果的展示能从分激发学生探究的精神。这是对学生能力的肯定,对学生学习兴趣、实验创新的培养有很好的作用,也充分体现了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以上是笔者这节课的一些亮点,当然本节课也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说内容太多,节奏太快,有的学生跟不上等。总体上来说,这节课还是很成功的,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符合现代教学理念,教学效果很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