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四下语文23课教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3921159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四下语文23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四下语文23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四下语文23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四下语文23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四下语文23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四下语文23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四下语文23课教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四下语文23课教案 这三篇都是以写景为主的古诗词,语言凝练优美,描写生动逼真,使人读后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大自然真是真是多姿多彩,令人神往。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人教四下语文23课教案,供大家参考。 人教四下语文23课教案1 【学习目标】 1、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解释理解词义。 2、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3、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4、诵读中体会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一、激趣导入 1、导语: 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

2、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 根据学生课堂反应,教师提示:一个称“诗仙”,一个称“诗圣” 2、揭题: 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生在可能会背要学习的这首,应该表扬,且可顺势揭题。) 二、释题,简介背景 1、读题,看解释,结合插图,教师介绍背景。 2、引语: “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三、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自由读诗,并根据解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尽:完。 独去闲:可以交换词序解释,悠闲地独自离去了。 2、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四、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读。 2、讨论: 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望洞庭

3、一、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出示教学挂图。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禹锡是怎么描写的。 (板书诗题) 二、自由吟读 1、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解,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2、教师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引导集体理解。 三、指名朗读,同桌间逐句说说意思 1、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2、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用镜子比喻水面的明净光亮,似乎并没有奇特之处,同学的作文中也常常这样描写,这里让人感到新颖的是用“未磨”的镜子来比喻月光下的湖面。湖面上略带水雾,在月光映照下,呈现一种别有情致的

4、朦胧的美,所以诗人不说它像明镜,而说它像“未磨”的镜,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是屹立在洞庭湖中最有名的一座山,如此壮阔的山水,只因是遥看,所以才像“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单从一只白银盘里安放一颗青螺来看,就是一件设色淡雅、造型精致的艺术品了,再用它来比喻洞庭湖中屹立着一座君山,真是把天造地设的大自然景象缩小成陈设在几案之上的珍奇盆景了。 四、引导赏析 1、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2、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手法。 3、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交流课外积累 1、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2、布置课外作业,继续去搜集。 3

5、、下节课(或者语文活动课)上进行交流。 六、练习 任选一首,想象景致,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画,并配上诗句。 第二课时 忆江南 一、复习导入 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1、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 2、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解释理解意思。 3、指名看图说出意思。诵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 “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 旧:从前。 曾:曾经。 谙:熟悉。 胜:超过,胜过。 4、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

6、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整首词的意思。 三、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四、教师小结 诗一开头,诗人先说:“江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那么,说江南好,是听别人说,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 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经,我对江南的风景是那么熟悉,那么了解。 江南风景好在哪里?可先让学生来回答。 教师最后归纳: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暖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的映照,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更显出江水碧绿。“蓝”字形容春水深碧。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诗人的记忆里,所以词的结尾说江南风景这样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五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1、朗读的感情基调: 饱含深情的回忆之情。 2、语调处理: 一、二句要有昂扬的.,再转入舒缓回忆,“日出”句声调高昂,“春来”句声调柔和平缓,最后一句声调稍抬高,仿佛是自问,又像是问他人,“能不”语气要果断、坚定。 3、在熟读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六、抄写或默写 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人教四下语文23课教案2 【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诗词描绘的画面,体会的思想感情。 3、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4、搜集相关资料,激发学生积累古诗词的热情。 【学习重、难点】 1、重点: 背诵诗词,了解意

8、思,想象意境,体会感情。 2、难点: 读诗词,想意境,感悟语言美。 【教学设计思路】 这三篇都是以写景为主的古诗词,语言凝练优美,描写生动逼真,使人读后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大自然真是真是多姿多彩,令人神往。在教学本课时,以读为主,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深入研读,边读边想象画面,品味语言,学习表达情意的方法。 【教学方法】 采取“像”、“读”、“议”、“诵”相结合,用音像激起兴趣,通过朗读.,在讨论中品味语言,探讨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诗人的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9、 一、谈话激趣 祖国的山水是如此的美丽。阅读本单元课文,我们将随做一次愉快旅行,体会他们对山水的热爱之情,同时,学习遣词造句的技巧和表达情意的方法。 二、导入独坐敬亭山 一千多年前,大诗人李白秋游.省的敬亭山,看到敬亭山的景色,李白感怀身世,自己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饱尝人间的心酸,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者自己,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刻,他觉得自己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因此写下本诗。 学生自读课文,读通读顺,交流相关资料。 三、初读理解 帮助学生复习理解诗词的方法: 1、看插图晓大意。 2、看解释

10、联系上下文。 3、查字、词典选解释。 用自己的画说说从插图看到了什么?强调“厌”的古今不同意。大致说出词意后,再读古诗,读流利读准确。 四、感悟意境 熟读(回读)古诗,创设意境 :学生齐读古诗,并想象,如你是大诗人李白,在敬亭山,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找出与孤相同意义的词,让学生体会出李白的孤独并朗读出来。 解决思考题: 李白看到了: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想到了: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感情朗读:让学生读出“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幽静。 五、学科拓展 要求: 学生只要基本体现诗意,布局合理就可以了,不做太高要求。 用自己手中的笔在白纸画出“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画

11、面。 作简笔画。背诵李白的其他诗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第一首诗。 2、指名说诗句意思。 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潮来之前人和江的词句,了解到人很多,江很静。 二、自主协作学习第二三首诗词 1、初读感知。 2、了解,理解诗题。 3、组织学生,指导教学。 1、学生互相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白居易的资料,教师补充。 2、根据解释理解诗题。 3、理解诗句大意,同方法学古诗。 4、品读悟哲理。 5、熟读成诵。 三、品味语言 学完了课文,课文的语言的确很美,再读课文,划出自己认为美的句子。 1、学生读课文,划句子。 2、学生读划出的句子,并说明美的理由。

12、3、师生共同品读,感受句子的语言美和形象美。 四、积累 1、老师说词语意思。 2、进行词语运用练习。 1、学生抢答。 2、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汇报。 3、师生共同评价。 五、总结写作手法 1、表达方面,我们能向课文学习什么? 2、教师总结: 善于观察,在观察时抓住特点。 按照一定的顺序把观察到的材料积累起来。 学着运用侧面描写。 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1、学生畅所欲言。 2、学生边讨论边自由读,然后选派代表汇报。 人教四下语文23课教案3 【学习目标】 1、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解释理解词义。 2、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3、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4、诵读中体

13、会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古代诗人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写景抒情的诗词,今天来学习其中三首。 二、学习诗句 1、提示学习方法和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看注解理解词义。 连起来说说每句话的意思中。 反复朗读,体会诗人当时的情感。 2、学生自学,再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启发,然后在班上集体交流,逐首理解。 三、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惑 四、教师小结(阅读古诗的基本方法) 第二课时 一、指名分别朗读三首诗词 二、比较学习 1、引导比较异同: 师:三首诗词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不同之处又是什么? 2、学生按上述要求进行自学思考,做好发言的准备。 3、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三、引导归纳 1、相同点: 诗人都在描写一处景物,在描绘景物的同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