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 不以 贫 为耻 反以 贫 为荣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3919364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准扶贫 不以 贫 为耻 反以 贫 为荣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精准扶贫 不以 贫 为耻 反以 贫 为荣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准扶贫 不以 贫 为耻 反以 贫 为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准扶贫 不以 贫 为耻 反以 贫 为荣(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精准扶贫不以 贫 为耻 反以 贫为荣 精准扶贫:不以“贫”为耻,反以“贫”为荣.22-5-22公务员与事业单位 来源|点点媒,话说镇巴等 当前,某村里搞扶贫工作数据清洗民主评议,由各组组长组织群众参加会议,现场听到的满是争吵,争论,议论,一些贫困户为自己成为贫困感到无比光荣,脸上有光,有的没有争得贫困而羞言:我家比他家还穷呢。 在当前,一些人以当选贫困户为荣,无非是想依靠扶贫政策,不劳而获得钱物补助。如此,不论你客观原因如何,在主观上,你志已穷。再精准的扶贫,也是扶有志脱贫之人,人人争当贫困户、不思进取、坐享其成绝非扶贫攻坚工作的本意。 一些贫困户为自己成为贫困

2、感到无比光荣,脸上有光,有的没有争得贫困而羞言:我家比他家还穷呢。在人人争当贫困户的环境中,贫困成为不知羞耻的文化怪异,势必渐渐稀释着人穷志不穷的精神之源,无形培育了不思进取、坐享其成的无庸之人,导致的将是急速堕落的循环贫困。原本儿女应尽孝道,爹娘安静养老的一些人家,却在扶贫政策面前,有的昧着良心沉默,不认爹娘,有的却想办法为爹娘争个贫困户,把孝老的责任推给政府,转推扶贫干部,村干部。贫困的原因有多种,但要真正消除贫困,势必也要预防不以“贫”为耻的贫困心理。 在到村组走访中,听到群众心声的同时,听得最多的是却是群众对扶贫的怨气。在走访的群众中,几乎人人都说扶贫不公平,都在哭穷,有的住着宽阔的房

3、屋里,家里有着小轿车,却说自己从来没得到政府送来的米、油等照顾,欠了不少的帐,算下来,自己最贫困,自己应该得到政府的照顾。 有的贫困户家有儿女几个,儿女住家家大房大屋,把父母的户口拨开,让父母住在黑湫湫的老屋里,父母独立为户,年老体蓑,无收入来源,美其名曰:贫困户。良心跑哪里去了,帮扶干部对贫困户不是亲娘胜似亲娘,不是买油就是买米,甚至有的地方给贫困户买牛买鸡买羊给贫困户。于是催生了人人哭穷,人人争当贫困户,“要懒懒到底,政府来兜底”,“到懒不懒,政府不管”,不以“贫”为耻,反以“贫”为荣的贫困文化。 如果你是真的贫困户,希望你振作起来,学技术、学经营、勤劳作、善持家,政府帮一把,自己蹬一脚,力争早日摆脱贫困; 如果你不是贫困户,希望你和大多数人一样,关爱弱势群体,积极帮扶贫困,小善积成大德,助人度过难关。 扶贫先扶志,否则永远扶不起来,精神贫困比物质贫困更可怕。一个人的物质贫困可能只是一时,但精神贫困可能伴随一生。 想办法努力奋斗才能彻底改变贫困现实,争当贫困户不是啥光彩事,只能永远处在贫困层,会毁了一生脱贫的斗志,更会毁了一家人甚至子子孙孙的未来。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