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之于逻辑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3918722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9.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概念之于逻辑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概念之于逻辑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概念之于逻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概念之于逻辑(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概念之于逻辑逻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来说,逻辑既指思维的规律,也指研究思维规律的学科 即逻辑学;广义上来说,逻辑泛指规律,包括思维规律和客观规律。从狭义来讲,逻辑就是 指形式逻辑或抽象逻辑,是指人的抽象思维的逻辑;而广义来讲,逻辑还包括具象逻辑,即 人的整体思维的逻辑。而在这里“概念之于逻辑”之中所提到的“逻辑”,我将它定义为狭 义上的逻辑之中的“思维的规律”。除了“逻辑”,题目之中还有“概念”的定义需要特意 说明,这里所指的“概念”是指其在逻辑学之中的定义,即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 的思维形式。首先,需要明确地是,概念所反映的是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以及概念是一种思维形式。 关于“思

2、维对象”和“本质属性”,没有什么需要作出过多说明的,需要说明的是“思维形 式”,思维形式是什么?为什么说概念是一种思维形式?思维形式是指人们在思维过程中用 于反映现实的形式。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是不同的思维形式,具有不同结构的判断形式、 推理形式、证明形式也是不同的思维形式。同时,要注意的是,判断由概念组成,推理由判 断组成,所以概念是思维形式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概念有很多的分类:从概念所反映的事物 的数量来说,可以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从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来说,可以分为集 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正概念和负概念。单独概念是反映某一单个对象的概念;普遍概念是 反映某一类对象的概念。反映由同类

3、个体事物构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的概念就是集合概念; 不以由同类个体事物构成的整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就是非集合概念。根据概念所反映的事物 具有某种属性还是不具有某种属性区分正概念和负概念。概念有两个基本的逻辑特征:内涵 和外延。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外延是概念所反映的一类对象, 这些对象都具有概念的内涵所反映的属性;概念有不同的种类,各种概念之间存在着不同的 关系;概念是通过语词表达的,概念和语词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例如:“国 家”这一概念通过语词表现出来,其内涵包括:它是阶级社会中所特有的政治实体,是阶级 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统治阶级统治、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

4、是由军队、警察、监狱、 法庭、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组成的暴力统治机器等等;而“国家”的外延就是指古今中外的 一切国家。所以,可以这样说: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同时又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 的单元。其次,逻辑是指思维的规律,是对思维过程的抽象。思维是理性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 间接的、概括的反应。思维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通常意义上的思维,涉及所有 的认知或智力活动,它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 思维对事物的间接反映,是指它通过其他媒介作用认识客观事物,及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和经 验,已知的条件推测未知的事物。思维的概括性表现在它对一类事物非本质属性的摒弃和对

5、 其共同本质特征的反映。思维具有内容、逻辑形式和逻辑方法,内容是指反应到思维中的客 观事实,逻辑形式则是指其中的概念、判断和推理等,而思维的逻辑方法是指分析与综合、 归纳与演绎、从抽象上升为具体等。至此,关于题目之中的“概念”和“逻辑”都已经定义下来,接下来就是本文论证的主 体:“概念”相对于“逻辑”来说处于一种怎样的地位以及它为什么处于这样一种地位。本文论证的主要方向是:概念是既逻辑是起点又是逻辑的终点。为什么说概念是逻辑的起点?因为前文已经说过,逻辑是一种抽象思维或理性思维,是 一种高级思维,并且有别于感性思维。感性思维是依靠感官来判断事物,这就决定了这种思 维是注重表面现象。而抽象思维是

6、根据概念组成的命题,然后进行逻辑推理来得出结论。在 上面,我们已经知道,概念、判断、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组成判断,判断组成推理。 因而,概念是判断、推理与论证的基础,如果在概念上出了问题,就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和推 理,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所以说概念是逻辑的起点和源头。举例来说:有一条河,河岸边有猎人、狼、一个带两个男孩的男人和一个带两个女孩的 女人。如果猎人离开,狼就把所有的人全部吃掉,如果男人离开,女人就把她的两个小孩掐 死,如果女人离开同上。河里有一条船,船上只能坐两个人(附加条件:只有猎人,男人,女 人会划船)。问:这八个人如何过河(都在河一边,狼也算一个)。这是一道逻辑推理题,这道

7、 题的答案是:猎人先带狼过去,自己回来(对岸:狼);然后猎人带一个男孩过去,带狼回来(对 岸:男孩);接下来男人再带一个男孩过去,自己回来(对岸:两个男孩);然后男人和女人过去, 女人回来(对岸:男人和两个男孩);接下来猎人带狼过去,男人回来(对岸:猎人,狼和两个男 孩);然后男人和女人过去,女人回来(对岸:猎人,狼,男人和两个男孩);接着女人带一个女 孩过去,和男人回来(对岸:猎人,狼,女孩和两个男孩);再然后女人再带一个女孩过去,自己 回来(对岸:猎人,狼,两个女孩和两个男孩);最后男人和女人过去(对岸:猎人,狼,女人,两个 女孩,男人和两个男孩)。在这道题中,如果不知道狼吃掉所有人、女人

8、掐死她的孩子之中“吃 掉”和“掐死”的概念,那么最终得出的过河方法必然是错误的,所以说概念是逻辑的起点。那为什么又说概念是逻辑的终点呢?因为通过判断、推理与论证所获得的新认识,会形 成新的概念,在这个意义上,概念又是逻辑的终点。具体来说,这里要涉及到逻辑推理方法演绎法中的核心思维方式:三段论。三段论简单 来说,就是一种“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式的推理过程。其基本逻辑是:如果大前提 是什么,且小前提是大前提的一部分,那么小前提也是什么。比如,著名的“苏格拉底三段 论”:(大前提)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结论)所以苏格拉底 是要死的。关于三段论还有一个实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9、,德军向法军猛烈进攻,法军为 了避开德军锐气,便将自己的部队隐藏了起来,德军一时失去了攻击目标。德军指挥官下令 侦察敌情。有一天,德军一名军官用望远镜搜索时,突然发现了前方慢慢地爬出了一只名贵 的波斯猫,懒洋洋地躺在那里晒太阳。于是德军军官根据波斯猫的出入地点,找到了法军指 挥所,并一举摧毁! 一只波斯猫竟然毁了一支部队,这是如何推理出来的?(大前提)法军 高级指挥官喜欢养名贵的波斯猫;(小前提)前方阵地有名贵的波斯猫;(结论)所以,前 方阵地可能有法军高级指挥官。(大前提)法军高级指挥官住在法军高级指挥所内;(小前 提)前方阵地可能有法军高级指挥官;(结论)所以,前方阵地也可能有法军高级指挥所! 在这个例子中,总共用了两次三段论,第二次三段论的结论“前方阵地可能有法军高级指挥 所”就是通过推理、判断之后形成的新的认识,而这个新认识让“前方”这个概念有了新的 内涵,“前方”不再是一个普通的,没有任何特别的地方,而是转变成了 “可能有法军高级 指挥所”的地方这样一个概念。总而言之,逻辑始于概念,也终于概念。概念之于逻辑,其地位既是起点,也是终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