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纲要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3917233 上传时间:2022-11-1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复习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考化学复习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考化学复习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考化学复习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考化学复习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复习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复习纲要(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化学复习纲要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1)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化合价) 1、 元素符号的意义:宏观:表示一种元素,微观: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如H:氢元素 一个氢原子但是加上系数,只表示微观,不表示宏观,如 2H表示 两个氢原子 因为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2、化学式的意义:宏观: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微观: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加上系数只表微观不表宏观。如: CO2 :二氧化碳气体 二氧化碳是有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有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而 2CO2 表示两个二氧化碳分子3、化

2、学符号中数字的含义前面 : 表示粒子的个数 如 两个钾原子 2K 三个水分子 3H2O 正上方: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如 Fe(+2)O 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右下角: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 如 CO2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右上角:离子所带电荷数 如 Mg2 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4、化合价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名 称铵 根氢氧根硝酸根硫酸根碳酸根磷酸根符 号NH4OHNO3SO4CO3PO4化合价+1-1-1-2-2-3离子NH4 OH NO3 SO42 CO32 PO43 +1 价K、Na、Ag、H ;+2价Ca、Mg、Ba、Zn、Hg ;+3价 Al ;+4价 Si ;+

3、5价 P O一般为-2价 ,Cl 一般为-1价,Cu有+1、+2价,+1价的铜一般叫亚铜,铁有+2、+3价,+2价的铁一般叫亚铁 ,常见原子团的符号和化合价5、离子符号的写法:离子的电荷数标在右上角,电荷的数值等于它对应的化合价阳离子:Na Mg2 Al3 、+ NH4+、Fe2+ Fe3+ Ca2+阴离子:2- OH S2- F- Cl- SO42- CO32- NO3 MnO4 MnO42(2)(2)物质的结构和组成(分子、原子、离子、元素、)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例如: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氯分子(Cl2)。保持CO2化学性质的最

4、小粒子是CO2分子;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物质由什么样的微粒组成就由什么微粒保持其化学性质。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错!一般的氢原子无中子)。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C原子质量的1/12。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它是一个比值。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在原子中: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不显电性)3

5、、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正电的离子叫作阳离子(即核内质子数多于核外电子数),如 Na Mg2 NH4 ;带负电的粒子叫作阴离子(核内质子数少于核外电子数) 如 Cl O2 SO42 等,在溶液中,阴离子和阳离子同时存在,且正、负电荷数目相等,所以溶液不显电性4、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的种类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即一种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或者核电荷数不同);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如Fe、Fe2+、Fe3+因核电荷数相同,都称为铁元素,但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也不同。地壳含量最

6、多的元素是O、 Si 、Al 、Fe 、Ca。最多金属与最多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Al2O3默写120号元素的符号和名称:符号: 名称: 5、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大部分固态非金属。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非金属气体单质如H2、O2、N2、Cl2等、共价化合物如CO2、H2O 等 。 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离子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或原子团)如NaCl、CaCl2、MgS、NaF、ZnSO4。构成氯酸钾的微粒是K+、ClO3-。287+176、原子结构示意图,核外电子总数等于核内质子数,如288+171

7、7号元素的氯原子,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7个电子容易得到一个电子离子结构示意图,核外电子总数不等于核内质子数,如 氯原子和氯离子由于核内质子数相等,所以是同种元素,但最外层电子数不相等,所以化学性质不一样7、元素、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元素 组成 物质 同类原子总称 构成 构成 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原子 构成 分子 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3)物质的简单分类 金属单质物 混合物 单质 非金属单质 物质种类 稀有气体 氧化物 质 纯净物 元素种类 酸 化合物 无机物 碱 有机物 盐 1、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

8、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 矿物(煤、石 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2、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 水银、 蓝矾都是纯净物 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3、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 氧气(液氧)、氢气、水银。4、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5、有

9、机物:含碳元素外的化合物(除CO、CO2 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 无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CO2 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6、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4)物质的变化及规律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2、物质的性质

10、(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3、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化合反应:.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 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置换反应: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溶液里的置换反应必须符合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11、 Cu Hg Ag Pt Au ( 按顺序背诵) 钾钙钠镁铝 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 金属位置越靠前的活动性越强,越易失去电子变为离子,反应速率越快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里的氢,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酸里的氢,跟酸不反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排在后面的金属跟排在前面的金属的盐溶液不反应。 注意:单质铁在置换反应中总是变为2价的亚铁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前后各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都保持不变。注意事项: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要考虑是否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中和反应属

12、于复分解反应。4、氧化性,还原性氧化性:物质得到氧的性质,还原性: 物质失去氧的性质,在一个反应中,有物质得到氧就有物质失去氧 。如在 Fe2O3+3CO2Fe+3CO2 Fe2O3 Fe , Fe2O3失去氧,被还原,做氧化剂,体现氧化性,发生还原反应CO CO2 ,CO得到氧,被氧化,做还原剂,体现还原性,发生氧化反应注意:得氧被氧化,失氧被还原。5、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或得到氧的化学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 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还原剂:在化学反应中得到氧的物质。常用的还原剂有H2 、CO、C等, 具有还原性。氧化剂:在化学反应中

13、提供氧的物质。常用的氧化剂有O2 ,Fe2O3等,具有氧化性。6、催化剂(触媒):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注意:二氧化锰只在氯酸钾分解的反应里作催化剂,在其他反应里可能不是催化剂7、书写化学方程式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各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不变)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化学式写正确,方程式要配平,条件箭头要标明。遵守二原则:一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随便臆造化学反应和化学式; 二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的各种原子数目必须相等(5)溶液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