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摘历史张伯苓的变与不变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3912992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文摘历史张伯苓的变与不变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文摘历史张伯苓的变与不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文摘历史张伯苓的变与不变(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张伯苓的变与不变受到甲午战败的刺激,张伯苓开始投身教育,“我乃决计献身于教育救国事业。”1919年,私立南开大学成立,作为私立学校,处于军阀混战时期,办学的困难是可以想象的,经费来源无从保障。这所后来闻名于世的大学就是靠张伯苓到处托钵化缘,一砖一瓦挣来的,缘于张伯苓懂得变通,如果没有他的变通,也就不会有今日的南开。他有一句名言:“用军阀的银子办教育,就如同拿大粪浇出鲜嫩的白菜是一个理儿。”懂得变通,找钱办学,他找出了艺术。周旋于军、政、官、商各界人士之间,使南开不但维持下来,并且逐年都有发展。在抗战前30余年的发展中,张伯苓为南开募集数百万资金,仅南开大学资产就增长到近三百万银元。张伯苓为创办

2、南开学校,长达半个世纪,筹款何止千万,但他把自己的工薪降到比一般教授还低的水平,一生过着俭朴的生活,不谋私利,凡属公款、公物一丝不取,南开的经费完全公开,每年的帐目都放在图书馆里,欢迎师生查看。这在贪污成风、贿赂盛行的旧中国实在是难能可贵的,更何况大部分的经费是他求爷爷告奶奶筹来的,即使揣一点到自己的腰包也不为过,但张伯苓在这点上就是一根筋,认死理,不会变通。他把钱用在刀刃上,兴建校舍种花植木,把荒僻的盐碱荒滩打扮成天津郊外的风景区。兴建舒适合用的半西式房屋作为教职员的住宅,但却没有计划用学校的经费替自己建一所“校长公寓”,而是住在毗郊贫民住宅区,被人称之为“贫民窟”。以致于张学良到天津拜访张伯苓时,所乘的汽车和随从,在张伯苓住宅附近的一条泥巴路面上转来转去,找不到张伯苓家的住处,却怎么也想不到那仅有两扇小门的小院子,便是张伯苓的“公馆”。坐“两条腿的十一号”汽车去开会更是被人们传为美谈。想想当今有些人秉承公家的东西“不拿白不拿,不吃白不吃”,“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原则,变着法子损公肥私,对照一生不知道对自己变通的张伯苓,心中是否有愧?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