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专题讲座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3912778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教育专题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环境教育专题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环境教育专题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环境教育专题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环境教育专题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教育专题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教育专题讲座(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教育专题讲座讲座题目:生态学的发展及其意义讲座目的: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使学生认识到在生态安全已经与国家安全同等重要的当今时代,这些不平凡的“地球村”的子民们,不仅是在保家卫国,他们更进一层地是在保卫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 ;是在保卫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是在保卫着所有生灵共同的家园;是在关注宇宙中这颗唯一有生命的行星的安危;是在拯救地球!讲座对象:全校学生讲座地点:操场讲座时间:2009.2.27人与人之间,无论古今中外,都有着许多怎么说也说不完的有关“爱”的故事。同样地,“爱”也存在于人与动物之间。在世界各地所矗立着的动物纪念碑,诸如:狗纪念碑、鸽纪念碑、奶牛纪念碑、海豚纪念碑、鳊鱼纪念

2、碑、狼纪念碑、驴纪念碑、鹿纪念碑、猪纪念碑、蟒蛇纪念碑、麻雀纪念碑、毛虫纪念碑等等,就是明证。人们为动物立碑,当然是为了表彰它们为人类作出的重大贡献。也可以说:这是人类承认了这些动物的生存价值和生命尊严,;是人类对环境伦理认识和行为的启蒙。人类已经开始把动物的生命看得与人类社会同胞的生命一样的重要,并给予了同样方式的爱。2001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就为那些生下来就是为实验“献身”的鼠、兔等动物立了一块“安灵碑”,以表示对这些可怜小动物的人文关怀。在纽约的动物园内,有一座“濒临灭绝物种公墓”,每年10月的最后一天,就在这里为在地球上灭绝了的那个物种竖立墓碑,一种动物刚灭绝,人们就为它树立

3、一块墓碑。可是,这几年,每年竖起的不只是一块,而是一排。1998年,在我国北京南郊大兴南海子的麋鹿苑内,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特殊的墓地世界灭绝动物墓地,墓地上有176块用石板制成的墓碑,象征性地代表着自工业革命以来,地球上灭绝了的或有可能灭绝的各种动物。这些墓碑曾以多米诺骨牌的方式竖立排列着,其中,145块已经一块压向一块地依次倒下。每一块墓碑上都刻着一个物种的名字及其灭绝的时间,最后一块倒下的是1999年灭绝的英国莱桑池蛙,紧接着的第146块似倒非倒、将倒而未倒的是仅产于我国长江的珍稀濒危动物白鳍豚。后面跟着的是朱鹮、华南虎、长臂猿、鲸类等一个个著名的濒危动物。在立着的30块墓碑中,倒数第三块

4、竟然是“人类”! 这块墓地警示人们,要保护大自然,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因为包括动物在内的所有生物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当物种灭绝的多米诺骨牌纷纷倒下的时候,人类能幸免吗?现在,这块墓地已经是青少年环境教育基地,每年清明,会有成千的中、小学生来这里扫墓,献上自制的小花圈及松枝柏叶,向已经在地球上永别了的野生动物朋友们凭吊致哀,企盼着那剩下的墓碑不要再继续倒下。立碑和扫墓,本是人类社会祭奠逝者的一种方式,是对故人的尊重、是对亲情的缅怀、是道德的宏扬、是伦理的体现。现在随着人类社会环境意识的提高、生态文明的推进,人们正在逐步地走出自我,把人世间的情感与爱心,不仅扩展到对已灭绝了的野生动物的追思与反省;

5、还努力延伸到对现在还存活着的种种生灵的关注与爱护。让它们能无所顾忌地与人类和平共处;让它们能自由地、安全地和人类一起,在大自然这个共同的家园里,生生不息。一 为野生动物修桥、铺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开始重视公路建设,并大规模地修筑高速公路。而公路建设必定会翻山越岭、穿林涉水。当人修的路挡住了野生动物的道,影响了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时,该怎么办呢?在加拿大的一些国家公园中,经常可以见到野生动物的专用通道或绿桥。这是因为在修建通过国家公园的公路时,环境工程师们就要首先调查大型动物季节性迁徙或为觅食而经常走过的路径,环境工程师称这样的路径为“兽道”。在兽道跨经公路的地方,就会同时在公路的下

6、面建设下穿通道,或是在公路的上面修筑上跨桥,两侧用铁丝网栅栏封闭,使动物只能沿着铁丝网,通过下穿通道或上跨桥安全地穿越公路。最初还会在通道的沿线撒放一些盐或食物,用以引导动物的迁徙行为。时间一长,动物就知道,这是自己固定而安全的可行之路了。 “十五”期间,我国将建设“八纵八横”的铁路网,穿越“世界屋脊”的青藏铁路便是其中的一条。为了不影响高原珍稀物种惯有的迁徙、觅食、繁殖等活动的习性,现在国家有关部门已经编制完成了“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通道专题规划报告”,要在沿铁路400km长的线路上规划设计动物通道33处,其中包括隧道通道3处,高在3米以上的桥梁通道17处。使青藏铁路成为中国第一条注重生态保

7、护的铁路。2002年6月,在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施工路段,为了让怀有身孕的雌性藏羚羊顺利地通过铁路建设工地到产仔地分娩,毅然停工四天,为雌性藏羚羊让道。那几天,民工和施工机械都远远撒离工地,同时拔掉让藏羚羊警觉和恐惧的彩旗。由于工地暂时恢复了宁静,胆小的雌性藏羚羊才平安而成群的通过。前往祖传而特定的可可西里腹地卓乃湖及太阳湖一带的产仔地,准备当妈妈了。青藏铁路的决策者,特别是众多的建设者们,要在环境恶劣的高原地带劳作,已是十分不易。如今却为动物而停工。表明:在开发西部、发展人类经济的同时,也惦记着该地区的动物,把它们当作自己的同类,一样地予以关爱、呵护、投资、出力; 既建人路,又修兽道,还照顾

8、着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生活习性和子嗣的延续。 这样的环境伦理素养与环境道德行为是多么地令人钦佩! 面对如此感人的事实,少数为高额利润所驱使,到可可西里去杀戮藏羚羊的偷猎者,应该放下屠刀了吧。同样的事例还可以举出许多。如:2002年3月12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陕西省林业厅签署了一份协议陕西秦岭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和通道建设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并提供资金115万元,在大熊猫栖息地之间建立5个走廊带。过去,我国虽然建立了很多大熊猫保护区,但逐步被人类生活及工业区域的发展所隔断,使已有的保护区大多互不相联,大熊猫种群被人为地分割,缺少交流,不利于大熊猫的长期存活。现在好了,不久,大熊猫就可以随意

9、走动在专门为它们建造的“走廊带”上,开心地去“探亲访友”了。另外,世界各地都还设有鸟路(澳大利亚);鹿路(加拿大、美国);象路(南非);蛇路(美国);海龟路(澳大利亚);熊隧道(保加利亚);蟾蜍隧道(英国)等,真是不一而足。有些地方的政府或民间团体,虽为动物修了专门的通路,请其改道而行,它们就是不理不睬。在这种情况下,多数是政府“投降”,在路边树立路标,要求过往司机减速或绕道。 二 外国的蛙,真幸运说起蛙,那是中国人挺喜欢吃的佳肴,曾美其名曰“田鸡”。90年代初期,对蛙的经营已经达到了捕杀、收集、贩运、批发、销售、“一条龙”、“流水线”的规模。据那时的媒体报道(广州日报,1996年8月30日第

10、三版)武汉市日售青蛙8万多吨。现在,由于多种原因,蛙已濒临绝迹,成了我国的二级保护动物。可是在外国,蛙,真是幸运多了。最有名的事例就是2000年在澳大利亚悉尼市举办的第26届奥运会,在会场建设过程中保护绿金铃蛙的故事。2000年奥运会的会址选建在悉尼附近的家树湾(homebush Bay)。过去这里曾是一片沼泽丛林。1988年,已在此地区建成一个公园和州体育中心。在争办奥运时,计划在此基础上建立奥林匹克公园。提出“绿色奥运”的口号,赢得了当年奥委会执委们的惊叹和赞许,成为悉尼在最后的申办中险胜北京的重要法宝。家树湾虽经建设,但还残留着一些湿地、沼泽、灌木丛林,是一些鸟类和动物的栖息地。其中有的

11、是濒临灭绝珍稀物种, 如绿金钤蛙就是其中之一。 这种仅姆指般长短、具黄绿斑纹、跳跃力极强、鸣声如铃的小蛙,曾经是澳大利亚境内一种颇为常见的两栖类动物,但后来日渐稀少,在20多年前已不见踪影。但到1992年,却在家树湾的废砖坑中重新发现,被列为保护动物。当然,这一片废砖坑地带就成了绿金铃蛙的栖息地。悉尼奥运申办成功以后,组委会按计划要在这一地带修建网球比赛场和园形露天比赛场,并已部分动工。这时,若要保护绿金铃蛙及其栖息地,就要改变已经制定好的奥运村规划,而且还要对已施工建设的部分进行清理,把修建的混凝土排水系统全部拆除还原成早先的湿地;还要集中处理好建筑垃圾。而这一切的费用是1.7亿美元。在当的

12、居民和环保组织的提醒与抗议下,1998年,组委会为保护濒危物种而向绿金铃蛙作了妥协,确认要对绿金铃蛙要给予特殊保护,决不使绿金铃蛙的栖息地遭受破坏。悉尼的蛙真幸运,它们没有因奥运会这样大的事情而丧失自己栖息的家园,也没有因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诱人的商业利润而被人类侵扰与伤害。这件事不仅成为“绿色奥运”的典范,也成为澳大利亚人民的骄傲。直到奥运会结束,还有许多志愿人员继续关注着绿金铃蛙的伊甸园,保护着它们的生存空间。不仅是悉尼的蛙能受到人类的关爱,在其它许多国家,也有着护蛙的非凡举措。因为蛙是两栖类动物,多数种类的成体喜欢生活在有水源附近的草丛、树林或洞穴之中。 但它们的生命是要从水中开始的。必须要

13、在水中产卵、受精、孵化、变态,才能长成小蛙。如果人类的公路恰恰修建在丛林、草地与河川、沼泽、池塘之间,那么,到了每年蛙的繁殖季节,成熟了的蛙们就会成群结队地横穿公路,到有水的地方交配、产卵。它们对公路上的危险全然不知。迂上过往车辆,必被碾得粉身碎骨! 这当然是崇尚环境伦理国度里的人们所不愿见到的现实。教青蛙过马路吧,好像有点困难! 封闭公路,却简而易行。捷克的布尔诺市,1999年3月29日起,就将一条水塘边的公路封闭了三天,所有车辆都要为素有农作物“忠实卫士”之称的青蛙“过街”绕道而行。在瑞士的一些地方也有类似的做法。在德国的有些地方,每到春暧时节,当地政府就会在青蛙经常通过的路段上竖起很显眼

14、的绿色三角形路标,上面画了个大青蛙,写道:“当心青蛙穿过公路!”, 并有一批志愿者日夜轮流放哨,防止车辆压死青蛙。在法国东部的沿河公路旁,约有几万只青蛙生活在那里,当地政府专为青蛙在公路的两边挖了防护深沟,并修筑了12条地下隧道,利用人蛙分道的方法,维护着青蛙的交通安全。这样不仅方便了成年的青蛙安全地抵达繁殖地去生儿育女;也便于在水环境中出生的小蛙到外面的世界观光、谋生。想想我国的青蛙,要是它们再“进化”一点,说不准会考虑“移民”哩!三。我国为保护野生动物而献出宝贵生命的人徐秀娟,1964年出生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札龙乡一个贫苦的满族家庭。父亲是我国第一个人工孵化、驯养丹顶鹤的民间能手。自幼与家

15、人一起爱鹤养鹤、与鹤儿为伴。丹顶鹤是世界珍禽,在生物学的分类系统中属鸟纲、鹤科,俗名“仙鹤”,是大型涉禽。体长1.2米以上,体羽主要为白色。喉、颊和颈暗褐色。尾短,啄、颈和腿都长。头顶呈朱红色。飞羽黑色,两羽折迭时,覆盖着白色的短尾,常被误认为是尾羽。鸣声响亮,飞翔力强。常涉于近水浅滩,食各种小动物,兼食水草和谷类。主产于我国黑龙江省及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东部和朝鲜;每年到长江下游一带越冬。在地球上曾经生存过的160万种鸟类中,鹤类只有15种,其中7种已经灭绝。为此,丹顶鹤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由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独特的生态环境,受到了美丽丹顶鹤的青睐,1979年,国家决定在齐齐哈尔的札龙建立我国

16、最大的丹顶鹤等珍禽自然保护区。徐秀娟的父亲就在这个保护区工作。1981年,徐秀娟因学校停办中途辍学而来到她老爸工作的札龙自然保护区任鹤类饲养员。她每天像幼儿园的阿姨照顾着小朋友一样地照顾着小鹤儿。由于她出色的工作,她饲养的小鹤成活率达100%;而且经过驯化了的小鹤能听她的指挥起舞、飞腾。从此保护区名声大振,国内外宾客纷至沓来。江苏省苏北沿海滩涂是我国最大的丹顶鹤越冬栖息地。现在每年前来越冬的丹顶鹤约占全世界丹顶鹤野生种群的70%左右。1986年,刚成立不久的盐城珍禽自然保护区听说札龙有个实践经验丰富的养鹤姑娘,于是不远千里找上门来,邀请徐秀娟共同创业。希望能在南方建立一个不迁徙的丹顶鹤养殖基地,为珍稀濒危的丹顶鹤提供新的生存空间。这是中国的需要,是一项受到世界关注的创新课题。在父亲的嘱托、老师的期望、同事及同学们的祝福中,徐秀娟紧抱着人造革包里装着的三只丹顶鹤蛋这不仅是海拉尔军马场送给盐城保护区的礼物,也是盐城保护区对徐秀娟前来创业的一番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