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3911751 上传时间:2024-03-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3、学习这篇课文一事一议,从一个具体的事例发现一个道理的写法。过程与方法1、 课前查阅、收集关于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故事、文章。2、 在这堂课上抓住“这算什么老师我最好的老师”这一情感冲突,设计两个主要的板块:欲扬先抑感受“气愤”和峰回路转深感“佩服”。在学习中,充分利用情感这一平台,读找体会重点词句,拓展写话,接受和建立新的价值观。3、 运用感性手段引导学生体会抽象的科学精神,比如:用感情朗读还原当时情境,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验与想

2、象,在情境中感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教学重难点】重点: 探究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师的原因。难点:体会到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设计理念】凸显语文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努力用活教材,通过感悟朗读,拓展补白等方式,提升语文阅读的广度与深度。【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2、师生搜集关于不迷信权威的科学事例。【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板书“最好的老师”,说一说,你心目中最好的老师应该是怎样的?(认真负责,知识面广,严格要求,关

3、心学生)2、师: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好老师的标准, “作家大卫.欧文认为谁是他最好的老师啊?”(生:“怀特森先生”。)3、这节课,咱们跟着作者走近这位最好的老师。(板书课题)4、读题目,质疑。我们应从哪些问题入手去读懂这篇课文呢?请读读导读。二、整体感知,初步理解“最好”出示自学要求1、自由读课文,难读的词语多读几遍,还可以画出同学容易读错的词。2、速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划出课文的中心句。三、再读课文,走近“最好的老师?”、看来作者认为最好的老师就是科学老师怀特森先生。但作者一开始就这么认为吗?出示句子: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言外之意就

4、是怀特森根本称不上是老师。2、怀特森先生究竟做了什么让我们这么生气,这么气愤?默读课文,划出相关句子,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3、学生交流。重点感悟读句子: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四、细读课文,走进“最好的老师”1、怀特森先生的种种举动真是让人出乎意料,不可思议,但就是这样一位最初在我心目中不可理喻的老师,居然成了我心中“最好的老师”,他是用怎样的教导让我们明白了原委,改变了看法呢?默读课文第5-7自然段,然后学着用怀特森的语气解释给你的同桌听,化解下我们之前的气愤。2、听了怀特森先生的解释,你们还气愤吗?师小结:同学们,书读到这里,我们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老师?(个性十足、教学方法独特的老师。)与其

5、说他个性十足,不如说他用心良苦。他如此用心,到底教会了我们什么呢?请大家静下心来,读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划出有关句子,随时记录你的感受,一会交流。4、交流汇报:体会“最好“5、总结:怀特森先生用这么一种出人意料的举动,独具匠心的教学方法,让他的学生懂得( )。6、师质疑:那是不是要求我们就不要相信书本,相信权威了呢?(并不是一味的怀疑,一旦你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是需要用充分的理由和根据去证明它的。)古今中外,善于发现问题并研究问题的人往往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也正是如此,才有了社会的不断进步。你知道哪些事例?7、(生交流)8、迁移延伸阅读嗅苹果,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读后交流自己的体会。嗅

6、苹果笑容可掬的苏格拉底让大家坐下来,随后取出一个苹果。他用手指捏着,慢慢地从每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同学们集中精力,注意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苹果举起来左右晃了晃,问:“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气味儿?”有一位同学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香味!”苏格拉底再次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座位旁边走过,边走边叮嘱:“请同学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稍停,苏格拉底第三次从讲台走到学生们中间,让每一个学生再嗅一嗅苹果的气味。经过三次“嗅一嗅”之后,除一个学生外,其他学生都举起了手,都说闻到了苹果的香味。那位没举手的学生环顾周围看了看,觉得一

7、定是自己错了,于是也随波逐流地赶紧举起了手。苏格拉底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举起苹果缓缓地说:“非常遗憾,这是一枚假苹果,什么味儿也没有。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蜜蜂发音靠的是翅膀振动这个被列入我国小学教材的生物学“常识”,被一位名叫聂利的12岁小学生用实验推翻。聂利为此撰写的论文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银奖和高士其科普专项奖。这一科学发现出自一名年仅12岁的小学生之手,确实难能可贵!无数生物学家没有发现的自然奥秘,小小的聂利发现了;成年人没有怀疑过的来自书本的“定论”,聂利把它推翻了。人民日报的报道说,聂利的发现过程并不复杂:她先是偶然发现翅膀不振动(或被剪下双翅)的蜜

8、蜂仍然嗡嗡叫个不停,然后用放大镜观察了一个多月,终于找到了蜜蜂的发声器官。如同许多重大科学发现一样,发现过程本身也许并不曲折,关键在于发现者是否勇于向“定论”提出质疑,向科学权威提出挑战。体现在聂利身上的离经叛道和勇于怀疑的精神,比“蜜蜂的发声器官”这个发现本身更为可贵。五、重读课文,赞美“最好的老师”1、同学们,怀特森先生用了如此独特的、巧妙的方法教会了学生求真务实,不愧是一位(齐读课题)。这就是老师教给我们的全部,这就是老师的良苦用心。事实上,怀特森先生教给我们怀疑主义已经深深植入了我的心田,变成了我人生的一部分。朗读第7段,你能从中读出什么?指导朗读句子“我立刻看着那位朋友的眼睛,并告诉

9、他:不,你的看法错了。”现在你就是文中的“我”,你会怎样继续给朋友解释呢?请你写一写。我立刻看着那位朋友的眼睛,并告诉他:“不,你的看法错了。”。2、有感情朗读第7段六、体会写法,迁移写作1、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知道文章写什么对我们来说并不是难事,但谁能发现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用一个事例论证一个观点。)2、回忆教过自己的老师,哪位最令你难忘?是他的循循善诱,精湛的教学艺术,还是他父母般的爱心?请你自拟题目,也写一写自己最崇敬的老师。(用一事例论证一观点)七、板书设计21、我最好的老师怀特森先生哪门子老师? 最好的老师!个性十足、教学方法独特 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学会质疑出人意料的举动 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气愤 认可、佩服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