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之翼与阈限之维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3911043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8.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仪式之翼与阈限之维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仪式之翼与阈限之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仪式之翼与阈限之维(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仪式之翼与阈限之维作者:彭兆荣来源:读书2018年第12期维克多特纳(Victor Turner, 1920-1983)是公认的人类学仪式和象征研究的大师。他著 述颇丰,享誉当世与饮誉后世的,主要是在人类学仪式与象征研究方面的著述。特纳于一九二 0年出生于苏格兰,他年轻时期兴趣广泛,特别在戏剧与文学方面;所以,在他的学术贡献, 特别是几个重要概念中出现诸如“社会戏剧”(social dramas),以及他晚年所致力的表演理论 (Performance Theory)研究,便不足为奇。在他的工作经历中,他先后在罗得斯一利文斯通 研究所(Rhodes-Livingstone Institute,

2、1950-1954)、曼彻斯特大学担任讲师直至一九六三年。 他最活跃的学术期主要是在二十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这些年,人类学领域比较宗教学研究的 复兴,他发挥了主要作用,并开创了被称为“象征人类学”(Symbolic Anthropology)的研究方 法。特纳最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在美国期间完成的,他先后在康奈尔大学、芝加哥大学 任教,最后去了弗吉尼亚大学。一九八三年在弗吉尼亚大学逝世。特纳的人类学仪式和象征研究有着特定时代的印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就像大多数同龄 的、年轻的人类学者在英国接受过拉德克里夫-布朗(A.R.Radcliffe-Brown)和迈耶福蒂斯 (Meyer Forte

3、s)的训练一样,特纳的学术生涯发端于关于特权社会组织的研究。在罗得斯一 利文斯通研究所的赞助下,特纳对赞比亚西北部(当时的北罗德西亚)的恩登布(Ndembu) 人展开调查。对此,特纳在一个非洲社会的分裂与延续(一九五七)中做了详尽阐述,并 首次将其命名为民族志记录社会结构中反复出现的内部冲突和寻找社会结构中权力斗争的 秩序特纳将其称作“社会戏剧”。为此,特纳列举了很多例子,并根据一个简单模式进行分 析。他试图说明,那些违反社会规范的结果是引发危机的重要原因,其结果导致了某种形式的 反复行为,并最终被重新整合。这种稳态/内衡模式的持久性显示了功能主义的潜在影响;也 是冲突一整合的必然过程:当分裂

4、成为结果时,也就表明社会再生产的重新整合,诚如特纳所 发现的恩登布社会结构那样。在特备内的仪式研究路径中,三个方面显现出其研究取向:(一)众所周知的补偿行为” (Redressive Action);(二)特纳的模式认为,范根纳普(Arnold Van Gennep, 1873-1957) 所描述的过渡仪式三阶段论更适用于仪式研究;(三)恩登布人生活的真正稳定性并不依赖于 社会组织,而在于在仪式中清晰表达的抽象宗教或哲学观念。值得一说的是,特纳在曼彻斯特 大学的博士导师马克斯格鲁克曼(Max Gluckman),是第一认为恩登布人可能因为其复杂 的仪式而值得特别研习的人。格鲁克曼一直对仪式展示出比其他功能主义者更多的兴趣,这样 的影响在特纳的一系列文章和专著中(一九六一、一九六二、一九六八、一九七五)都有痕 迹。特纳还特别探索了一系列恩登布人的“苦难的崇拜”(cult of affliction);在这些复杂仪式 中,共同体的精神资源被用于应对个人的不幸。特纳在研究中创造出了一些方法用以阐释仪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