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的读后感范文(精选11篇).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3910370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道的读后感范文(精选11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师道的读后感范文(精选11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师道的读后感范文(精选11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师道的读后感范文(精选11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师道的读后感范文(精选11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师道的读后感范文(精选11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道的读后感范文(精选11篇).doc(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师道的范文精选11篇师道的范文精选11篇师道的1屋檐水,一点一滴,滴穿沿阶石;羲之习字,年年岁岁,墨染洗砚池。陶行知说:“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初读师道一书,观此言,只觉三个“天天”,发人深省;再观此言,更觉大小不管,“天天”不易,所以我从不呆望“大创造”从天而降,而是学以“坦白之心”观“点滴的创造”。何为“坦白之心”?我以为对于老师而言,“坦白之心”便是襟怀坦白,诚挚可亲,一视同仁。拥有了坦白之心,便拥有了一对火眼金睛,具备了找出孩子所有的小小创造的本领;拥有了坦白之心,便拥有了一个广阔的温暖怀抱,获得了能把所有获得点滴进步的孩子纳入怀中给予温暖的才能;拥

2、有了坦白之心,便拥有了一双有力的手,能把孩子托举得更高,远离那片名为不自信的荆棘地。上学期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给班里小朋友们写的“诗歌”设计海报。尤记一开场我发动孩子们写诗的时候,这些“大作”还只是几张可怜的小纸片,攥在几个平时的“积极分子”的手里,到了下课,这几个人走到我面前,亮晶晶的眼睛望着我,领头的来一句“老师,这是我们自己写的诗,想给您看看。”话还没说完,孩子们把纸往我讲台上一拍,一溜烟全跑了,让人哭笑不得。我只好把这些皱巴巴的小纸片一张张抚平,叠起来,带回办公室。看着这寥寥几张纸片,我内心有些泄气,我本以为我前期做了充足的准备,找了不少同龄孩子有趣的诗歌,举办“儿童诗鉴赏会”,孩子

3、们应该会积极性很高,这些小纸片却_都有些敷衍之意。没想到的是,一张张看下来,纸片的含金量出乎意料的高,孩子们字一笔一划写得认真,写的小诗也根本都具备了现代诗的“范”。想了想,我准备给这些积极英勇的孩子准备一份小礼物。我把这些文字录入到电脑,配上应景的插图,做成手账的形式,再打印出来,一张张精巧的诗歌海报便完成了。令我没想到的是,这些“小礼物”激起了不少孩子的兴趣,随着我一次次的发动,我收到了越来越多的“小纸片”,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参加了写诗的阵营。如今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我庆幸我在最后没丢下一颗“坦白之心”,假设我因为孩子们交上来的“小纸片”不符合我预期所想,疑心是孩子们敷衍我才上交的,弃之不看,

4、不予孩子反应,岂不是错过了孩子的成长?这便是失了“坦白之心”,摧残了孩子的兴趣,更辜负了孩子的创造。小纸片也好,精巧诗集也罢,假设带着坦白之心去看,便都是孩子的创造;孩子的点滴创造也好,大创造也罢,都是作为一个老师应该去一一发现,一一挖掘的珍贵财富。梁启超说“教育事业,从积极方面说,全是在唤起兴趣;从消极方面说,要非常注意不可以摧残兴趣。”以坦白之心观点滴创造,唤起孩子兴趣,守护孩子兴趣。师道的2这本书是一本教育老师读物,其主旨正如书的封皮上所写:“审视教育本真,倾听老师忧思,分享成长策略,明晰老师立场,重塑老师信仰。”这本书共五章:立场,信念,冷眼,策略,忧思。标题简洁而概括。这本书都是收录

5、一线老师的教育评论和随笔,正如前言所说:“让老师说话,为老师说话,说老师的话”远比对老师说话更重要,也能更有效的促进老师的开展。何为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没有多少新的话题,教育更不需要多少创新,只需要老师始终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学生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学生,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教育就是开启智慧,健全人格,要学生学会独立考虑,独立判断,进而到达独立行动,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简言之,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像人一样生活,像人一样活的美妙。”这本书中的文章给了我很多启迪和考虑,也使我感受到智慧的快乐,也从另一个角度审视,考虑如何有效指引学生的正确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6、。在师道中有一个章节讲的是功夫在“分数”之外。我们如今的教育太注重孩子的分数了,总是想尽方法,用尽手段让学生进步分数。可我们使尽浑身解数后会发现孩子的成绩没有丝毫的进步。老师催促其多做作业,家长催促其上补习班,我们都尽到自己的职责了,为什么结果是这样呀!我的班级中有一个小男孩名叫蒲永军,学习成绩不是很好,我经常找他聊天,问他你这样聪明为什么学习不好呀?催促他努力学习,可是半年了,一直没有什么改变。但在交谈中我知道了一些他的家庭情况。他的爸爸不在身边,忙于工作,他的妈妈过世不久,他觉得世界上没有一个亲人了,孤独无助。他说他是多么的不幸呀!是呀!蒲永军真得不幸呀!这样不幸的孩子学习不好也是正常的,

7、他自己这样认为,大家都这样认为。可是我给他讲,也许换个角度就不一样了。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幸,假如比不幸,你比得过霍金吗?假如比不幸,你比得过断腿的奥运会选手吗?人生需要找个方向,人生需要如今认真学习找个工作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经常与这个孩子做思想工作,蒲永军渐渐地明白了人生,从此他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最后在毕业考试中获得优异成绩。从这个事例中我看到,学生的才能都是非常强,只要他们想学就一定可以学好。分数不在分数里,分数是在分数外-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才能让他们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师道的3近几年,市面上越来越多教育的书籍让老师们眼花缭乱,想选择一本语言中肯一些的书也比拟难。在

8、假期里,教体局推荐的一些书目中,我选择了这本师道:为师亦有道来读,是因为被封面上的一行字给吸引了:“审视教育本真,倾听老师忧思,分享成长策略,明晰老师立场,重塑老师信仰。”这句话字字说到了每位老师的心里。这本书共五章:立场、信念、冷眼、策略、忧思。标题简介二概括。这本书都是收录了一线老师的教育评论和随笔,正如前言所说:“让老师说话,为老师说话,说老师的话”远比对老师说话更重要,也能更有效的促进老师的开展。什么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没有多少新的话题,教育更不需要多少创新,只需要老师始终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学生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学生,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教育就是开启智慧,健

9、全人格,要学生学会独立考虑,独立判断,进而到达独立行动,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简言之,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像人一样生活,像人一样活的美妙。”“累”,如今的孩子活的太累。作者张常关老师说了这么一句话“一切的创造创造都自自由考虑,一切的成功教育都自内心的需要。让我们多学一学古人,给教育一些闲暇,还孩子一点自由吧!”这句话,说出了孩子们的心声,学生们在老师和家长的“百般呵护”下没有了自由和考虑的时间。孩子们最珍贵的青春和娱乐玩耍的时间就这几年,而孩子们最美妙最富想象力的大脑,被看不到边际的书海冲刷成了光滑的石头。在假期前的一天,我问了班上的孩子都谁报了辅导班,结果90%的孩子的假期被辅导班

10、所占据,有50%的孩子报了两个以上的辅导班,还有几个孩子参加了四个。看到孩子们举起的小手,我的心里更多是是无奈,“不输在起跑线上”成了家长们让孩子上辅导班的动力。让孩子睡个懒觉,让孩子去公园里玩玩,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可以让他们飞的远些。“尊重”。在看到这个词语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认为就是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不打骂学生。而在几年前,尊重学生已经不仅仅只是单纯的不打骂学生这么简单。在课堂上,老师一味的侃侃而谈就是不尊重学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不给孩子留有考虑的空间就是不尊重;在学生答复下列问题出现错误的时候,老师粗暴的打断就是不尊重。不要抢占学生的舞台这篇文章,我明白了尊重要打从心眼里表现出来

11、。文章有这么一段话:“不要抢占学生的舞台,好课应当让“彩”出在学生身上。学生自己能做的事老师不要去做,学生自己能说的话老师不要去说,学生自己能想出的问题老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老师要把学_还给学生,要尽可能多地安排学生去活动,师生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在互动中锤炼语言,开展思维,增长智慧。”老师上课要讲,而且一定要讲。但讲时忌滔滔不绝,旁假设无人,话匣子一翻开就兴奋不已,难以收住。牢记不要把课堂当成老师一个人表演的舞台,而忽略了尊重学生,每节课要让“彩”出在学生身上,培养学生的自学才能,大胆质疑的精神。学生答复下列问题偏离轨道时,要果断地将其引回主题。什么样的课堂决定着我们培养什

12、么样的学生。“先学后教”这种形式培养了学生会学习,善考虑,高效率。只要我们老师尊重学生,给学生时机和时间,学生就一定会给我们惊喜。有了这些考虑,又使我们回到教育的目的上来。假如我们真正的把教育当做生活,开启学生的智慧,健全学生的人格,让学生们学会独立考虑,进而学会独立行动,成为一个心理宽广,而且精神坚强的人。那么,老师们在这个过程中拿到不会享受到快乐吗?师道的4我仔细研读了马朝宏老师所着的师道:为师亦有道这本书,为师有道,道在何方?明晰老师立场,重塑老师信仰。做人有人德,为师有师德。做一个有思想、有追求、有道德的老师,为学生指明生命的方向,赋予学生生命以意义和价值,就是最高尚师德的详细表达!教

13、育的希望在于每位老师的成长,分开了老师,任何制度、观念、政策都只能停留在空中。教育真没有多少新的话题,教育更不需要多少“创新”,只需要老师始终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学生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学生,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教育就是开启智慧、健全人格,要学生学会独立考虑、独立判断,进而到达独立行动,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简言之,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像人一样生活,像人一样活得美妙。老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很多时候,我们的老师从中划出符合自己课程性质所需要使用的答复,用平淡而近乎赞

14、赏的语气抹去了其他的答案。我们几乎从来没有随着学生的考虑车轮去探究生活,很少想到学生走向单独学习生活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其实更多的时候,我们缺少跟学生进展开放性、探究性问答的技巧与自信,因为考虑的车轮没有方向,我们尚且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帮助他们如何探究生活而培养的独立考虑的才能,我们早已经习惯了火车导轨式的教育。我们老师用来工作的工具是:知识、才能、道德、态度。所以,作为老师,还应该为适应飞速开展的时代,而不断的学习储藏各种知识,时时进步自身的素质。我们首先得使我们的知识不老化,所以得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能满足已有的那点滴学问。因为学生可以原谅一个吹毛求疵的老师,但不能原谅一个无知_的老

15、师。所以,由一桶水到一条远流长的河的演变,是我们作为老师的知识追求的觉悟。读书,才会有考虑;有考虑,才会有思想;有思想,才会有追求。因此,老师要学会“教书”,首先应该学会读书,学会考虑,学会思想。老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读书的人是天上的星星,亮堂中多了一份深邃。要想做一个有主见有内涵的现代人,读书仍然是必由之路。只有读书,才能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渊博自己的学识程度、陶冶自己的心性修养、升华自己的教育追求、积淀自己的教育智慧,才能修炼成为值得学生终身阅读的“圣贤之书”。我们往往将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欠缺归咎于教育制度和专业培养形式,然而大多空闲的时候,我们考虑的车轮仍然伏在惯性的导轨上。更

16、多的时候,在想着今天学生该交给我什么书面作业,字迹是否工整认真。我们几乎没有想到我们该教给学生什么,和学生一起做什么。是带着他们到阅览室,还是去游泳池?体育场或许更好?我们很少揣摩学生的心思,他们今天是想学习高雅的舞蹈、悠扬的二胡,还是自由运动场我们应该放手让他们在每一个时机面前尝试与考虑。只有放手,你才会知道什么是他们所需要的;只有放手,你才会发现什么是他们的专长。作为一名老师是无尚荣耀的,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老师对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开展,起着重大的作用。要做好老师工作,首先是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其次是自己要爱读书,爱学习才行。在不断追求中探究教育的真谛。师道的5最近看了师道,为师亦有道这本由马朝宏主编的这本书,书中收录的全部是一线老师的教育评论和随笔,全书共分五章:立场、信念、冷眼、忧思和策略,可以说篇篇针砭时弊,句句一针见血,特别是让我们这些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