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各管道护理常规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3910283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各管道护理常规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临床各管道护理常规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临床各管道护理常规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临床各管道护理常规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临床各管道护理常规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各管道护理常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各管道护理常规(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篇临床常见各种管道的护理常规第一节气管插管的护理1病人的头部稍后仰,协助其每1-2h 转动变换头部位置,避免导管压迫咽喉部及头皮压伤。2妥善固定导管,避免导管随呼吸运动上、下滑动而损伤气管粘膜;标明导管插入深度,随时检查导管位置,以及时发现导管有无滑入一侧支气管或滑出。3选择合适的牙垫,应比导管略粗,避免病人咬扁导管,影响气道通畅。4保持导管通畅,及时吸出导管、口腔及鼻腔内的分泌物;定时雾化吸入,防止痰液粘稠不易吸出。5保持口腔清洁,定时做好口腔护理,用3%双氧水和清水冲洗口腔,防止口腔溃疡。6气管套囊每隔3-4h 放气 3-5min ,防止套囊对气管粘膜的长时间压迫。放气前,吸净口腔和咽

2、部的分泌物。放气后,套囊以上的分泌物可流入气管,应经导管吸出。重新充气时应避免压力过高。7若气道阻力大或导管过细、无效腔气量大,可将留在口腔外的过长导管剪掉。8拔除气管插管后,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注意有无会厌炎、喉水肿、喉痉挛等并发症发生,并经鼻导管或开放式面罩给予吸氧,以防低氧血症。第二节气管切开的护理1固定导管的纱带要松紧适当,以容纳一手指为宜。2支撑与呼吸机管道相连处的管道,以免重力作用于导管,引起气管受压而造成气管粘膜坏死。3导管套囊适当充气,防止漏气或因压力过高而影响气管粘膜血液供应。4切口周围的纱布每日2 次定时更换,保持清洁干燥;经常检查切口及周围皮肤有无感染、湿疹等;局部涂抗生

3、素软膏或用凡士林纱布;若使用金属带套囊导管,其内套管每日取出、消毒2 次。15套囊充气放气同气管插管。6拔出气管导管后,及时清除窦道内分泌物,经常更换纱布,使窦道逐渐愈合。第三节脑室引的护理是经颅骨钻孔或椎孔穿刺侧脑室,放置引流管,将脑脊液引流至体外。1部位: 常选择半球额角或枕角进行穿刺。2目的:(1)抢救因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所致的颅内高压危机状态病人,如枕骨大孔疝。(2)自引流管注入人造影剂进行脑室系统的检查,注入同位素行核素检查,以明 确诊断及定位;注入抗生素控制感染;(3)脑室内手术后按放引流管,引流血性脑脊液,减轻脑膜刺激症状,预防脑膜粘连和蛛网膜粘连,以保持日后脑脊液正常循环及吸收

4、功能;此外,引流术后早期还可以起到控制颅内压的作用。3护理要点:(1)引流管的位置: 待病人回病室后,立即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连接引流瓶(袋), 妥善固定引流管及引流瓶(袋),弓I 流管开口需高于侧脑室平面10 15cm 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 2)引流速度及量:术后早期尤应注意控制引流速度,若引流过快过多,可使颅内压骤然降低,导致意外发生。因此,术后早期应适当将引流瓶(袋)挂高,以减低流速,待颅内压力平衡后再次放低。此外,因正常脑脊液每日分泌400 500ml ,故每日引流量不超过 500ml为宜;颅内感染病人因脑脊液分泌增多,引流量可适当增加,但同时应注意补液,以避免电介质失衡。( 3)保持

5、引流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折叠,应适当限制病人头部活动范围,活动及翻身应避免牵拉引流管。主意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若引流管内不断有脑脊液流出,管内的液面随病人呼吸、脉搏上下波动多表明引流液通畅;若引流管内无脑脊液流出,应查明原因。 可能的原因有:a 颅内压力低于098 147kPa (1015cmH 2O),证实的方法是将引流瓶降低再观察有无脑脊液流出;b 引流管放入脑室过长,在脑室内盘曲成角,可提请医师对照X 线片,将引流管缓慢向外抽出至有脑脊液流出,然后重新固定;c 管口吸附于脑室壁,可将引流管轻轻旋转,使管口离开脑室壁; d若疑引流管被小凝血块活挫碎的脑组织阻塞,可在严格消毒管

6、口后,用无菌注射器轻轻向外抽吸,切不可注入生理盐水冲洗,以免管内阻塞物被冲至脑室系统狭窄处,引起日后脑脊液循环受阻。经上述处理后,仍无脑脊液流出,必要时换管。( 4)观察并记录脑脊液的颜色、量及性状: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术后 12日脑脊液可略呈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若脑脊液中有大量血液,或血性脑脊液的颜色逐渐加深, 常提示有脑室内出血。一旦脑室内大量出血,需紧急手术止血。2脑室引流时间一般不宜超过57 日,时间过长有可能发生颅内感染。感染后的脑脊液浑浊,呈毛玻璃或有絮状物,病人有颅内感染的全身及局部表现。(5)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每日定时更换引流瓶时,应先夹闭引流管以免管内脑脊液逆流

7、入脑室,注意保持整个装置无菌,必要时作脑脊液常规检查细菌培养。(6)拔管:开颅术后脑室引流管一般放置34 日,此时脑水肿期已过,颅内压开始逐渐降低。拔管前一天应试行抬高引流瓶或夹闭引流管24h 。以了解脑脊液循环是否通畅,有否颅内压再次升高的表现。若病人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应立即放低引流瓶或开放夹闭的引流管、并告知医师。拔管时应先夹闭引流管,以免管内液体逆流入脑室内引起感染。拔管后,切口处若有脑脊液漏出,也应告知医师妥善处理,以免引起颅内感染 。第四节颅内创腔引流的护理颅内占位性病变,入颅内肿瘤手术切除后,在残留的创腔内放置引流物的称创腔引流。目的是引流手术残腔内的血性液体和气体,

8、使残腔逐渐闭合,减少局部积液或形成假性囊肿的机会。1位置:术后早期,创腔引流瓶位置放置于头旁枕上或枕边,高度与头部创腔保持一致, 以保证创腔内一定的液体压力,避免脑组织移位。尤其是位于顶后枕部的创腔,术后48h内,不可随意放低引流瓶,否则可因创腔内液体被引出致脑组织迅速移位,有可能撕破大脑上静脉,引起颅内血肿。另外,创腔内暂时积聚的液体可以稀释渗血,防止渗血形成血肿。创腔内压力升高时,血性液仍可自行流出。2速度:术后 48h 后,可将引流瓶略放低, 以其较快引流出创腔内的液体, 使脑组织膨出, 以减少局部残腔,避免局部积液造成颅内压升高。3量:若术后早期引流量多,应适当抬高引流瓶,引流放置34

9、 日,一旦血性脑脊液转清,即拔除引流管,以免形成脑脊液漏。第五节硬脑膜下引流的护理慢性硬脑膜下积液或硬脑膜下血肿,因已形成完整的包膜和液化,临床可采用颅骨钻孔、血肿冲洗引流术,术后于包膜内放置引流管继续引流,以排空其内血性液或血凝块,以利于脑组织膨出,消灭死腔,必要时可冲洗。术后病人取平卧位或头低脚3高患侧卧位,注意体位引流。引流管应低于创腔30cm 。术后不使用强力脱水剂,亦不严格限制水分摄入,以免颅压过低影响脑膨出。通常于术后第3 日拔除引流管。第六节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与适应症1目的:(1)引流胸腔内渗液、血液及气体;( 2)重建胸膜腔内负压,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 3)促进肺的膨出。2适

10、应症:用于外伤性或自发性气胸、血胸、脓胸及心胸手术后的引流等。3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安置部位于方法:胸膜腔闭式引流的置入位置可依据体征和胸部X 线检查结果确定。积液处于低位,一般在腋中线和腋后线之间第68 肋间插管引流;积气多向上聚集,以在前胸膜腔上部引流为宜,常选锁骨中线第2 肋间;脓胸常选在脓液聚集的最低位。用于排液的胸膜腔引流管宜选用质地较硬、管径1 52cm 的橡皮管,不易折叠堵塞而利于通畅引流;用于排气的胸膜腔引流管则选择质地较软,管径1cm 的塑胶管,既能达到因溜的目的,又可减少局部刺激,减轻疼痛。4胸膜腔引流管的护理:(1)保持管道的密闭随时检查引流装置是否密闭及引流管有无脱落;水封

11、瓶长玻璃管没入水中34cm, 并始终保持直立;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布包盖严密;搬动病人或更换引流瓶时,需双重关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应立即双钳夹闭胸壁引流导管,并更换引流装置; 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 , 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 , 消毒处理后 , 用凡士林纱布 封闭伤口, 并协助医师做进一步处理。(2)严格无菌操作 , 防止逆行感染引流装置应保持无菌;保持胸壁引流口处敷料清洁干燥,一旦渗湿,及时更换;引流瓶应低于胸壁引流口平面60-100cm , 以防瓶内液体逆流入胸膜腔;按规定时间更换引流瓶,更换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3) 保持引流管通畅闭式引流主要靠重力引流

12、, 有效地保持引流管通畅的方法有:病人取半坐卧位;定时挤压胸膜腔引流管,防止引流管阻塞、扭曲、受压; 鼓励病人作咳嗽、深呼吸运动及变换体位,以利胸腔内液体、气体排出,促进肺扩张。4(4)观察和记录: 注意观察长玻璃管内的水柱波动。因为水柱波动的幅度反映死腔的大小与胸膜腔内负压的大小。一般情况下水柱上下波动4-6cm 。若水柱波动过高,可能存在肺不张,若无波动,则示引流管不畅或肺已完全扩张;但若病人出现胸闷气促、气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的状况,应疑为引流管被血块堵塞,需设法捏注或使用负压间断抽吸引流瓶的短玻璃管,促使其通畅,并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观察引流液体的量、性质、颜色,并准确记录。(5)拔管:一般置引流48-72h 后,临床观察无气体溢出,或引流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浅, 24h 引流液 50ml ,脓液 10ml , X 线胸片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病人无呼吸困难,即可拔管。护士协助医生拔管,在拔管时应先嘱病人先深吸一口气,在吸气末迅速拔管,并立即用凡是林纱布8 厚敷料封闭胸壁伤口,外加包扎固定。拔管后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切口漏气、渗液、出血、皮下气肿等,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师处理。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