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案例及教学设计借鉴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3908297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案例及教学设计借鉴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语文教学案例及教学设计借鉴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语文教学案例及教学设计借鉴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语文教学案例及教学设计借鉴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语文教学案例及教学设计借鉴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案例及教学设计借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案例及教学设计借鉴(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教学案例及教学设计借鉴语文教学案例及教学设计借鉴一 文本分析本课是一首散文诗,也是一篇充满哲理的美文。诗人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四季更迭的自然变化,塑造了花朵作为自然的使者和奉献者,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的形象。本文表面上是关于花的描写,实际上是借花喻人,作者已与花融为一体,洋溢着对花的欣赏和赞美,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文章文辞优美,意味深长,发人深思。这是本册书的第一篇自读课文,一方面需充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把握“放手”的方向和标准,注重提供给学生一些具有现实可行性、操作性强的学习策略或建议,如设计自主学习卡等,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自学的

2、方法。另外,本课是一首散文诗,要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引领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文字所描绘的画面,领悟诗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还可以让学生仿写文中的语句,有效提升其语言运用能力。教学目标1.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课文内容。2.整体把握这首散文诗独特精巧的构思。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以物喻人、寄托诗人心中美好情感的写法。4.把课文与“阅读链接”中的材料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作者想象的奇妙。教学重点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教师播放

3、以花为主题的音乐片段(如民歌茉莉花、世界名曲花之圆舞曲等),让学生静静倾听,并谈谈听曲的感受。导语:同学们,老师刚才给你们播放了几段乐曲,它们都是以花为主题的,有民歌,有流行歌曲,还有西方的古典音乐。你们的脑海中是不是浮现出了曾经见过的花朵的模样呢?这些都是名副其实的“花之歌”。今天我们要学习纪伯伦的花之歌,这是一首散文诗,是一首花的赞歌。学习这篇文章,也需要我们发挥想象力,就像刚才大家听那些美妙的音乐一样。2.出示课题,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题并引发思考。思考:“花之歌”,单从字面上看,我们可以理解为“花的歌”,它会唱些什么呢?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作者简介。纪•哈•纪

4、伯伦(18831931) 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本文选自泪与笑中的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另四首是美之歌幸福之歌雨之歌浪之歌。纪伯伦的散文诗充满浓郁的诗情和深刻的哲理,与印度诗人泰戈尔齐名,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称他“是东方刮起的第一次风暴,席卷了西方,给我们西海岸带来了鲜花”,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称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2.听音频朗读,一边听,一边学习停顿和朗读的语气。3.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标注读不通顺的地方。(1)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碰到不会读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采取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预设难词:苍穹天空

5、。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这里泛指帽子。祭献祭祀供奉。旖旎柔和美好。馥郁形容香气很浓。婆娑盘旋舞动的样子。硕大无朋形容无比的大。朋,伦比。心驰神往心神奔向所向往的事物。形容一心向往或思慕之极。顾影自怜望着自己的影子,自己怜惜自己。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孤芳自赏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孤,单独。孤芳,单独的一枝花。(2)各自练读,或小组内采取喜欢的方法朗读。可按下列步骤练习朗读:一读:重在感知形象。要从整体感知花的形象,注意语音的饱满与圆润。二读:重在体味情感。要读得顺畅,注意把握好朗读的节奏、停顿、快慢等。三读:重在进入情境。注意韵脚及语气的轻重抑扬,要体现出散文诗的抒情性。三

6、、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用自己的话说说你从中感受到的花的形象,在横线上加一个修饰语:_的花。预设:此题没有标准答案,只是引发学生思考,把握主要内容。回答可能是:美丽的花、永远变化的花、可当礼物的花、自由的花、快乐的花.2.教师出示“自主学习卡”,小组合作探究。过渡:这么富有诗意的花,带给我们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花在诗人的笔下到底是怎样的形象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自主学习卡(1)议一议:读“阅读提示”,思考其中的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文中的“我”是花?(2)说一说: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理清课文的思路,再分别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3)想一想:这篇课文只是单

7、纯地写花吗?作者在花中寄托了怎样的情感?(4)学一学:课文中的语言十分优美,恰当地运用了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请标示出相关语句,借鉴写法,进行仿写训练。3.汇报展示,品析美文。(1)汇报交流“自主学习卡”上的第1小题。预设:引导学生发现本文的写作特点之一第一人称叙述。虽然文中并无一个“花”字,但通过文中的“我”可以很容易理解本文把花当作人来写,说出了花的话,唱出了花的歌。特别是本文的前四段,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花的特征。可让学生分别说说从第14自然段中可以看出花的哪些特征。明确:在第1自然段中,“大自然说出来”喻指花开,“又收回去”喻指花落,“然后又说一遍”喻指花开花落的循环往复。第2自然段交代了

8、花的整体形貌和生长环境,远观那一朵朵花儿就犹如绿草中亮丽的星星点点。第3自然段是说花的四季变化。第4自然段是说花的功用,它可以作为表达情意的礼物,可以作为婚礼上的装饰,还可以作为葬礼上的祭献。(2)汇报交流“自主学习卡”上的第2、3小题。预设: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及语言表达上来划分文章层次。比如课文前四个自然段都以“我是.”的句式对花的形象展开描绘,具体描述了“我”是什么,所以这几个自然段可以归纳为第一部分。剩下的三个自然段主要围绕“我在做什么”继续描绘花的形象,可以归纳为第二部分。但划分层次没有统一的标准,只要学生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就应予以肯定。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这部分对花的

9、形象展开了描绘,写出了花对人类无私的贡献。第二部分(第57自然段):这部分围绕“我在做什么”继续描绘花的形象,分别写了“我”的一天如何度过,“我”怎样和周围的世界和谐相处,以及“我”在享受着世界无私地给予的同时坚持追求光明的决心和行动。过渡:通过划分课文层次和概括主要内容,我们也感受到了作者并不只是单纯地描写花的生长与美丽,而是在其中寄托了自己的情感,也就是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那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花的身上又寄寓着哪些美好的品质呢?(遵循自然的规律,积极、乐观、向上等。)(3)仿写训练,交流“自主学习卡”上的第4小题。过渡:这篇文章以花的口吻展开,把花当作人来写,

10、通篇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另外读这篇文章时,我们能发现文中大量使用了一种修辞手法排比。排比的运用,使文章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又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还可以深化文章的中心。同学们也来试一试,展开想象,选择你喜爱的大自然中的某一种事物(如草、彩虹、雪、雨等),采用第一人称仿写一番。仿写句式: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我是_,我是_,我是_。4.诵一诵,把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读出自己体会到的感情,请同桌评价。预设:指名朗读,要求学生用欣赏性的语气,挑选自己喜欢的部分来读。组织其他学生自由评议。四、拓展阅读,赏析名段。过渡:纪伯伦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区

11、的一个农家,他热爱大自然,故乡的秀美风光赋予他源源不断的艺术灵感。在纪伯伦的心目中,祖国黎巴嫩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所以在他的笔下,风、雨、浪、花,无不具有生命力。大家在课外可以找来他的其他散文诗作品读一读。现在,我们来读一读课文后面“阅读链接”里的文字,看看纪伯伦笔下的风又是怎样的形象。1.出示课外阅读片段,指名朗读。你时而歌唱,欢笑;时而又悲叹,哭号。我们能听见你的声音,却见不着你的面貌;对于你,我们能觉察出,但却看不到。你仿佛是爱情的海洋,淹没了我们的灵魂,抚慰着我们宁静的心。你逢山而升,遇谷而降,在原野上则伸展开去,浩浩荡荡。升时,可看出你的刚毅、坚忍;降时,可看出你的谦恭、礼让;伸展

12、时,则显示出你的轻盈、灵敏。你犹如一位尊贵而仁义的国王,对下层弱者显得和蔼可亲,对倨傲的强者则威风凛凛。 选自黎巴嫩纪伯伦的啊!风,冰心译2.阅读与交流。(1)说说这个文段的叙述方式和花之歌有什么不同。(啊!风使用的是第二人称,花之歌使用的是第一人称。)(2)风在作者笔下是怎样的形象?(变幻莫测、刚毅、坚忍、谦恭、礼让、轻盈、灵敏、和蔼可亲、威风凛凛.)(3)找出文段中想象奇特的地方,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五、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结:同学们,读了这首散文诗,我们是否在大自然的话语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人生就是一朵花,失意时不要顾影自怜,得意时不要孤

13、芳自赏。不论失意还是得意,我们的心中应该总是开满怡人的鲜花。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读散文诗的一些方法,比如说欣赏性地朗读,想象画面。我们更欣赏了纪伯伦优美、亲切、隽永的文字,这些文字就像一首歌,萦绕在我们的脑海、心中。今天大家的表现很不错,_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1)学生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出示课件)爱诵读的你,可以有感情地读读课文,读出花的美、花的精神。爱绘画的你,可以画出花的色彩、花的形态、生活中的花。爱写作的你,可以写出花的韵味、花的追求。爱国学的你,可以搜集诗词,感受花在人们精神生活中的地位。(2)摘抄、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六、背诵积累,作业设计。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14、,丰富积累。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语文教学案例及教学设计借鉴二 教学目标:1.认识“芭”、“妩”等5个生字,会写“缀”、“幽”等8个生字。会写“宅院、幽雅、伏案”等16个词语。2.抓住描写丁香的语句展开想象,深入理解内容,从色彩、形状、香味等方面加以感悟与体会。3. 感悟丁香的美,并由“丁香结”启发人生思考,并结合实际,谈谈蕴含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丁香的美,并体会作者对丁香的喜爱之情。2难点:抓住结尾“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深入理解,明白道理:人要以豁达胸怀对待生活中的“结”。教学准备:1.准备丁香的图片。2.准备赞美丁香花的古诗。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师:(出示丁香的图片)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永葆青春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丁香结,作者又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知道这花中的含义。2.师板书课题 2.丁香结3.出示图片,介绍作者。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