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物质运输的路线[3]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3908246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节 物质运输的路线[3]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三节 物质运输的路线[3]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三节 物质运输的路线[3]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三节 物质运输的路线[3]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节 物质运输的路线[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 物质运输的路线[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物质运输的路线教材分析:本节是冀少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三节物质运输的路线肺循环、体循环的途径这部分知识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的血液,血管、心脏等知识的深化,又是后面学习消化、呼吸、排泄等章节的前提和关键。本节课从复习血管和心脏等方面的知识入手,来探究血液循环的路线及血液成分变化的情况,学生便于掌握。学生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难度,对于七年级学生不太好理解,本节课是前面几节课的深化,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了人体血液循环由心脏和血管及其内流动的血液组成,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充分认识到了血液循环的重要性,对后面学习心脏和血管的保护做了预设。设计理念对学生加强科学素质的培养,即通

2、过已有知识的整合,培养学生设计试验的能力、推理 和概括能力,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理解血液循环的概念,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2阐述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基础知识。技能性目标通过探究体循环和肺循环途径及血液成分变化情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情感性目标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究的精神,实现自主性学习。教学重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及意义教学难点血液循环途径课时 一课时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同学们都见过在医院“输液”的情景?具体说一说护士在“输液”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步骤么?先消毒然后将输液针扎入静脉血管中。静脉注射药物是怎样到达病造部位的呢?通过血液循

3、环将药物送病灶部位。学习新课一、 血液循环提问:血液循环系统是由什么组成的?与心脏相连接的血管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心脏分四个腔,血液流动的方向是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静脉回流的血汇集到心房。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连通肺动脉,肺静脉与左心房相通,上下腔静脉连通右心房。探究竟:完成课本第38页图中标志名称1. 假如你是左心室(右心室)里的一滴血,离开心脏后,你会有怎样的旅程?当你回到心脏时,你会进入哪个心房? 心室 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心室 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学生总结:左心 主动 各级 全身毛 各级 上下腔 室 脉 动脉 细血管 静脉 静脉右心室 肺动脉 肺部毛细血管 肺静脉 多媒

4、体展示血液循环模式图中其他结构的名称。讲述:图中蓝色表示静脉血,红色表示动脉血。动脉血是指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静脉血是指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根据已有知识,你能用箭头标出血流的方向么?血液循环的路线有几条?两条循环路径分别是什么?体循环和肺循环。想一想,动脉血和静脉血在人体的什么部位发生转变的?毛细血管网血液在肺部由静脉血转变为动脉血。在全身毛细血管处由动脉血转变为静脉血。练习:血液循环的途径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体循环是血液在(心脏)和(全身各组织器官)之间的循环。肺循环是血液在(心脏)和(肺)之间的循环。总结:体循环和肺循环独立进行,在心脏处连通在一起,构成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

5、,保证了体内的物质运输和交换,使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得以正常进行。2. 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教师讲述: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液是动脉血;含氧量少,颜色暗红的血液是静脉血。观察思考讨论:结合血液循环示意图,思考:对比血液流经肺循环和体循环后,分别有什么变化?血液成分变化的部位分别在何处?体循环与肺循环的意义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肺循环把体循环带来的一部分代谢终产物运输到肺部,进而排出体外,并把含氧多的动脉血运回心脏。体循环把含氧多的动脉血运输到全身组织各处,并把全身组织处的静脉血运回心脏。绘图表示:根据讨论所得,学生在练习本上的血液循环的示意图上,用红笔标注流动的动脉血,用蓝笔标注流动的

6、静脉血,并注明血液成分的变化。教师强调: 肺动脉里是来自组织里气体交换后的血液含氧较少,二氧化碳丰富所以是静脉血;肺静脉里是经过肺泡里的气体气体交换后的血液含氧丰富所以流的是动脉血。(三) 课堂小结五、板书设计第三节 物质运输的途径1.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从动脉血转变为静脉血。2.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从静脉血转变为动脉血。 六、作业布置 完成本节课时练习七、教学反思从生活非常熟悉的“打针”场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课题。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展开教学,提出问题,又在课尾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充分体现“知识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解释生活“的教学理念。 本节课知识抽象,直观教具少,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复习、观察、思考、讨论、绘图、比较等活动,用多种形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