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涌水观测制度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3902981 上传时间:2024-02-1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7.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井涌水观测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矿井涌水观测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矿井涌水观测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井涌水观测制度(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矿井涌水观测制度矿井涌水量观测是矿井水文地质工作的基础,对矿井防治水工作 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对矿井水水源、补给通道、主要水患类型等 分析也有指导作用,结合本矿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一、矿井应当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对井田范围内主要充水 含水层的水位、水温、水质等进行长期动态观测,对矿井涌水量进行 动态监测。二、应当加强矿井涌水量观测和水质监测。矿井应当分水平、分煤层、分采区设观测站进行涌水量观测,每 月观测次数不得少于3次。对于涌水量较大的断裂破碎带、陷落柱, 应当单独设观测站进行观测,每月观测13次。水质的监测每年不得少于2次,丰、枯水期各1次。涌水量出现 异常、井下发生突水或者受降水影

2、响矿井的雨季时段,观测频率应当 适当增加。对于井下新揭露的出水点,在涌水量尚未稳定或者尚未掌握其变 化规律前,一般应当每日观测1次。对溃入性涌水,在未查明突水原 因前,应当每隔12h观测1次,以后可以适当延长观测间隔时间, 并采取水样进行水质分析。涌水量稳定后,可按井下正常观测时间观 测。当采掘工作面上方影响范围内有地表水体、富水性强的含水层, 穿过与富水性强的含水层相连通的构造断裂带或者接近老空积水区时,应当每作业班次观测涌水情况,掌握水量变化。对于新凿立井、斜井,垂深每延深10m,应当观测1次涌水量;揭 露含水层时,即使未达规定深度,也应当在含水层的顶底板各测1次 涌水量。矿井涌水量观测可以采用容积法、堰测法、浮标法、流速仪法等 测量方法,测量工具和仪表应当定期校验。三、对含水层疏水降压时,在涌水量、水压稳定前,应当每小时 观测1 2次钻孔涌水量和水压;待涌水量、水压基本稳定后按照正 常观测的要求进行。四、遇突水点时,应当详细观测记录突水的时间、地点、出水形 式,出水点层位、岩性、厚度以及围岩破坏情况等,并测定水量、水 温、水质和含砂量。同时,应当观测附近出水点涌水量和观测孔水位 的变化,并分析突水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