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机制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3900723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2.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机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机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机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机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机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机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机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机制惠民县第三实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机制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 要组成部分。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面对日益激烈的社 会竞争压力,在学习、生活、行为、人际交往、人格发展,会产生各 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适应不良。因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成长 发展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为了深入贯彻公 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及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纲要等有关文件的精神,使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步入科学、规范 和稳

2、步发展的轨道,我们在三年实验与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特制定本 试行纲要。一、目标和任务(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据不同年龄 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创设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通过 多种途径,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 们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形成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健全人格,促进学 生的自我成长和全面发展。(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1. 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发展性和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立足教育,重在指导。要不断增强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 控自我、完善自我;培养他们乐

3、于学习、善于学习、乐于交往、善于 合作、敢于创新的态度和品质;提高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社会环境的 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使全体学生的心理素 质得到提高。2. 发现和矫治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通过各种措施,及时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 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消除困惑。对于少数有严重心理 疾病的学生,应及时转介到其它专业心理咨询机构与医学心理诊治部 门。3. 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学校要注重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促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建立 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 育能力,创设良好的学校环境和班级环境。 学校要通过多种方

4、式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普及心理健康 教育知识,指导家长了解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转变教子观念, 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建立和谐亲子关系,创设有利于学生健康 成长的家庭环境。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一)科学性原则 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以及社会发展的要求,运用心理学、 教育学、辅导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原理与方法,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教育活动。(二)全面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仅是少数有心理和行为 障碍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从学习、生活、行为、交往、人格以及 生涯发展等方面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应通过 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等不同途

5、径展开,同时也需要所有老师和家 长的全面参与。(三)主体性原则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成长需求,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在活动中独立思考、体 验、感悟,使学生自助、自立、自强。(四)发展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处理好在成长与发展 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做到以发展为本,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学校应通过各种方法,使学生不断完善自我,促进他们的自我成长与 发展。(五)渗透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要通过课堂教学、班队活动、 课外活动以及学校各项工作进行渗透,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和 成长。(六)差异性原则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

6、异,及时了解和发现不同年龄和不同环境下 学生的个别问题,将群体教育与个别化教育、疏导相结合。针对学生 的不同问题,采取有效的辅导措施,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 效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做到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面向全体 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接纳相结合;预防、 矫治与个人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主动参与相结合;助 人与自助相结合。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途径与方法(一)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1. 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特点,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 培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讲究学习策略;克服 考试焦虑,调整考试心

7、态,增强学习效能;通过各种训练提高学生的 注意力、观察力、思维能力、想象力等智力品质,培养创新精神,使 学生学会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对于学习方面有 障碍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2. 个性发展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自我,接纳自我,完善自我,不断提高他们的自我 意识;帮助学生认识情绪、表达情绪,调控情绪,学会处理各种情绪 困扰,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培养学生的集体意 识和进取精神,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独立性以及承受挫折、克服困难 的意志品质,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个性。3.生活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与

8、他人,掌握沟通技巧,学会倾 听与表达,培养合作意识,建立正常的人际交往关系;培养学生适应 学习、适应生活、适应学校、适应社会等方面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生 活和行为习惯;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 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排解烦恼与困惑,正确认识友谊与爱 情,掌握异性交往规范;提高学生的生活自护、自理能力,合理安排 休闲时间,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形成积极进取而又乐观旷达的生活 态度,确立有社会价值的生活理想和目标。(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不同学校应根据 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注意发挥各种途径和方法的综合作 用,增强心理

9、健康教育的效果。1. 心理健康教育要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渗透于学校教育的 各项活动中。学校领导及全体教师要树立育人为本的观念,增强心 理健康教育的意识,积极创设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 环境、心理环境。要充分利用校内各种媒体如:广播、电视、板报、 刊物、网络等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2. 学校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或选修课传授心理保健的 知识与方法。要依据年龄特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灵活多样的方式, 如:讲座、讨论、角色扮演、自我体验、行为训练、参观访问、活动 游戏等,应加强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认知、态度、行为等方面得到发 展。3. 学校每一位教师都应主动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主动了

10、解他们 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求,为学生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和班级环 境。各科教师都应紧密结合课程改革,自觉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体验 到学习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班主任和团队干部可以通过班会、团队活 动、课外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渠道,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探索 和自我教育,使学生在实践中成熟,在活动中成长。4. 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可通过热线服务、书信咨询、网络咨询等个 别辅导与团体辅导的手段,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生活、择业、交友 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排解他们成长中的烦恼和心理障碍,增进 心理健康。同时要注意通过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等方式,有针 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对于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 时识别并转介到专业咨询或医学心理诊治部门。5. 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等途径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的意义,普及 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家长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使家长主 动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营造家庭 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要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以家长的理想、追 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学校还应主动与社区有关单位及热心人士起,共同为学生提供心理服务。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机制惠民县第三实验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