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研究性学习课堂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3897340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研究性学习课堂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研究性学习课堂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研究性学习课堂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研究性学习课堂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研究性学习课堂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研究性学习课堂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基本要素问题概述 解决方案情境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把情境创设当作点缀,还有一些教师则因为创设情境迷失了教学方向,创设出的情境形式化、假问题、缺乏真情、“猜谜式”情境、甚至完全是“电灌”情境。很多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只是流于形式,对学生的导入甚至会起到误导的作用。情境真实度太低,不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还有就是形式过于单一,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起不到很好的激发效果。采用多种方式创设情境,特别要注意适合学生年龄特点,从真实的生活情境出发。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做:1、从真实的生活问题出发。2、情境中的问题,是同学感兴趣的内容。3、教材和生活串联。4、教师不能把自

2、己的主观思想掺杂太多5、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多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6、利用多种方式:如:情景剧、多媒体技术、演讲等情境。7、情境的价值性。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应该体现以下几个特征:基于生活;注重形象性;体现学科特点;内涵问题;融入情感。任务1.任务设置针对某一课时,拘泥于课堂上的45分钟,而不是在一个单元的主题下进行设置。2.任务设置不灵活,不能根据教学目标随机调动。3.任务设置涉及学科单一,与其他学科脱节,做不到学科整合的理念。4.选题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如:选题宽泛,选题的原则性差,选题没有意义,与生活脱节,没有层次性,没有科学性和研究价值,与学生的年龄特征不符,教师设置选题时注重自己的意愿

3、,替代学生做选题工作。5.研究性学习方法和其他教学方法没有综合使用,方法单一,效果不佳。任务要素是研究性学习设计的关键环节。在研究性学习中,应该给学生一个完整任务的思想,在一个单元的概念下设计学习活动,将割裂的学习课时逐步融合为一个整体的学习过程单元,强调进行单元学习任务的整体设计和时间的整体安排。在学习活动设计过程中,根据课程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确立学习的主题,综合筹划几节课、十几节课,以至几十节课的学习任务,把研究性学习方法和其他教学方法、各种类型教育技术和媒体组织在一个教学过程中。研究性学习中的各项任务的确定应从课程的学习目标出发,指导学生自主选题,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研究方法。学生根据自己

4、的爱好与特长所选的课题,不受学科的限制,可以是运用某一门学科的知识就能解决的课题,也可以是需要综合运用几门学科的知识才能解决的、与当前社会生活密切有关的现实性较强的课题。教师在设置任务时,应本着从学生和现实生活中出发,摒弃自己的老观念,老思想,从科学的角度来设置,还有就是研究性学习重在多学科的知识交融,教师应时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过程1.对设置的任务,过分依赖,不能灵活处理。2.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不注意根据实际情况修定学习过程,特别是学习过程中各步骤时间长短应据实际情况调整,还有学生的掌握程度,学生的参与度,调控学生的思路和方向等等。教师都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控。3.部分

5、学生过分依赖其他同学,缺少自己的意见,自己不思考、不做研究、不做尝试,等着抄袭其他同学的成果。4.研究方法过分单一,不注重学生的年龄特征。5.研究方法一般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在这些环节中,学生出现混乱状态,成了活动课,大家对任务的解决当成了游戏。影响上课的秩序和课程的实施。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资源资源单一,基本上来源于图书馆、期刊、教材,网络。学生过分依赖于网络,没有自己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不要局限于网络或书面上的信息。要全面科学地收集信息。为学生提供一些具有实际操作经验的和具有社会生活价值的信息收集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和调查法。从网络上搜集资源时,要合理筛选信息。教师可以提

6、供一些具有实用性的网站。成果成果呈现形式单一,基本上是电子作品。针对学生的基础和学科的特点,教师可以开发出多种多样的研究性学习结果。研究性学习结果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它可以是一篇研究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个剧情表演、一个手工作品、一场主题演讲、一份结题报告等。所以,我们在展示学习成果时不必固守原则,只要是能展示学习成果的方式,都可以给予肯定。成果要具有真实性,且是小组集体的结晶。评价1、只注重评价结果,不注重评价过程。2、只重视了小组评价,对小组内个人评价不足。3.评价形式单一。1.注重学生过程性的评价,特别是学生的小组参与度、收集资料、鉴别信息的能力,学生的自我组织能力。当然,过程和结果都要评价,且它们的比例可以调整成过程多于结果。2.对小组和个人都要进行评价。对小组中个人的评价,可由教师评价,小组内互评,与自己评价相结合。有条件的可以通过网上论坛进行网络评价。3.评价时间上,要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