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内科重点知识总结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3896922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6.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医学内科重点知识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临床医学内科重点知识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临床医学内科重点知识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临床医学内科重点知识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临床医学内科重点知识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医学内科重点知识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学内科重点知识总结(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科1复习要点呼吸系然1促进有效排痰有效深呼吸咳嗽气道湿化胸部叩击(半握拳状、由下向上,由外向内)体位引流机械吸痰不超过15S2咯血分类痰中带血,少量咯血(500m1.d或1次大于30Om1.)3咯血的并发症窒息,失血性休克,肺不张,肺部感染4我国重症肺炎标准意识障碍呼吸频率30次/minPa0260mmHg.Pa02Fi02300,需行机械通气治疗血压90/6OnImHg胸片显示双侧或多肺叶受累,或入院48h内病变扩大至50%尿量20m1.h,或80m1.4h或急性肾衰竭需要透析治疗5体温过高(1)病情观察:监测并记录生命体征(2)休息与环境:高热病人应卧床休息。病室安静且温湿度适宜(3)饮

2、食:提供足够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饮食,鼓励多饮水(1.521.d)(4)高热护理:物理降温,防止虚脱,及时更换干燥衣物防止受凉。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退烧药及补液。(5)口腔护理:防止继发感染。(6)用药护理: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头施:发热,皮疹,胃肠道;喳诺酮:偶见皮疹,恶心.一旦发现不良反应,通知医生,并作相应处理。1休克卧位:仰卧中凹位,头胸部抬高约20 下肢抬高约30 2吸氧:中、高流量吸氧,维PaO260mmHg3补充血容量:快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遵医嘱 补液,监测病人生命体征、意识,监测每小时 尿量4用药护理:遵医嘱输入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 间羟胺(阿拉明)收缩压维持

3、90-100mmHg血 液外溢血管外致局部坏死,酸中毒纠正:5%碳 酸氢钠静滴,单独使用,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 物控制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吸氧补充血容用药护理6肺炎感染性休克抢救配合7结核病的分类原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急性,亚急性,慢性继发型肺结核:浸润性肺结核,空洞性肺结核,结核球,干酪样肺炎,纤维空洞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其他肺外结核菌阴肺结核8化疗原则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9咯血的措施及依据(1)休息卧位:绝对卧床休息,取患侧卧位,头偏向一侧,避免不必要搬动(2)饮食:禁食(3)对症护理:安排专人护理,安慰病人保持口腔清洁保持衣物、被褥清洁(4)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轻拍健侧背部,

4、嘱病人不要屏气(5)用药护理:垂体后叶素年老体弱、肺功能不全者应用镇静剂和镇咳药,观察呼吸中枢和咳嗽反射受抑制情况(6)宴息的抢救:大咯血及意识不清病人,床旁备好急救器及早发现窒息征象1、头低脚45俯卧位,面向一侧,轻拍背部2、保持呼吸道通畅:直接刺激咽部或吸引器吸出血块3、高浓度吸氧4、必要时做好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准备7)病情观察:生命体征(休克)、意识状态无咯血窒息先兆,观察咯血量、颜色、性质及出血速度10支气患哮喘的并发症气胸纵隔气肿肺不张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11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上述症状可经治疗或自行缓解。除外

5、其他疾病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症状表现不典型者至少有以下一项阳性:支气管激发试脸或运动试验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昼夜PEF变异率220%12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B2受体激动剂控制气道炎症最有效控制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白三炸调节剂茶碱类抗胆碱药抗炎和舒张支气管平滑肌舒张支气管平滑肌舒张支气管及减少痰液其他13支气管哮喘药物的不良反应糖皮质激素吸入:声音嘶哑、咽部不适、口腔念珠菌感染口服:骨质疏松、高血压、糖尿病等B2受体激动剂耐药:不一长期、规律、单一、大量使用不良反应:心悸、骨骼肌震颤、低血钾茶碱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呼吸中枢兴奋其他:抗胆碱药:口苦或口干酮替

6、芬:镇静、头晕、口干、嗜睡白三烘:胃肠道症状、皮疹、血管性水肿14长期家庭氧疗适用于川级重度COPD病人,具体指针:PaO2V55mmHg或Sa0215小时/天15胸腔闭式引流保证有效引流护理要点11416呼吸衰竭氧疗方法:I型呼吸衰竭和ARDS病人需吸入较高浓度(Fi0250%)的氧气I1.型呼吸衰竭一般在氧分压V60mmHg开始氧疗,予低流量(21.min)低浓度(V35%)出现给氧给氧方法:鼻导管、鼻塞、面罩给氧循环系统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梗消化系统1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简答)主要症状上腹部疼痛:突出症状,多为隐痛、胀痛或烧灼痛、(1)节律性:GU进食-疼痛-缓解DU疼痛-进

7、食-缓解周期性:多于秋冬或冬春之交发作,发作和缓解交替其他症状:喷气、反酸、流涎、恶心、呕吐,失眠、多汗等特殊类型的溃疡2消化性溃疡并发症出血(10%-35%).穿孔(2%-10%)幽门梗阻(2%-4%).癌变(1%)3消化性溃疡的治疗目的消除病因控制症状愈合溃疡防止复发避免并发症4门静脉高压症临表:脾大,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腹水5重要的侧支循环:食管下段和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痔核形成6肝硬化体液过多的护理措施(问):(1)体位:失代偿期多卧床休息,减轻病人能量消耗,减轻肝脏负担,有助于肝细胞修复,大量腹水者取半卧住,使膈下降,有利于减轻呼吸困难(2)避免腹内压骤增(3)控制钠水摄入(4

8、)用药护理(5)腹腔穿刺放腹水的护理(6)病情观察7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主要症状(1)腹痛、腹胀:主要表现、首发症状。腹痛位于中上腹,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2)恶心、呕吐(3)发热:中度以上发热,持续35天。重症者呈弛张高热(4)低血压或休克(5)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8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简答或问答)呕血与黑便:特征性表现,一般表现为:恶心T呕血T黑便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最重要表现为头晕、乏力、出汗、心悸、口渴、心率增快、血压偏低、晕厥等。贫血及血象变化:失血性贫血、正细胞正色素性氮质血症:分为肠源性、肾前性、肾性知质血症发热:体温38.5C,持续35天9出血量估计大便隐血实脸阳性提示每天

9、出血量大于510m1.出现黑便表明出血量在5070m1.以上。胃内积血量达250300m1.时可引起呕血。1次出血量在400m1.以下一般不引起全身症状。出血量超过400-500m1.可出现头晕、心悸、乏力等症状。出血量超过1000rn1.,临床即出现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严重者引起失血性休克。10继续或再次出血的判断反复呕鲜红色血黑粪次数增加且质稀色暗红,肠鸣音亢进。补液输血后,血容量未改善或好转后再恶化,中心静脉压波动或稳定后又下降。RBCsHGB及血细胞比容持续下降,网织红细胞持续升高。补液与尿量足够,血尿素氮持续升高。门脉高压的病人原有脾大,在出血后暂时缩小,如不见脾恢复亦提示出血未

10、止。11肝硬化腹水的治疗:限制水、钠的摄入利尿剂提高血浆渗透压难治性腹水:大量放腹水+输注白蛋白,自身腹水浓缩回缩,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泌尿系统肾小球肾炎,急慢性肾衰血液系统1颅内出血的抢救配合与护理措施立即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按医嘱快速静滴或静注20%甘露醇、50%葡萄糖液、地塞米松、啖塞米等,以降低颅内压,同时进行输血或成分输血注意观察并记录病人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唾孔、尿量的变化2再障典型临床表现:重型再障:急、快、重,感染和出血常为首发症状非重型再障:缓、慢、轻,贫血常为主要症状3白血病继发感染相关因素:正常粒细胞缺乏或功能缺陷化疗药物及激素

11、的应用白血病细胞浸润及化疗药物应用,消化道、呼吸道黏膜屏障受损。各种穿刺及插管留置时间长4化疗不良反应预防和处理(看)局部反应:静脉周围组织炎症和坏死。化疗药物外渗处理:停止推注,回抽,局部地塞米松封闭(生理盐水Iom1+地塞米松5mg+利多卡因5m1.),范围大于外渗面积5cm,局部冷敷.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尿酸性肾病,口腔溃疡,脱发5贫血严重程度的划分(按血红蛋白分类)Hb浓度(g1.)3030596090)90贫血程度极重度重度中度轻度重型再障和非重型再障的鉴别重型再潼引三重型再潼朝急援首发通、出血贫血为主外周血象网然I细胞绝对值1510血|猴20101

12、.中性粒细胞0.5XIOV1.骨髓是甯生IS生极度减低瑁生减低或局部活跃病程、预后病程短,预后差病程长、预后较6好,少数死亡风湿系统1风湿性疾病的临床特点呈发作与缓解相交替的慢病病程异质性:同一疾病临床表现不一,疗效、预后可有较大差异免疫学异常或生化改变: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异常2S1.E发病异常体现在那几个方面:致病性自身抗体的形成T细胞和NK细胞功能失调致病性免疫复合物(Ie)的形成及沉积3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表现:对称性多关节炎,主要侵犯小关节晨僵痛与压痛肿胀受累的关节肿胀畸形多见于较晚期病人功能障碍关节外表现:类风湿结节类风湿血管炎器官系统受累神经系统1以觉醒程度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嗜睡

13、:能被唤:醒,醒后能配合检查昏睡:强刺激唤醒,醒后不能配合检查浅昏迷:生理反射存在,生命体征平稳中昏迷:强刺激反射减弱,生命体征有变化深昏迷:生理反射消失,生命体征不平稳2肌力分级O级:完全瘫痪。1级:肌肉可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2级:肢体能在床面上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无能抬起。3级:肢体能抵抗重力离开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4级:肢体能作抗阻力动作,但未达到正常。5级:正常肌力。3.急性脊髓炎临床表现:双下肢麻木无力为首发症状(原因:脊髓炎以胸35最多见)典型表现:感觉缺失运动功能障碍,病变节段以下肢体瘫痪,严重者出现脊髓休克(表现为肌张力低、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阴性、腹壁反射及提睾反射消失)。24W后(脊髓休克期一般为24周)进入恢复期(表现为肌张力逐渐增高,腱反射活跃,出现病理反射,肌力由远端开始逐渐恢复。运动恢复快,感觉恢复慢)括约肌功能障碍:如尿潴留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多汗,少汗,皮肤营养障碍其他:如腰背痛,病变节段束带感4尿潴留/尿失禁的护理评估排尿情况1、早期(脊髓休克):呈无张力性神经源性膝,胱;出现充盈性尿失禁2、恢复期:呈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膀胱容量缩小,300-40Om1.即自动排尿3、评估内容:排尿方式、次数、频率、时间、尿量、颜色;有无排尿困难、尿路刺激征、区分尿潴留和充盈性尿失禁促进膝胱功能恢复1、方法:按摩、热敷、针灸、穴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