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交接班制度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3893939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场交接班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现场交接班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现场交接班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现场交接班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现场交接班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场交接班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场交接班制度(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仪车间岗位交接班制度1. 交接班时间1.1 运行岗位人员交接班时间为夜班:08:00;白班16:00;中班00:00。1.2 交接班人员应提前二十分钟到岗检查。并且做好以下工作:1.2.1 详细查阅本岗位生产操作记录、报表、工作票、台账。1。 2。2检查本岗位的工器具、资料是否齐全,如有丢失损坏,必须向交班人员提出,并当面记入交接班记录。1.2。 3检查本岗位设备运行情况,了解上一班的生产状况和运行负荷。1.3。 4检查辖区照明是否完好,检查定置化情况和岗位卫生是否整洁.1。 2。5了解生产装置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采取的预防措施,随时掌握发展态势。1.2。 6检查备机情况及设备是否存在缺陷,是

2、否存在发热、过负荷及跑冒滴漏现象,了解影响系统稳定运行的问题及调整处理措施。1。2。7了解领导指示、会议精神、注意事项等内容。2. 交接班要求2.1 接班人员提前15分钟到交接班室参加交接班会。交接班会参见人员:车间领导或夜班值班人员、交接班班组长及班组人员。2。 2交接班会由接班班长主持,接班班长检查操作人员是否有违章上岗现象,然后由交班班长按照交接班内容介绍交班生产状态,车间领导或夜间值班人员总评上班情况,并布置下班生产任务、提出指示精神和注意事项。接班班长分派任务,布置接班后的工作和安全注意事项后,全体接班人员准时上岗操作。2.2。 为保证生产连续性,如出现交班班长人员未按时到岗,相应岗

3、位的交班人员应继续操作,并向接班班长汇报,接受接班班长的领导,直至有人接班并交清楚后,方可离开岗位。2.3。 各岗位实行岗位对口交接,如该岗位有多人操作时,生产操作记录、报表等由主要负责人交接。2.4。 交班人员在交班前应可能保证生产稳定运行,为接班人员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2.5。 交班人员应主动向接班人员详细介绍当前的详细工况及其它需要交接的事项,对接班人员提出的一切询问应回答清楚,并虚心听取接班人员提出的意见。2。 7交接双方如有异议不能交接时,应向各班长汇报不能交接的理由,由双方班长协商解决.2.2。 交接班要严格执行“十交五不交”规定。2.3。 交接班记录,要详细记录本班生产情况和有关

4、生产的指令,特别是生产不正常情况下发生的原因、过程、处理方法和结果,工艺指标的变化情况等都要详细记录,交接班记录本要编号.2.4。 认真进行交接班,接班人员在交接班记录本上签字后交班人方可离去,由接班人负责操作,交班人不得再进行任何操作.如在交接班过程中发生事故,签字前事故责任属于交班者,签字后则属于接班者。2。 11交接班前后30分钟原则上不安排较大设备或装置的开、停车,不安排大幅度的系统调整。3。 12在重要操作过程中发生事故时,不得进行交接班,接班人员可在交班人员的指挥下协助操作,带运行情况稳定且接班人员了解情况后,经班长同意方可进行交接班。4。 13交班后由交班班长主持召开交班人员的班

5、会后,总结当班期间运行情况,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倾向,并讨论分析本班发生的异常情况和不足之处,查找原因,吸取教训,制定防范措施。3. 考核和记录1。 1班长负责本班交接班制度的贯彻执行。3。 2车间主任全面负责交接班制度在本车间认真贯彻执行,对执行不力的情况要及时追查原因,并进行教育和处理。交接班必须有车间领导或夜间值班人员参加,解决交接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在交接班记录本上签字.4。 3本规定纳入市场化考核.4. 附“十交五不交”内容:4。 1“十交”内容( 1)交本班生产和完成任务情况;( 2)交设备仪表、信号及系统运行情况;( 3)交不安全因素和采取的预防措施及事故处理情况;( 4)交三级过滤和工器具情况;(5)交执行工艺指标和为下班准备工作情况( 6)交岗位记录、原材料消耗;( 7)交岗位练兵情况;(8)交上级指示、要求和注意事项;(9)交区域卫生情况;( 10)交设备面貌、跑冒滴漏;( .1“五不交”内容(1)生产不正常、事故未处理不交;(2)设备问题不清不交;(3)区域卫生不净不交;( 4)记录不清、不准不交;( 5)应完成的任务未完成不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