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笔记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3893493 上传时间:2023-09-2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2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合材料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复合材料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复合材料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合材料笔记(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什么是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有哪些特点, 并结合复合材料的特点说明其应用领域广泛 的原因。答: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 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 在宏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各种材料 在性能上互相取长补短,产生协同作用,使 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于原组成材料而满足 不同的要求。复合材料的特点:A典型的复合材料是 在一个特定的基体中,填充有一种或多种填 充体;B既能保留原组分或材料的主要特 色,并通过复合效应获得原组分所不具备的 性能;C 可以通过材料设计使各组分的性能相互 补充并彼此关联,从而获得新的优越性能 6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与热固性树脂基 复合材料在性能和加工工艺上的区别

2、是什 么?答:热塑性树脂是指具有线型或分枝型 结构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热固性树脂是以 不饱和聚酯、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等为主的 高分子化合物。性能上:热塑性树脂一柔韧性大,脆性低, 加工性能好,但刚性、耐热性、尺寸稳定性 差。热固性树脂一刚性大,耐腐蚀性、耐热 性、尺寸稳定性好,不易变形,成型工艺复 杂,加工较难加工工艺上:热塑性树脂一受热软化或熔融, 可进行各种线型加工,冷却后变得坚硬。再 受热,又可进行熔融加工,具有可重复加工 性。热固性树脂一受热熔融的同时发生固化 反应,形成立体网状结构,冷却后再受热不 熔融,在溶剂中不溶解,不具有重复加工性。三、如何改善聚合物的耐热性能?产生交联结构(对

3、于热固性树脂、有机硅树 脂等,工艺条件影响聚合物的交联密度)。 增加高分子链的刚性(引进不饱和共价键或 环状结构(脂环、芳环、杂环)、引入极性基 团)。提高聚合物分子链的键能,避免弱键的存在 (例:以C-F键完全取代C-H键,可大大提 高聚合物的热稳定性)。形成结晶聚合物,结晶聚合物的熔融温度大 大高于相应的非结晶聚合物。四、简述不饱和聚酯树脂基体的组成、代表 物质及作用。主要成分:不饱和聚酯树脂, 按化学结构可分为顺酐型、丙烯酸型、丙烯 酸环氧酯型聚酯树脂。辅助材料:交联剂、引发剂和促进剂 交联剂:烯类单体,既是溶剂,又是交联剂。 能溶解不饱和聚酯树脂,使其双键间发生共 聚合反应,得到体型产

4、物,以改善固化后树 脂的性能。常用的交联剂:苯乙烯、甲基丙 烯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丙烯酯、乙烯基甲 苯等。引发剂:一般为有机过氧化物,在一 定的温度下分解形成游离基,从而引发不饱 和聚酯树脂的固化。常用的引发剂:过氧化 二异丙苯CHC(CH)O、过氧化二苯甲酰 (C H CO) O。促进剂2 2把引发剂的分解温度降 到室温以下。对过氧化物有效的促进剂:二 甲基苯胺、二乙基苯胺、二甲基甲苯胺等。 对氢过氧化物有效的促进剂:具有变价的金 属钴:环烷酸钴、萘酸钴等。五、简述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特点。不饱 和聚酯树脂的固化是放热反应,可分为三个 阶段:胶凝阶段:从加入促进剂到不饱和聚 酯树脂变成凝胶状

5、态的时间,是固化过程最 重要的阶段。影响胶凝时间的因素:阻聚剂、 引发剂和促进剂的加入量,交联剂的蒸发损 失,环境温度和湿度等。硬化阶段:从树脂 开始胶凝到具有一定硬度,能把制品从模具 上取下为止的时间。完全固化阶段:通常在 室温下进行,可能需要几天至几星期。十四、玻璃纤维为何具有高强度?试讨论影 响玻璃纤维强度的因素。玻璃的理论强度很高,但是由于微裂纹的存 在,产生应力集中,发生破坏,从而降低了 玻璃的强度。玻璃纤维经高温成型时减少了 玻璃溶液的不均一性,使得裂纹产生的机会 减少;同时,玻璃纤维的横截面较小,微裂 纹存在的几率也减少,导致玻璃纤维强度较 高。影响玻璃纤维强度的因素:1、化学组

6、成:不同的玻璃纤维(不同系统),强度有很大差别。一般来说,含碱量越高(K 0、 PbO),玻璃纤维的强度越低。22、玻璃纤维的直径和长度:随着玻璃纤维的 直径和长度的减小,微裂纹的数量和尺寸相 应地减小,从而提高了玻璃纤维的强度。3、存放时间:玻璃纤维存放一定时间后, 由于空气中的水分对玻璃纤维的侵蚀,导 致强度下降。4、施加负荷时间:玻璃纤维的拉伸强度 随着施加负荷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当环境 湿度较高时更加明显。原因:吸附在微裂 纹中的水分,在外力作用下,加速微裂纹 的扩展,从而导致强度降低。十九、什么是增强材料的表面处理?简述 偶联剂的化学结构及作用。表面处理是在 增强材料的表面涂覆上表面处

7、理剂(包括 浸润剂、偶联剂、助剂等物质),它有利 于增强材料与基体间形成良好的粘结界 面,从而达到提高复合材料各种性能的目 的。偶联剂的化学结构:分子两端含有性质不 同的基团,一端的基团与增强材料表面发 生化学作用或物理作用,另一端的基团则 能和基体发生化学作用或物理作用,从而 使增强材料与基体很好地偶联起来,获得 良好的界面粘结,改善了多方面的性能, 并有效地抵抗水的侵蚀。二十一、试述碳纤维的表面处理方法及作 用效果:1、表面浸涂有机化合物:采用类似纺织 中的浆纱工艺,在碳纤维表面涂覆含有反 应性端基的树脂(羟端基的丁二烯/丙烯 酸共聚物等),以改善碳纤维的界面粘结 性。2、表面涂覆无机化合

8、物: 表面上沉积无定形碳:在高模量结晶型 碳纤维表面加涂一层低模量无定形碳,无 定形碳活性大,易与树脂浸润,提高界面 粘结力,能显著提高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层 间剪切强度。 加涂碳化物:用化学气相沉积(CVD) 的方法加涂碳化物。3、表面化学处理: 臭氧氧化法:臭氧极易分解成一个氧分 子和一个新生态活泼氧原子,氧化碳纤维 表面的不饱和碳原子,生成含氧官能团。 阳极电解氧化法:靠电解产生的新生态 氧对碳纤维表面进行氧化和腐蚀,碳纤维 表面被氧化腐蚀,使比表面积增大、化学 基团增加。 盐溶液处理:先浸涂甲酸、乙酸、硝酸 等的铜、铅、钴等盐类溶液,然后在空气 或氧气中于200-600C下氧化,使碳纤维

9、表面粗糙而达到改善效果。二、基体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将纤维粘合成整体并使纤维位置固定, 在纤维间传递载荷,并使载荷均衡;基 体决定复合材料的一些性能。基体决定 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方法以及工艺参数选 择等。基体保护纤维免受各种损伤。三、芳纶纤维的结构及性能化学结构a 大共轭的苯环难以内旋转,大分子链-线 型刚性伸直链-高强度,高模量b酰胺基 -极性,H可与另一分子链的羰基形成氢 键-梯形聚合物-良好规整性-高度结 晶性 纺丝-向列型液晶态,聚合物呈一 维取向有序排列,成纤时,易沿作用方向 取向c单斜晶系。d具有微纤结构,皮芯结构,空洞结构等 不同形态的超分子结构。力学性能- -拉伸强度高,单

10、丝 3773MPa,是 Al 的 5 倍。热稳定性:良好,耐火而不熔,487C 不熔化,但开始碳化,高温下,直到分解 不发生变形,180C长期使用热膨胀系数各向异性化学性能良好的耐介质性能,对中性化学药品的抵 抗力一般是很强的,但易酸腐蚀 耐水性 不好-酰胺基六、简述陶瓷的增韧方法。1、晶须和纤 维增韧:吸收能量。裂纹扩展受阻:当增 强体(纤维或颗粒)的断裂韧性大于基体 中某些区域的断裂韧性时,纤维受到的残 余应力为拉应力,具有收缩趋势,可以使 基体裂纹压缩并闭合,阻止裂纹的扩展。 纤维(或晶须)拔出:具有较高断裂韧性 的纤维,当基体裂纹扩展至纤维时,应力 集中导致结合较弱的纤维与基体之间的

11、界面解离,在进一步应变时,将导致纤维 在弱点处断裂,随后纤维的断头从基体中 拔出。纤维(或晶须)桥联:在基体开裂 后,纤维承受外加载荷,并在基体的裂纹 面之间架桥。桥联的纤维对基体产生使裂 纹闭合的力,消耗外加载荷做功,从而增大 材料的韧性。2、相变增韧:(shielding mechanism)在含 有部分稳定的氧化锆粒子的氧化铝复合材料 中:在裂纹尖端的应力区域,稳定的氧化锆(ZrO+YO )发生应力诱导的马氏体相变(一 部分断裂能量被用于应力诱发转移):ZrO (t) ZrO (m),产生约5%的体积膨胀和约16% 的剪切变形(剪切变形由产生孪晶等方式抵 消)。这种体积膨胀和切变,在裂纹

12、尖端产生 了一种封闭裂纹的应力,减少了集中在裂纹 尖端的拉伸应力,使裂纹扩展困难,达到增 韧效果。3、微裂纹韧化:(crack shielding mechanism ):吸收能量主裂纹扩展时,其尖 端高应力区域容易产生微裂纹,微裂纹是产 生膨胀应变的机理之一:在微裂纹产生之前, 存在有局部的拉伸残余应力。微裂纹增韧机 制适合于基体弹性模量较低的陶瓷基复合材 料。4、非屏蔽机理:利用裂纹与材料间的相互作 用消耗额外的能量,使断裂能量提高,对应 力强度因子的贡献很小,包括裂纹偏转(裂 纹沿着结合较弱的纤维/基体界面弯折,偏离 原来的扩展方向,呈锯齿状扩展,从而使断 裂路径增加)或裂纹弯曲(裂纹扩

13、展时由于 强化相的阻碍使得尖端路径弯曲,从而使测 得的断裂韧性值提高)。六、增韧机理有裂纹偏转、裂纹的桥联、纤 维脱粘与拨出、颗粒增韧等。五复合效应线性平均效应 平行效应相 补效应相抵效应 非线性相乘效应诱 导效应共振效应系统效应七、 增强的原则颗粒应高度弥散均匀地分散在基体中,使其阻碍导致塑性变形的 位错运动(金属、陶瓷基体)或分子链的运动 (聚合物基体)。(2)颗粒直径的大小要合适。 因为颗粒直径过大,会引起应力集中或本身 破碎,从而导致材料强度降低;颗粒直径太 小,则起不到大的强化作用。因此,一般粒 径为几微米到几十微米。(3)颗粒的数量一般 大于20%。数量太少,达不到最佳的强化效 果

14、。(4)颗粒与基体之间应有一定的粘结作 用。(1)纤维的强度和模量都要高于基体,即纤维应具有高模量和高强度,因为除 个别情况外,在多数情况下承载主要是靠增 强纤维。(2)纤维与基体之间要有一定的粘结 作用,两者之间结合要保证所受的力通过界 面传递给纤维。纤维与基体的热膨胀系数 不能相差过大,否则在热胀冷缩过程中会自 动削弱它们之间的结合强度。纤维与基体 之间不能发生有害的化学反应,特别是不发 生强烈的反应,否则将引起纤维性能降低而 失去强化作用。(5 )纤维所占的体积、纤维的 尺寸和分布必须适宜。一般而言,基体中纤 维的体积含量越高,其增强效果越显著;纤 维直径越细,则缺陷越小,纤维强度也越高

15、;7举例说明什么是功能型复合材料,简述 功能复合材料的特点,它与结构型复合材料 的区别及功能型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答:功能复合材料就是除力学性能以外,还 提供其他物理性能,并包括部分化学和生物 性能的复合材料。如:导电、超导、半导、 磁性、压电、阻尼、吸声、屏蔽、阻燃、防 热等功能。举例:导电复合材料可用作阳极材料、发热 元件、传感器等;磁性复合材料可用作永磁 电机、磁性开关和信息记录等;阻尼功能复 合材料可减振降噪。功能复合材料的特点:1)应用面宽;2) 研制周期短;3)附加值高;4)小批量,多品 种;5)适于特殊用途。结构复合材料主要作为承力结构使用 的材料,由能承受载荷的增强体组元(如玻

16、 璃、陶瓷、高聚物、金属、天然纤维和颗粒 等)与能联结增强体成为整体材料同时又起 传力作用的基体组元(如树脂、金属、陶瓷、 和水泥等)构成。功能材料是指除力学性能 以外还提供其它物理、化学、生物等性能的 复合材料。包括压电、导电、雷达隐身、永 磁、光致变色、吸声、阻燃、生物自吸收等 种类繁多的复合材料。功能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由单功能 向双功能、多功能化发展;由功能向机敏、 智能化方向发展;功能-承力一体与轻量 化;功能体的高性能化与微细化;使用 性能的稳定性与长寿命;高精确度的设计 技术与设计制造一体化;无余量成型与低 成本制造技术。8什么是纳米复合材料?用一个具体实例 说明制备纳米复合材料所面临的困难是什 么,应如何解决?答:纳米复合材料是指尺 度为1 nm 一 100 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