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试卷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3890868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二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二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二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二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语文试卷第一部分(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注音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A、踯躅 zh zh 将(jing)子无怒 安能摧眉折腰视权贵 B、踌躇 chu ch 长歌当(dng)哭 别有忧愁暗恨生C、踟蹰 ch ch 桴(f)止响腾 肇锡余以嘉名 D、蹉跎 cu tu 以欹(q)为美 楼船夜雪瓜州渡2、下列标点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屝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B、山多石、少土,石苍黑、多平方、少圆;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C、不服役纳粮的要杀,服役纳粮的也要杀,敌他的要杀,降他的也要杀:将奴隶规则毁得粉碎。D、

2、现在我也永不厌烦地还要再说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这不是虚无,而是永恒!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海啸灾后的救援重建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各国均自发地成立了红十字会救助中心。B、热烈的掌声之后,主持人赞叹道:你的发言太精彩了,真可谓有抛砖引玉之效啊。C、十八周高中部各班德育考评扣分严重,只有高二(1)班差强人意,获得了流动红旗。D、我班运动员在中大附中第十二届运动会上,不孚众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文学界以屈原的离骚等作品为文人创作成熟的标志,被视为“楚辞”的代表作品。B、诗经如果可以视为我国现实主要的源头

3、的话,那么离骚就是浪漫主义的源头。C、经过班主任的再三劝说,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才答应向生活老师赔礼道歉。D、郁达夫并非否定江南的秋,而是说江南的秋不如北国的秋来得那么清静悲凉。5、依次填人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 )一座座石灰岩构成的山峰,_,煞是好看。躺在宁静绵长的海滩上,近看黄沙白浪,海鸥点点;远看_。一身青葱,散落在碧波粼粼的海面上 散落在碧波粼粼的海面上,带着身青葱 风帆片片,蓝天碧海 蓝天碧海,风帆片片A、 B、 C、 D、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短文,回答710题。文化的全球传播已经让人们熟悉灾难影片的故事,然而,这不是灾难片。

4、这是灾难!10天过去了,印度洋海啸的后果,仍然在扩大之中。遇难人数的统计值在不断上涨,每一次数值改变都揪紧人心。灾难使人再次确认人类生命的价值。今天,反人类中心主义的“物种平等”观念已经有着相当广泛的影响,然而谁能设想动物生命的失去或者无生命物的破坏能够让人如此不安?“并非每一场风暴、每一场地震或每一场海啸都是灾难”,如果这些变异并不伴随人的大规模伤亡,那就不构成灾难。我们正在应对的这场灾难,之所以迅速被地球公民命名为“印度洋海啸”,而不是更本源的“印尼海底地震”,乃是出于我们对生命的珍视,因为惟有如此命名才能标示人类生命大量丧失的直接原因,才能更清晰地显示生命受损的范围。哪怕地震和海啸改变了

5、版图,也不会有人在意“国家领土完整”受到了破坏,人们只挂怀有多少生命永远丧失,那么多幸存者无家可归。灾难的时间极为短暂,十数万生命消失在一次只能以分钟计时的海水与地质变化之中,那一瞬间的地球不再像养育安泰那样使人感觉踏实。一次不经意的痉挛,无数生命无由继续,无数家园彻底被毁。与任何人为因素无关的灾难,比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灾难更加干脆地警示了人类:尽管我们可以上天入地,甚至可以造出人自身,但人类并非上帝,在赖以存身的星球面前,人类是脆弱的,地球环境哪怕一点微小的突然变化,足以让我们遭遇灭顶之灾,而且灾难一旦形成,人类即使竭尽全力也无法阻挡。我们不会因此而诅咒自然。地球厚德载物,自然化育众生,我们是

6、地球生命,我们只能在地球上生活,我们庆幸拥有地球这个家园。灾难警示我们在自然面前应保持必要的谦卑与敬畏,而不是把她作为一个予取予求的对象或者一个可以“战胜”的对手。灾难让我们更加珍视人与人的相互依存,使我们生发“人溺己溺”的情怀,更深地体会人作为一个生物种类的共同感。以此,我们才不会无力到面对灾难徒剩哀号。印度洋海啸是一场全球性灾难,一场人类共同的灾难。这不仅是因为海啸造成了全球数十个国家的人员伤亡,不仅是因为无所不在的媒体使灾难显现在我们眼前,而且因为这是人类共同面对的现实处境,因为被海啸袭击的人们是作为人类的一部分承受了打击。从大的历史视角而言,置身于灾难现场的人都是偶然在场,种族、身份、

7、性别、民族、肤色、信仰、习俗、语言总之人类之间的一切划分,在灾难现场都毫无意义。6、不是这场灾难被地球公民命名为“印度洋海啸”的原因的一项 ( ) A、惟有如此命名才能标示人类生命大量丧失的直接原因。 B、如果用“印尼海底地震” 命名就不能清晰地显示生命受损的范围。 C、因为海啸改变了版图,使印度洋沿岸的“国家领土完整”受到了破坏,。 D、地球公民只挂怀有多少生命永远丧失,那么多幸存者无家可归。7、对第四段 “一次不经意的痉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次不经意的痉挛”和“一点微小的突然变化”都是指这次海啸一类的自然灾难。 B、“不经意”、 “一点微小”含有“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渺

8、小,生命的脆弱”意味。 C、“痉挛”本义指人肌肉紧张不自然地收缩,这里是用比喻来凸现海啸巨大的能量。 D、用“痉挛”这个比喻,实际上含有对人类要“战胜”大自然的行为的嘲讽。8、对海啸灾难警示人类的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人类是在地球环境面前是无能的,灾难一旦形成,人类即使竭尽全力也无法阻挡。 B、在自然面前应保持必要的谦卑与敬畏,不应把它只当作索求或者征服的对象。 C、我们要更加珍惜人作为一个生物种类的共同感而生发“人溺己溺”的情怀。 D、种族、身份、性别、民族、总之人类之间的一切划分,在灾难现场都毫无意义。9、下面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印度洋海啸的后果仍然在扩大,说明深海

9、的地震并没完全结束。 B、目前有着广泛影响的反人类中心主义的“物种平等”观念被这次灾难证明是错误的。 C、有的地震海啸如果没有人员的大规模伤亡,就不构成所谓的灾难。 D、动物生命的失去或者无生命物的破坏未必能够引起人们的不安。三、(8分,每小题2分)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

10、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鑖,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而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面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10、对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从数骑出 从:使动词,意思是“让跟从”。 B、叩之寺僧 叩:一般动词,“询问”的意思。C、即面署第

11、一面:名词作状语,意思是“当面”。 D、闻左公被炮烙 被:表被动的介词,意思就是“被”。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B、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 /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C、面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 /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D、虽家仆不得近 / 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1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从“先君子尝言”一句中,可知本文的故事实际上是作者转叙已故父亲所讲的。 B、 第一段讲的是左忠毅公因史可法的刻苦精神和出众才华而赏识提携他的故事。C、 第二段讲的是史可法想方设法去探访被阉党陷害下狱的左忠毅公

12、的故事。 D、左忠毅公对前来探监的史可法破口大骂的原因主要是史可法用钱贿赂了禁卒。第二部分(共114分)四、(23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鑖,为除不洁者,引入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14.读下面一首唐诗填空:这首诗从形式上看是七言 诗,作者 和有“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的杜郎合称为“小李杜”。(2分)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解】:东风句:指相别时为暮春时节。丝:与思谐音。应觉:也是设想

13、之词。月光寒:指夜渐深。蓬莱:蓬莱山,指仙境。15、鉴赏上面这首唐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1)如果说这是一首情诗,那么哪一联最能表现了主人公至死不渝的爱情?请简要说明。(2)写相思的古诗词,有一种常用的写法就是,以想象对方思念的情境,来表达自身柔肠似断的思念。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首诗有这种写法吗?请说明理由。16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小题)(6分)(1)桑之未落,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2) ,深巷明朝卖杏花。(3) ,师之所存也。(4)想当年,金戈铁马, 。(5) ,不尽长江滚滚来。五、阅读鲁迅的短文,回答1822题。(18分)白莽作孩儿塔序春天

14、去了一大半了,还是冷;加上整天的下雨,淅淅沥沥,深夜独坐,听得令人有些凄凉,也因为午后得到一封远道寄来的信,要我给白莽的遗诗写一点序文之类;那信的开首说道:“我的亡友白莽,恐怕你是知道的罢。”这就使我更加惆怅。 说起白莽来,不错,我知道的。四年之前,我曾经写过一篇为忘却的记念,要将他们忘却。他们就义了已经足有五个年头了,我的记忆上,早又蒙上许多新鲜的血迹;这一提,他的年青的相貌就又在我的眼前出现,像活着一样,热天穿着大棉袍,满脸油汗,笑笑的对我说道:“这是第三回了。自己出来的。前两回都是哥哥保出,他一保就要干涉我,这回我不去通知他了。”我前一回的文章上是猜错的,这哥哥才是徐培根,航空署长,终于和他成了殊途同归的兄弟;他却叫徐白,较普通的笔名是殷夫。 一个人如果还有友情,那么,收存亡友的遗文真如捏着一团火,常要觉得寝食不安,给它企图流布的。这心情我很了然,也知道有做序文之类的义务。我所惆怅的是我简直不懂诗,也没有诗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