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中师范大学2021年12月《古代文论》期末考核试题库及答案参考15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3885363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9.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华中师范大学2021年12月《古代文论》期末考核试题库及答案参考15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国华中师范大学2021年12月《古代文论》期末考核试题库及答案参考15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国华中师范大学2021年12月《古代文论》期末考核试题库及答案参考15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国华中师范大学2021年12月《古代文论》期末考核试题库及答案参考15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国华中师范大学2021年12月《古代文论》期末考核试题库及答案参考15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华中师范大学2021年12月《古代文论》期末考核试题库及答案参考1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华中师范大学2021年12月《古代文论》期末考核试题库及答案参考15(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华中师范大学2021年12月古代文论期末考核试题库及答案参考1. 下列不属于古诗十九首的是( )。A.西北有高楼B.明月何皎皎C.夜中不能寐D.行行重行行参考答案:C2. 传统的文学研究和评论很看重文学的背景。(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3.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一语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 )A.采葛B.七月C.终风D.采薇参考答案:A4. 福泽渝吉的教育代表作是( )A劝学篇B学制令C实业补习学校规程D全人教育论福泽渝吉的教育代表作是( )A劝学篇B学制令C实业补习学校规程D全人教育论正确答案:A5. 马礼逊学堂马礼逊学堂正确答案:马礼逊学堂是美国基督教徒布朗为纪念英国传教士马礼

2、逊创办的一所教会学校。它是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开办的最早的学校。1839年布朗在澳门创办了马礼逊学堂属小学程度。1842年该校由澳门迁至香港发展为中小学采用英语教学。校长为布朗教师除布朗夫妇外还聘请一个中国人教中文。课程除宗教外还有中文、算术、生理学、地理、历史、英文、化学等。开办初期颇受各方人士重视校务发展顺利。1849年因受到官方和教会的双重压力而停办。马礼逊学堂是美国基督教徒布朗为纪念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创办的一所教会学校。它是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开办的最早的学校。1839年,布朗在澳门创办了马礼逊学堂,属小学程度。1842年,该校由澳门迁至香港,发展为中小学,采用英语教学。校长为布朗,教师除布朗夫

3、妇外,还聘请一个中国人教中文。课程除宗教外,还有中文、算术、生理学、地理、历史、英文、化学等。开办初期,颇受各方人士重视,校务发展顺利。1849年,因受到官方和教会的双重压力而停办。6.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墓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一诗的作者是谁?( )A.韩翃B.韦应物C.张继D.刘长卿参考答案:A7. 二馆是门下省的弘文馆和太子东宫的崇文馆。(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8. 细胞膜为嵌有蛋白质的脂类双分子层结构。( )细胞膜为嵌有蛋白质的脂类双分子层结构。(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正确答案:9. 文体是指文章的( )A.结构B.语言C.体裁D.形式参考答案:

4、C10. 奥斯特瓦德 名词解释奥斯特瓦德 名词解释参考答案德国物理学家、化学家,190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于1921年出版了奥斯特瓦德色谱,经过修订成为现在通用的色彩体系,又称奥氏色立体。11. 文学语言的最基本的特征一般认为是多义性。(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2. 从北宋开国到宋真宗赵恒朝七八十年的时间里,宋诗基本上沿袭唐风。流派众多,其中杨亿、刘筠、钱惟演为( )的代表人物。从北宋开国到宋真宗赵恒朝七八十年的时间里,宋诗基本上沿袭唐风。流派众多,其中杨亿、刘筠、钱惟演为( )的代表人物。A.白居易体B.新宋体C.西昆体D.晚唐体参考答案:C13. 宋元戏曲史的作者是( )A

5、.任半塘B.梁启超C.王国维D.吴梅参考答案:C14. 武则天名曌,因她在唐为则天皇后,建立武周为则天皇帝,史称武则天。(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5. 下列书籍对福禄贝尔的游戏和作业思想有深刻影响的是A席勒.审美教育书简B歌德.浮士德C裴斯下列书籍对福禄贝尔的游戏和作业思想有深刻影响的是A席勒.审美教育书简B歌德.浮士德C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D卢梭.爱弥儿正确答案:A各种资料表明,影响福禄贝尔教育思想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早年生活在家庭的宗教气氛及其与自然的密切接触,养成其宗教精神及对探索自然发展规律的兴趣。在哲学观方面,主要受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费希特的“行动哲学”、谢林的自

6、然哲学和克劳泽万物在神论的深刻影响。早期进化思想及自然科学也被福禄贝尔用作寻求自然及人的发展规律的依据。此外,他还研究过席勒、歌德、威兰德和温克曼的浪漫主义和美学观点,尤其是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对其游戏和作业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从教育思想的渊源来说,裴斯泰洛齐的方法为其基础,尔后运用自己的哲学观点及教育经验加以改进、发展与扩充。因此,答案为A。16. 试从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两个方面,分析孔子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试从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两个方面,分析孔子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正确答案: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孔子自述其成长过程为“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

7、欲不逾矩”。孔子一生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是聚徒讲学和整理古代文化。他的弟子多达三千人精通六艺者七十二人。他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rn 孔子在文化教育方面主要有两大贡献:第一整理和保存了我国古代文化典籍;第二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成为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奠基人。rn 论语一书二十篇是孔子弟子辑录的孔子言行录也记载着一部分孔子门徒的言行 是人们研究孔子教育思想所依据的主要资料。rn (1)孔子关于教育作用思想的主要内容rn 孔子主要从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两个方面对教育作用进行了论述。rn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孔子通过对教育和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关系

8、的分析论述rn 了教育的社会发展作用。在教育和政治的关系上孔子政治主张的基本出发点是“为政以德”。他认为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工作不一定直接去做官才算参与政治活动。因为通过文化教育工作可以把社会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传播到民众之中。这样就会对政治发生重大影响。孔子认为通过文化教育可以把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等社会道德风尚传播开来达到传播主流文化、影响政治、为社会政治服务的目的。但孔子同时指出教育工作又不是与政治等同而是通过传播文化、培养人们的道德风尚等特殊职能对政治施加影响的。rn 在教育和经济、军事的关系上孔子认为要治理好一个国家有了众多的人口就要努力发展经济使它富足起来还要加强教育提高文化。他

9、认为众多的人口、富足的财富和发达的教育三者兼备国家就会大有希望。他还把“足食、足兵、民信”作为立国的基本要素甚至认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食、兵都可去但民信不可失。这里他强调通过教育工作取得民众的信任使民众有坚定的信念和信心认为这是立国之本。rn 在教育和法律的关系上他认为国家只依靠政令、刑律不如德治和礼教。孔子认为只有通过教育使民众真正把各种社会规范和行为标准内化在自己的思想和认识之中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宁。单纯依靠外在的强制性的政令和法律民众意识不到自己的不当之处是无法从根本上转变思想遵从政令和法律的。他认为教育比政令和刑律更加重要和有效。rn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孔子不仅考虑到了

10、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而且也非常重视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孔子还从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上论证了教育的作用他承认在人成长中教育起着决定作用。在这方面他提出了非常著名的“性相近习相远”的论断。rn 这一论断是指:人的本性是很接近的后来之所以有较大的差别是教育和学习的结果;人的聪明才智不是先天的主要靠后天习得;无论何人只要肯努力求学就一定能获得成功成为治国安民的贤能之士。这句话表明孔子承认了在人的成长中教育起着决定作用。但同时孔子却依然承认有少数生而知之的圣人和学而不能的下民甚至武断地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这使他关于教育对个体发展作用的思想陷于混乱和自相矛盾之中。rn (2)孔子关于教育作用思想的

11、评析rn 孔子在自己教育实践经验和教育理论思考的基础上论述了自己对教育作用的看法对后世有重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rn 孔子既看到了教育的社会作用也非常重视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意义。在他关于教育作用的论述中兼顾了这两方面的内容而没有片面地单方面地强调其中的一方这是非常全面和十分可贵的。rn 孔子认为个体只有在接受教育懂得事理提高修养完善人格的基础上才能进而为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做出贡献。同时只有通过教育通过接受了教育的贤能之士才能实现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他把教育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作用统一了起来认为二者都是教育的重要作用二者是缺一不可的。孔子在肯定教育的巨大作用的基础上论证了教育对社会

12、进步和个人成长的意义给人们以重要启迪。rn 春秋末期统治者热衷于横征暴敛、苛政酷刑和武力征讨而造成学校不修、文教不振的社会现实孔子特别强调教育的作用抬高教育的地位是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历史进步作用的。同时在长期以来奴隶主贵族迷信天命坚持先天决定论或血统论的情况下孔子能够肯定教育在人的成长中起决定作用顺应并且推动了人们思想解放的历史潮流具有极大的进步性尤其为教育的大发展提供了最强有力的思想理论依据。rn 但是同时也要看到孔子对教育作用的论述是有其历史局限性的。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确实有着巨大的作用和重大的影响。但孔子认为在治国治民之中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和教育相比最根本的还是教育。这显

13、然是夸大了教育的作用是他历史唯心主义的表现。因为在缺乏经济和政治基础的情况下教育是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的。rn 在孔子关于教育对个体发展作用的论述中也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孔子并未完全摆脱先天决定论的羁绊仍然承认有少数生而知之的圣人和学而不能的下民。这说明他的思想中确实还为旧的传统观念保留着一块地盘没有抛弃上智下愚的老调。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孔子自述其成长过程为“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一生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是聚徒讲学和整理古代文化。他的弟子多达三千人,精通六艺者七十二人。他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在我

14、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孔子在文化教育方面主要有两大贡献:第一,整理和保存了我国古代文化典籍;第二,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成为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奠基人。论语一书二十篇是孔子弟子辑录的孔子言行录,也记载着一部分孔子门徒的言行,是人们研究孔子教育思想所依据的主要资料。(1)孔子关于教育作用思想的主要内容孔子主要从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两个方面对教育作用进行了论述。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孔子通过对教育和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关系的分析论述了教育的社会发展作用。在教育和政治的关系上,孔子政治主张的基本出发点是“为政以德”。他认为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工作,不一定直接去做官才算参与政治活

15、动。因为通过文化教育工作可以把社会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传播到民众之中。这样就会对政治发生重大影响。孔子认为通过文化教育可以把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等社会道德风尚传播开来,达到传播主流文化、影响政治、为社会政治服务的目的。但孔子同时指出教育工作又不是与政治等同,而是通过传播文化、培养人们的道德风尚等特殊职能,对政治施加影响的。在教育和经济、军事的关系上,孔子认为要治理好一个国家,有了众多的人口,就要努力发展经济,使它富足起来,还要加强教育,提高文化。他认为众多的人口、富足的财富和发达的教育三者兼备,国家就会大有希望。他还把“足食、足兵、民信”作为立国的基本要素,甚至认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食、兵都可去,但民信不可失。这里,他强调通过教育工作取得民众的信任,使民众有坚定的信念和信心,认为这是立国之本。在教育和法律的关系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