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靖江政府工作报告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3879284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9.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靖江政府工作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23年靖江政府工作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23年靖江政府工作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23年靖江政府工作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23年靖江政府工作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靖江政府工作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靖江政府工作报告(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靖江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 时间:2023年04月13日 来源:靖江市政府 】 【选择字号:大 中 小】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3年1月12日在靖江市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 陈明冠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我市实施“二次跨越”的起步之年,也是经济逆势上行、社会显著进步的一年。一年来,全市人民在中共靖江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举措,积极推进“以港兴市,港

2、城相依”战略,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市预计(下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4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47万元,均比上年(下同)增长15.2%;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1.9亿元、222.1亿元、130亿元,分别增长5%、16.2%和14.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6亿元,增长35.2%;实现财政总收入68.26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7.12亿元,同口径分别增长26.1%和30.1%。人均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苏中领先,顺利通过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达标认定。 一、坚持保增促调,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三次产业全面增长。农业经济稳步发展。深入推进“6138”工程,新增高效农业面积2

3、.2万亩,新建高效种植养殖项目65个;粮食总产33.1万吨,再创历史新高;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业龙头企业达33家,新增农村“三大合作”组织49个;为农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生猪高热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工业经济量增质升。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1319亿元,增长31.9%,其中,列统工业产值、销售、利税、利润分别为900亿元、814.5亿元、124.4亿元、98.5亿元,分别增长32.3%、26.46%、57.89%、68.98%;重点企业贡献份额加大,30强企业产值、销售、利税、利润分别占全市列统工业总额的一半以上;格菱动力、德桥仓储公司在境外上市。建筑业总产值150.7亿元,增长17%。服务业不断壮大。

4、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7亿元,增长17.5 %;鼓励规模骨干企业 二、三产业分离,新增营业税1000多万元;现代物流业加速发展,实现开票销售45亿元;传统商贸业态提升,文峰大世界、时代超市等知名企业进驻营业,江阳、虹桥等农贸市场建成使用。金融保险平稳运行,年末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34.78亿元、贷款余额246.13亿元,分别增长40.53%、73.72%;成立润丰村镇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改制挂牌;实现保费收入9.51亿元,增长24.97%。 运行质态继续提升。自主创新成效显著。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03.1亿元,增长29.8%;创新项目增多,试制新产品376个,实施星火、火炬等科技计划30项

5、,新增高新技术产品37个、高新技术企业9家;创新成果增大,申报专利1115件;创新载体增强,科技创业园3万平方米孵化厂房交付使用,建成产学研联合体20家,新设院士工作站2家、博士后工作站4家;技改力度加大,实施10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229个,技改投入172亿元。品牌建设迈出新步。申请注册商标470件,光芒、亚星品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实现了零的突破,新创省级名牌产品3个;新增无公害农产品9个,建成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循环经济加快推进。4家企业列入省级循环经济试点,通过清洁生产审核企业32家、能源审计企业9家;节能减排成效明显,万元GDP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1.89%

6、、9.68%和12.25%;推进化工专项整治,关停化工生产企业31家。 化危为机措施有力。要素制约有效缓解。积极上争项目,获中央和省预算内补助项目34个,获补资金7734.71万元;设立5000万元应急周转金,支持企业应对困难、加快发展;成立润元、嘉信担保公司,为企业融资提供担保额度2.65亿元;新增项目供地3759.15亩,保障产业发展需求,建成省级土地执法模范市。服务环境持续优化。对高新技术、再生资源等企业实行税收优惠;规范涉企服务行为,“减、免、停、缓”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政府基金211个,为企业减负1.16亿元。内需拉动效果显现。落实促进房地产持续发展相关措施,降低契税征收税率,发放购

7、房补贴,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38.15%;实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以旧换新”,有力拉动了城乡消费。 二、坚持开放开发,以港兴市深入推进 港口建设进程加快。吞吐能力不断增强。投资30亿元,开工建设恒德港务、龙威粮油等泊位22个,续建国信电厂、新荣修船等泊位23个,建成投运盈利港务、扬子江港务等泊位24个,新增码头通过能力1723万吨。疏港通道继续完善。开工建设沿江高等级公路二期工程,江平路改线工程进展顺利,新建旺桥港路、北六中路等13条道路,富阳东路、七圩港西路等8条道路竣工通车。服务功能同步配套。口岸联检大楼主体建成,海事、边防驻靖机构获准设立;盈利港务、扬子江港务码头对外开放,靖江港

8、靠泊作业外轮300多艘次;新设江苏扬远等8家口岸、港口配套服务公司,港区物流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沿江产业做大成型。港口物流初显规模。积极拓展货源市场,完成货物吞吐量4000万吨;龙头型港口物流主体增多,木材、金属材料、粮食、能源等物流基地快速壮大;以三江现代物流中心为平台,引进一般商贸物流企业112家,实现开票销售38亿元,增长21.06%。主导产业链式发展。完善船舶修造、木材加工、特色冶金、能源石化、粮油加工等产业上下游配套,加速沿江主导产业集群发展;新开工华菱锡钢、众达炭材等43个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100.34亿元,其中投资超亿美元或10亿元人民币项目3个,续建扬子江金属加工、万林木

9、业等16个重大项目,安泰动力、格菱动力等41个项目建成投产。园区开发成效明显。开发区完成工业开票销售450亿元、财政收入32亿元,分别增长38.5%和28.78%。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完成工商收入310.05亿元、财政收入7亿元,分别增长53.87%和44.23%。完善园区载体功能,启动新桥特种合金材料及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建设;建成新港供热中心、污水处理厂主厂区,新建、扩建110千伏孤山、虹桥变电所和220千伏生祠变电所。 外向经济持续发展。利用外资逆势增长。新批外资项目12个、增资项目13个;注册协议外资6.5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15亿美元,分别增长43%和13.5%;招商选资取得实效,组

10、团参加“台湾江苏周”活动,签约金额2亿美元;宝骊集团、三马公司与世界顶级企业实现高位嫁接。对外贸易难中求进。自营出口16.5亿美元,9家企业出口超千万美元。外经合作持续加强。新签外经合同额6000万美元,完成外经营业额6000万美元;拓展境外建筑市场,成功签约卡塔尔、沙特等建筑项目。 三、坚持建管并举,宜居水平显著提升 城乡面貌大为改观。新城区核心形态显现。建成新城核心区,市行政中心、新人民医院投入使用,启用新城规划展示馆,新建马洲公园容湖明珠等设施。旧城区改造深入推进。建成骥江路商业步行街;启动胜利街地块改造,新汽车站对面地块顺利拆迁;改造供销居委、科技居委等7个城中村,环城路内城中村改造全

11、面完成;综合整治玉皇殿、羊巷等7个社区,改建社区道路219条。完成拆迁134万平方米,建设安臵房179.12万平方米;新建人防工程3.1万平方米。新城镇建设顺利启动。新港城仲阳商贸城、农贸市场、医院扩建工程开工,港区服务中心大厦封顶;新桥城“两横三纵”道路框架逐步拉开,启动建设行政办公中心、商业街;生祠镇团河、马尔港驳砌和美人港景观改造竣工;季市镇开展老街古宅保护修复工作,新增6处建筑文保单位。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启动马桥徐周、新桥孝化、生祠集镇、斜桥创新4个集中居住试点建设,建成首批农民住房;新建农村公路80公里,改造农村危桥105座;建成中型沼气池5座,新增农村“一池三改”1500户。 城

12、乡管理有效加强。规划修编富有成果。编制完善全市土地利用、滨江生态园、新农村集中居住试点等规划、设计方案15件;强化规划管理,开展了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专项检查。市容整治继续加强。综合治理城区环境,规范户外广告设臵,查处违法建设12.5万平方米;完善环卫设施,建成顶和庄垃圾中转站。社区管理成效明显,靖城街道办事处获评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客运市场不断规范。降低城乡公交票价,建成公交站亭180个;升级更新出租汽车,取缔城区营运电瓶三轮车。农村环境持续优化。健全“四位一体”综合管护,新桥孝化村建成省级康居示范村,西来丰产等3个村成为省级环境整治试点村。 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基础建设大力推进。实施西

13、北环道路改造,新建、改建桃园路、同安路等6条道路;铺设供水主管13.6公里,完成东片供水管网改造;新铺污水管网16.6公里,提高了城区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电信、邮政设施不断完善。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挂牌督办13家重点排污企业;创建环境优美镇、绿色学校、绿色社区,新桥孝化村、生祠金星村创建成省级生态村。清水工程深入实施。整治城区河道38条,疏浚镇级河道39条;新建排水闸站9座,孤山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完工。园林绿化继续加强。实施东湖园东扩、人民公园改造、西郊公园后续工程,马洲岛观光园建设框架全面拉开;新增城市绿化40万平方米,植树造林2.77万亩。 四、坚持协调发展,人民生活

14、日益改善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再创新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960元,分别增长11.6%和11%。就业创业继续扩大。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办民营企业1352家、个体工商户5186户,新增注册资本35.27亿元;组织农民技能培训5.04万人次,新增就业1.3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8%以下。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结算和发放方式,全面推行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双放弃”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办法,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覆盖率达100%。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提高生育保险支付标准。强化住房保障,发放廉租房租金补贴、住

15、房货币补贴302.4万元。社会救助能力增强。慈善基金规模突破1亿元,募集光彩事业资金532万元;实施困难家庭大病医疗救助,结对帮扶城乡贫困户1218户;推进残疾人关爱工程,建成省白内障无障碍市、省社区康复先进市;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发放90岁以上老年人生活补贴。 公共服务持续优化。教育现代化加快推进。建立城乡教育共同体,均衡教育发展;实行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促进素质教育,高考万人本科上线率再创新高;改善办学条件,城北教育中心主体工程完工;各类教育健康发展,职业教育中心校成为泰州首家省四星级学校。文体事业繁荣兴盛。建成靖江书城、电影院、青少年活动中心;成功举办市第27届文艺节、“欢乐中国行.魅力靖

16、江”大型演唱会。启动数字电视建设,有线电视综合入户率达108.8%。创建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市;朱敏荣获全运会女子击剑团体金牌。卫生人口计生工作加强。重组城区医疗卫生资源,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实施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开展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甲流感等传染病防控取得实效;强化流动人口计生综合管理,实现计生“世代服务”全覆盖。其他事业共同发展。推进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市统计局获评国家级先进集体。强化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市行政中心迁址运行。外事、对台、侨务、人武、气象、盐务、烟草、史志档案、民族宗教、食品药品监管、住房公积金管理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城乡文明素质提升。道德建设不断加强。印发6万册“新家规家训”手册,评选家庭文明标兵;开展感恩教育,评选美德少年,培育新一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