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的现状与对策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3876889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的现状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的现状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的现状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的现状与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的现状与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的现状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的现状与对策(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的现状与对策 作者: 日期:1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的现状与对策摘要: 世界贸易全球化的迅速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成为世界贸易发展中的主力军。各国不遗余力的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促进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用高新技术产品占领国际市场,从而带动本国经济发展.随着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以及后来“科技兴贸”战略实施的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增势强劲,成为拉动全国商品外贸增长的新生力量。本文主要讨论我国高新技术进出口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的措施。关键词: 高新技术 现状 特点 制约因素 措施 一 我国高新技术的现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是衡量

2、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以及出口实力的重要指标。1999年我国开始组织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五年来已陆续出台多项措施,运用多种经济手段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开始步入快速增长轨道,对拉动外贸出口增长,以及增强出口竞争力和经济实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上图为2006年1。2月份的统计数字。 海关统计2006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保持高速增长态势,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2815亿美元, 增速29。表现在:出口产品竞争力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制成品的比重不断增加.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十五以来,中国以电子和通信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出口持续

3、增长,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在2004年,中国出口工业制成品中资本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首次超过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外向型产业集群。 主要特点: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步入快速增长轨道,对全国出口增长具有较高的贡献率。 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002003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年均增长45,且各年出口增幅均超过全国出口增幅.其中,2003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历史性地突破千亿美元(达1103。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6,高出全国出口增幅(34。6%)2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对全国出口增长的贡献率(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增量占全国出口额

4、增量之比)亦保持在较高水平。20002003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对全国出口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38;其中2001年高达55。7,2002年和2003年分别为36和37.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大幅增长,极大地拉动了全国出口的增长。2。出口额最大的高新技术产品计算机通信技术产品出口强劲增长;电子技术产品出口亦保持较高增速 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以计算机和通信产品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迅速走向国际市场。2002和2003年,我国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50.6%和68.6;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均在80以上,是我国出口额最大的高新技术

5、产品。我国第二大高新技术出口产品电子技术产品出口也保持较高增速,2002年及2003年其出口增幅分别为42。3和44。3;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约为10%。 3。美国、欧盟及东亚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 美国、欧盟和东亚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从2003年1-11月的数据来看,我国对美国和欧盟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高速增长,分别比上年增长71.5%和95.4%,对该两大市场出口额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44.5,同比上升5个百分点。我国对香港地区、台湾地区和日本、韩国及东盟等国家(地区)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也保持较高增势,2003年1-11月我国对上述亚洲国家(地区)的高新技

6、术产品出口同比增长44,其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达46.5. 4.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占90%;外商投资企业仍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力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主要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而其中绝大部分为外商投资企业出口。2003年111月,外商投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82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3,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85.2;国有企业出口103。1亿美元,增长9。7%,占10。6%;私营企业出口增势迅猛,出口22。5亿美元,增长3。4倍,占出口总额的2.3. 然而,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当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制约着其健康和持续发

7、展,不容忽视.二 制约我国技术出口的因素.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依然面临严峻的贸易壁垒,尤为突出的是知识产权壁垒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知识产权壁垒方面,以彩电为例,自2007年3月1日起,出口到美国市场的电视必须是数字电视,同时,13英寸以上的电视必须符合美国先进制式委员会(ATSC)标准的技术规范。同时,欧盟的数字电视标准DVB-T的专利联盟也正在成立,并在2007年下半年开始出台类似ATSC的专利收费清单。高昂的专利费成为中国出口企业的沉重负担,已有部分企业表示将退出美国市场.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早在2006年11月初,国家质检总局即发布公告,称美国将对音视频产品及其电源装置、数字电视适配器的

8、南种产品分阶段实施能效法规。另外,从2007年8月11日起,欧盟继WEEE、RoHS指令之后的另一项主要针对能耗的技术壁垒指令“用能产品生态设计框架指令”(EUP指令)又将开始实施。 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附加值低.我国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还不多,生产多集中于增值较少的装配环节,再加上出口产品的集中和单一,迫使很多企业只能采用降价的方式参与出口竞争,因此产品的附加值率低。这主要是由于两个方面原因:国际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和我国国内特殊时期的引资政策。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向我国转移加快,形成了以我国为加工中心、以东亚为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方、以欧美为技术研发和主

9、要市场的产业链,这种产业转移的形式决定了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以加工贸易方式为主的特点。再加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度以低廉的土地、能源、人力资本等要素进行引资,并长期对外资企业实行特殊优惠待遇,使得我国在加工贸易链条当中所获取的价值非常有限。在这样的产品利润分配链中,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很容易被跨国公司“边缘化”,从而导致在高新技术产业当中从事非高技术工种的局面。长久来看,非常不利于我国“贸易强国目标的实现.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对外依存度较高。在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以外资企业为主体和主要采用加工贸易方式的局面一直未得到根本改变,在国际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方式呈现多样化,价格竞争优势不断被削

10、弱的情况下,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发生迁移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此,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不断提高研发能力,实现自主成长之前的较长时期内,“以外资为主体、以加工贸易为主要方式仍然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持续、健康发展的不稳定因素。 3。企业开拓市场、创造市场的能力不强。众所周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出口,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一方面是用市场需求引导高新技术的产业化方向,另一方面是用高新技术产品造就市场,形成新的市场空间.而我国国内企业在这两个方面都不尽如人意。对于一般的民营企业来讲,规模普遍较小,许多企业满足于为跨国公司做配套产品,缺乏开拓国际市场的动力.对于国有企业而言,虽然实力雄厚,具备产品研发的基础

11、和能力,但是往往缺乏高瞻远瞩的市场眼光,对真正的市场需求把握不准.从市场创造来讲,国内企业大部分都没有恰当的营销战略,国际营销能力不足,很难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自己的品牌,自然也就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站稳脚跟,取得长足发展。企业缺乏开辟新市场的能力,就只能在传统市场上互相竞争,甚至是恶意竞价。 4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出口竞争力不强。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不强,首先表现在中、低端产品整体供大于求,而高端产品和关键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二是本土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科技含量高的高端产品上所占比重更低。据相关资料表明,我国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本土企业的出口占比还不到1%。可以说,我国高新技术产

12、品参与国际竞争,大部分仍然依靠的是价格优势,在国际贸易竞争方式日趋多样化的今天,价格优势逐渐减弱,企业是否能够在国际市场上长久立足乃至最终取胜,关键是看其是否拥有自主创新能力。而我国许多民营企业是抓住一个很小的机会在市场中发展起来的,对自主创新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往往把自己定位在生产型企业的位置,过分依赖于外来技术的支援,单纯靠购买国外的专利来赚取利润,企业没有活力,产品也没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在国际市场上面对跨国公司的竞争时往往力不从心.此外,企业创新能力不强还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大环境密切相关。因此,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竞争力还要切实提高企业和民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5财政、金融支持体系尚不健全

13、. 高新技术产业本身所具备的“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决定了其发展必须有健全的金融体系作为支撑。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财政、金融支持体系仍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发展。为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稳定发展,由商务部等10部门共同实施的科技兴贸战略从财政、税收、金融等各个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这些政策措施激发了高新技术企业开展贸易活动的积极性,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迅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必须看到,由政府提供的金融支持手段有限,支持额度有限,仅依靠政府的支持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从各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实践看,在某些基础研究和公共资源领域,政府适当的投入有利于促

14、进整个社会经济福利不断增大,但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角度而言,除了政府的支持手段外,仍需不断建立和完善市场化的投资体制.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新兴的民营科技企业的融资仍面临着许多制约。技术创新所具有的不确定性以及金融机构不具备对创新风险进行评估的能力,使其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资金支撑乏力.但更深层的原因主要在于我国的金融体系还不健全,国有金融机构自身包袱过重,而民间和私人的投资机构稀缺,落后于日益增长的民营企业的需求,融资渠道狭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兴企业的成长.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本文为互联网收集,请勿用作商业用途6贸易摩擦日益增多。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对美国、欧盟等市场的过

15、度依赖,加大了企业经营风险,增大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发展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并引发了诸多贸易摩擦。另外,由于关键技术和专利的缺乏,我国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知识产权和技术性贸易壁垒。从知识产权纠纷看,自从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企业频繁遭遇知识产权纠纷,涉案产品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范围也从传统产业扩展到生物制药、数码芯片等高科技产业.目前我国企业因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引发的经济赔偿累计已超过10亿美元,对我国相关产业发展造成的影响日益扩大.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由发达国家引发的贸易摩擦容易在发展中国家产生联动效应。目前,与我国发生贸易摩擦的国家不仅涉及发达国家,也涉及到亚、非、拉三大洲的众多发展中国家,这种局面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将不利于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创造稳定的国际环境.三 面对上述问题,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