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1 春江花月夜学案1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3876471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1 春江花月夜学案1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1 春江花月夜学案1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2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1 春江花月夜学案1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2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1 春江花月夜学案1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1 春江花月夜学案1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1 春江花月夜学案1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1 春江花月夜学案1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班级 姓名 小组_第_号【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了解作家的生平及其作品的风格特点2走进诗歌塑造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3赏析本诗的情、景、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把握意象。难点:诗歌通过意象、意境来表现情感的写法。【学情分析】同学们都已学习过不少的诗歌,但张若虚的诗歌却很少。在星光灿烂的唐代诗坛,春江花月夜带着皓洁的月光像钻石一般熠熠生辉,引人注目,闻一多先生曾将此诗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评论家说张若虚这一首诗可以“孤篇盖全唐”。【导学流程】一自主学习内容.早读内容。背诵课下注释回顾

2、旧知。概括越中览古的主旨二基础知识感知作者简介张若虚(660年-约720年),字号不详。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中宗神龙年间与( )、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以文词俊秀驰名京都。开元初年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号( )。工诗,尤擅七言。诗以春江花月夜着名。今仅存诗两首。七言歌行春江花月夜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空明清丽,洗去了宫体诗的脂粉气。其中“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二句为历代传诵。背景再现 春江花月夜由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最早收载,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吴声歌”

3、。其曲调,相传为陈后主所创,内容是写艳情的“宫体”诗,隋及唐初才逐渐改变为写景诗,但仍为五言短篇,张若虚首次将这一旧题改造成七言歌行。在内容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超越了以前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注入新的含义。在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中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加入了游子思妇月下的思念之情。全诗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汇成一种情、景、理交融的幽美意境。2字音辨识滟滟( )芳甸( )似霰( )汀上( )纤尘( )纤夫( )皎皎( )浦上( )扁舟( )扁担( )徘徊 ( )砧上( )碣石( )潇湘( )( )3词语释义滟滟 芳甸 霰 穷已 但见 扁舟 离人 青枫浦上不胜愁 可怜 徘

4、徊 无限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项是()A扁舟子褊狭蹁跹翩然B青枫浦 逮捕 果脯 哺乳C捣衣砧 玷污 粘贴 沾光D揭盖子 碣石 谒见 偈语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扼腕委宛惋惜宛转悠扬B碣石遏制渴望怒不可遏C交付符合师傅心弛神往D决策秘诀决别绝处逢生三问题探究,小组讨论,1、春江花月夜,题目共五个字,代表五种事物。你认为作者重点写的是哪一个字?为什么?2、思考:前八句以写景为主,试分析这八句都写了哪些景物?你能不能将这些景物表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这些景物共同构建了一幅怎样的意境? 小组讨论,问题探究1、 讨论自主检测部分2、 讨论课文中的字音,展示诵

5、读课文四、 基本知识拓展与迁移情景交融的手法点评精讲张若虚的写作风格 小组讨论问题预测:文中应注意的重点诗句有哪些 请及时记录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难:提问展示问题预测: 张若虚生平。要求:把本组的讨论结果上板展示,快速,书写清楚。课堂训练问题预测: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拼爹游戏”肆意上演,教育公平被踩在脚下,大学精神被无情玷污,这怎不让人痛心疾首?B“8. 16”特大洪水灾害发生后,全市各机关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捐款捐物,奉献爱心,我们也要响应号召,鼎力相助。C吕晓萌前两次考试没进前十名,心里很郁闷,在这次期末考试中她终于力挽狂澜,考了全校第三名。D宁波的驴友在驱车穿越林地时迷失了方向,当时天色渐晚,路况不清,又难以求田问舍,所以被困在山上了。整理内化本节课没有解决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