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教师资格-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全真模拟卷40(附答案带详解)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3874638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教师资格-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全真模拟卷40(附答案带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教师资格-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全真模拟卷40(附答案带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教师资格-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全真模拟卷40(附答案带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2教师资格-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全真模拟卷40(附答案带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2教师资格-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全真模拟卷40(附答案带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教师资格-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全真模拟卷40(附答案带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教师资格-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全真模拟卷40(附答案带详解)(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教师资格-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全真模拟卷(附答案带详解)1. 单选题: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B.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C.在课程内容上体现基础性、选择性、严谨性D.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答案:C 本题解析: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在课程评价上强

2、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2. 单选题:以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质量为m的小球,上升最大高度是h,如果空气阻力的大小f恒定,则从抛出到落回出发点的整个过程中,空气阻力对小球做的功为()。A.0B.-fhC.-2mghD.一2fh答案:D 本题解析:小球的运动可分为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上升过程空气阻力方向向下,其对小球做负功,W-=母。第二个过程是下降过程,空气阻力方向向上,其对小球做负功,W2=-fh。故整个过程空气阻力对小球做的功W=Wl+形F一劬。故本题选D。3. 单选题: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和B接触一下,再分开一段距离,发现两球之间互相排斥,则A、B两球原来的带电情况不可能是()。

3、A.带等量异种电荷B.带等量同种电荷C.带不等量异种电荷D.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答案:A 本题解析:如果两球原来分别带等量异种电荷,接触后电荷完全中和,两球不存在排斥力,故A不可能。若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同种电荷,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接触后电荷重新平分,带上等量同种电荷,存在排斥力,故B可能。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不等量异种电荷小球接触后电荷先中和再平分,带上等量同种电荷,存在排斥力,故C可能。若只有一个小球带电,两个小球接触后电荷平分,带上等量同种电荷,存在排斥力,故D可能。故选A。4. 单选题:恒星向外辐射的能量来自其内部发生的各种热核反应。核反应方程为24He+24He一;48Be+y,以下

4、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核反应为聚变反应B.热核反应中有质量亏损C.热核反应会放出巨大能量D.由于核反应中质量数守恒,所以质量也是守恒的答案:D 本题解析:题干中两个轻核反应生成一个重核,属于核聚变反应。核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有质量亏损。故A、B、C三项正确,D项错误。5. 问答题:案例:下面是教师在“电功率”一课中。向学生讲解纯电阻的电功率的教学片段。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功率的概念,请大家说一下它的定义。学生:功率就是单位时间所做的功或消耗的能量。教师:对今天我们推导阻值为R的电阻的功率。教师:功率的公式为PWt,通过焦耳定律,推出了纯电阻的电功率的表达式:PI2R,PU2R .

5、对这三个公式,教师分别讲解。指出哪个是定义式,哪个是计算式。学生1:老师功率怎么和电阻成正比。又和电阻成反比呢教师:上课要注意听讲,电流确定,功率就和电阻成正比;电压确定,功率就和电阻成反比。学生2:老师那我们用的交流电,好像电流和电压都是变化的,怎么计算电功率啊教师:我们只考虑电流或电压不变的情况,不考虑其他情况。你们把这几个公式用好就可以了。问题:(1)请对上述教学片段进行评析。(15分)(2)重新设计一个教学片段,使学生深入理解电功率的概念以及表达式。(15分)答案: 本题解析:(1)教师在讲解新的知识点之前,考查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使新课的教学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教师的教学行为总体上

6、没有体现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从“重结论轻过程”向“重结论更重过程”的转变。没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就急于给出电功率的表达式。对于学生提出的交流电功率的问题,教师直接拒绝的做法会压制学生的学习兴趣。(2)新的教学片段改进思路:引导学生分析电功率都与哪些因素有关,在计算固定电阻的功率时,让学生弄懂电压、电流、电阻哪个参量是不变的。结合焦耳定律和功率定义式推出电功率的两种表达式。对学生提出的交流电功率的问题,可以适当引入平均值与瞬时值的概念。而不是直接转向教材,这样就遏制了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6. 单选题:有一绝热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两部分,左侧是理想气体,右侧是真空。现将隔板抽掉,让左侧的气体自由膨胀到

7、右侧直到平衡,在此过程中( )。A.气体对外做功,温度不变,内能减小B.气体对外做功,温度不变,内能不变C.气体不做功,温度不变,内能不变D.气体不做功.温度不变.内能减小答案:C 本题解析:绝热系统,气体自由膨胀到右侧,气体不做功,没有发生热传递,温度不变,内能不变,体积变大,压强变小。7. 问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物体自由下落或沿光滑斜面滑下时重力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减少的重力势能到哪里去了 我们发现,在这些过程中,物体的速度增加了,表示物体的动能增加了。这说明,物体原来的重力势能转化成了动能。原来具有一定速度的物体,由于惯性在空中竖直上

8、升或沿光滑斜面上升,这时重力做负功,物体的速度减小,表示物体的动能减少了。但由于物体的高度增加,它的重力势能增加了。这说明,物体原来具有的动能转化成了重力势能。材料二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互相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这叫做机械能守恒定律。它是力学中的一条重要定律,是普遍的能量守恒定律的一种特殊情况。根据上述材料,回答:(1)设计一个关于机械能守恒定律内容和条件的教学导入。(2)完成材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内容包括学情分析和教学目标。答案: 本题解析:(1)导入新课提出课题机械能守恒定律。(板书)力做功的过程也是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总

9、和称为机械能,例举通过重力或弹力做功,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展示图片和视频)瀑布(自由落体):重力势能动能荡秋千:动能重力势能动能过山车:动能重力势能动能撑杆跳高: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动能分析上述各个过程中能量转换及重力、弹力做功的情况(学生描述)。实验:钢球用细绳悬起,请一同学靠近将钢球偏至同学鼻子处释放,摆回时,观察该同学反应,并让学生分析会不会碰到鼻子。(2)学情分析通过前几节内容的学习,学生知道了重力做功会引起重力势能的变化,弹簧的弹力做功将使弹性势能发生变化,合外力的功将引起物体动能的变化。使学生看到曾在初中阶段学过的一些定性的东西逐渐找到了定量方面的联系,对功能关系的认识加深了,

10、也萌发了继续探究的兴趣。那么,在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都参与转化的过程中,情况又将如何呢 这是学生急待解决的问题,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建立已经到了“水到渠成”的时候了。从知识发展的线索来看,本节内容,既是对前面几节内容的总结,也是对能量守恒定律的铺垫。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会有更加深刻地理解。也为从不同角度处理力学问题提供了良好的途径。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通过学习,学生不难掌握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和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比较简单的问题,但对具体问题中机械能守恒条件是否满足的判断还有一定困难,因此,对机械能守恒定律条件的理解是本节内容的难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

11、什么是机械能,理解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2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适用条件:3会判定具体问题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能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从物理现象分析、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友适用条件的研究方法;2初步掌握运用能量转化和守恒来解释物理现象及分析问题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规体会科学探究中的守恒思想,养成探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领悟机械能守恒规律解决问题的优点,形成科学价值观。8. 单选题:关于气体与分子的说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的温度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变得剧烈.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撞击器壁时对器壁的作用力增大.从而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B.

12、气体的体积变小时,单位体积的分子数增多.单位时间内打到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增多.从而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C.分子a从远处趋近固定不动的分子b.当a到达受b的作用力为零处时.a的动能一定最大D.压缩一定量的气体.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加答案:C 本题解析:从微观角度来看,气体的压强跟两个因素有关:一个是气体分子的热运动剧烈程度,一个是单位体积的分子数目。所以,A、B两个选项都是错误的。分子a从远处趋近固定不动的分子b时,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少,由能量守恒可知,分子a的动能增大,当a到达受b的作用力为零处时,a的动能达到最大,C选项正确。由热力学第一定律U=W+Q可知,压缩一定量的气体时,外界对气体

13、做功,但气体可以向外界放热,故其内能不一定增大。D选项错误。9. 问答题:下面是某学生对一考试题目的解答。题目:小明提着重50N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走了10m,然后沿着长5m、高3m的楼梯走上二楼,在此过程中,小明对物体一共做了多少功解:设该力对物体做功为W,W=Fs=Gs=50N(105)m=750J答:该力对物体做功为750J。问题:(1)简述该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的知识点及其要点。(2)指出该同学解答中的错误,给出正确解法。(3)针对作业的错误设计一个教学片段或思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分析和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答案: 本题解析:(1)知识点:功的概念、做功的必要条件。 (2)该同学的错误在于

14、没有真正理解做功的必要条件,只是将力与物体经过的路程简单地相乘,而忽略了“在力的方向上的距离”这一条件。正确解法:因为物体的重力为50N,根据二力平衡,得出拉力为50N,并且竖直向上。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应该是竖直向上的,因而移动的距离是3mW=Fs=Gh=50N3m=150J 答:该力对物体做的功为150J。(3)解答思路:该同学的错误主要在于不理解功的概念,不会运用功的公式求解。针对这一问题,首先要先理解功的概念,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求一个力对物体做功时一定要注意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所经过的单向路程是否与力在同一直线上。解题时,首先要找到物体所受的力,然后找准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所经过的单向路程是多少,在此基础上,将二者相乘即可得到做功的多少。10. 问答题:“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之一,简述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答案: 本题解析: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